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省南京市龙江船厂遗址(明.国六)(一)
 龙江宝船厂,又称龙江船厂、宝船厂,是中世纪世界最大的皇家造船厂遗址。因地处当时南京的龙江关(今下关)附近,故名。龙江宝船厂位于今南京市西北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带。西接长江,东邻秦淮河。明李昭祥《龙江船厂志》记载的"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即指这-带地区。
明代初年,龙江宝船厂的规模很大。其范围"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凤门第一厢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张田"。
船厂后因承平日久,至弘治时遂分为前厂和后厂。两厂各有通往龙江的溪口,并设有可以启闭的石闸,用以控制水量。造船时将水排出,关上闸门,在船坞里施工;船造好后,开闸进水,将船体浮起,放船入江。船厂内除设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和一所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外,还设有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七个作坊及看料铺舍等。其中仅是坐落在厂区东北部的篷厂就有房屋十排六十间。船厂的督造官员,除位居五品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仅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造船制舶的船户工匠分别来自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等省,分工细致,下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另外,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比较重视造船和发展海运。据《洪武京城图》记载,为了准备造船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特在南京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植树数万株。还在南京城西设立了龙江宝船厂,征调各地工匠四百余户来到南京,广造海舶。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海外的联系,扩大同诸国的交往,遂组织规模庞大的船队,派遣大批的使者出使海外。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也自此开始。
郑和下西洋所率领的庞大船队,有大海船六十多艘,连同中小船只在内,一共有百余艘之多。这些远航西洋的海船,除了在福建等地建造外,有很多是在龙江宝船厂建造的。据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厂》记载:"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能建造这样的海船巨舶,既显示了明初我国发达的造船技术和劳动者的高度智慧及创造力,也充分反映了龙江宝船厂巨大的造船规模和能力。
龙江宝船厂自从明朝以后,逐渐废弃,整个遗址多已成为农田及水塘。当年的船坞,当地人称之为"作塘"。遗址中尚有第一作至第七作的具体方位可以辨识。各作均呈长方形,东西向并排分布。其中,四、五、六作保存尚好,而尤以四作为最,是如今所能见到的当年遗留下来的最大的船坞,现长约300米,宽约30米,水深约1米余,水下积有很厚的淤泥,由此可见当年船坞之规模,足可建造郑和船队的大小船舶。解放以来,在当年的龙江宝船厂所在的中保村一带水塘的淤泥下,发现过造船用的木料、构件及工具等。1953年,在"四作塘"遗址中出土了长达十余米的方形无孔木料。1965年,又在文家大塘(即四作塘)中捞出残长2.22米的绞关木。1983年,又发现了一只石臼,臼内尚存少量的油石灰,似为当年造船捣制油石灰的工具。1974年,在定淮门挖出大铜锚一只长2.65米,四爪。1975年在三汊河发现过大铁锚。此外,还发现过樟木木料、木边皮料等造船用料。特别重要的是,1957年5月,在"六作塘"内,出土了一根长达11.07米的巨型舵杆。舵杆全长11.07米。上端略方,约0.38X0.39米,上有安装舵牙用的长方孔,孔长0.23米、宽0.145米;下端略呈扁平状,约0.68X0.73米,在安装舵叶一侧,有长0.32米、宽0.31米和长0.297米、宽0.29米的两个浅槽,为安装舵杆的上川之用;另外,在舵杆下端的末端凿有安装拖泥的卯槽。舵杆为铁力木,质地坚硬。木呈褐色,并有蔗渣纹。
绞关木,1965年5月出土于南京城西北三汊洞中保村一带的文家大塘。绞关木出土时已残,呈褐色。残长2.22米。-端略呈方形,方径为0.30米;另一端为圆形,直径约0.14米。绞关木上还保留着四个安装车关棒的卯孔。
绞关木是船舶绞盘上的横木。绞盘又称舵车、盘车,由车耳、车关棒和绞关木组成。绞关木的使用方法,是在绞关木的两端套夹上起轴承作用的车耳,将绞关木支撑起来,再在绞关木上的卯孔中安装四个车关棒。转动车关棒,即可升降船舵。此外,绞盘还可以用于起锚、抛锚及升降船帆。操作时需由五、六个人方能起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和大号宝船到底多大?南京一研究者宣称六百年“疑案”已破,原来此“丈”非彼“丈”
明朝造船巅峰郑和宝船:长140米,宽57米、排水千吨,亦真亦假?
“四海一家,广示无外”:浅析明代的海船
郑和的宝船到底啥模样,《天妃经》插画最靠谱
南京是个靠海的城市?不,南京曾引领世界海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南京龙江船厂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