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届高三模块小训练12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在种种灾难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②随着大数据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数据泄露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大数据=大泄密”,在今天看来,这不是耸人听闻。

③新兴媒体的概念与形成,早已超越了人们对“媒体”的传统界定,它无所不至,深刻地改变着你的生活状态,除非你不食人间烟火。

④“国立台湾博物馆”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而最让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的就是它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希腊多立克式。

⑤就像语言的学习,学的只是理论,效果还需要自身去实践;现实中,也存在很多不可言传的现象。

⑥在博鳌论坛中,著名学者孔丽东就亚洲经济发展谈了自己的一孔之见,给在座的各位学者很多启示。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大数据技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从一个比以前更大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事物,也就是我们要树立“样本等于总体”的新理念。

B.博物院关注公众需求,目的是以“定位国民终身教育,改善公众服务”为宗旨,结合观众年龄层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形式,使观众人数持续增长。

C.尽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但侵害女性员工正当权益的事件还是屡屡发生,特别是在私企民企,更是侵权行为的高发地,这类企业不应成为监管盲区。

D.部分救援队员用水管、灭火拖把等工具“对抗”明火,部分队员在火势蔓延的方向将可燃物刨开阻断火势,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控制了山火。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市场占有量的提升,的确可能导致“店大欺客”,____也不必夸大这种风险。真正的话语权在消费者口中。____是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大的滴滴,____做不到绝对绑架消费者。____出行选择的弹性空间本身是非常大的,打车太昂贵了,消费者可以坐地铁,可以乘公交,真有急事了,还有传统出租车。所以____滴滴想傲慢,____消费者不认,市场压力一大,它还是会低头。

 

A

所以

就算

事实是

虽然

B

但是

纵使

还是

所以

假如

但是

C

可能

/

原因是

如果

/

D

哪怕

因为

即便

只要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说明君子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莺啭花底、泉流冰下来描摹音乐,非常传神。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三、曲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农历九月初九,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的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作者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代词人秦观《满庭芳》中的句子“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

倪 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  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答: 

 

 

(2)这首元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乔 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 

 

 

(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  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今属浙江)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找出这首元曲的诗眼,并阐释其具体含意。

答: 

 

 

 

 

(2)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

答: 

 

 

 

 


 

答案精析

1.D [①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这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相矛盾。②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使用正确。③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含贬义。句中用的是前一种意思,使用正确。④津津乐道:指饶有兴趣地去谈论。此处“道”与句中“谈论”语意重复。⑤不可言传:不能用言语来说明。使用正确。⑥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句中使用属于谦敬错位。]

2.A [B项句式杂糅,“目的是以……为宗旨”杂糅,“目的是……”和“以……为宗旨”二者保留其一。C项成分残缺,句中滥用介词“在”致主语残缺,应删去。D项表意不明,可在“成功”前添加“他们”。]

3.D [解答此题,结合“的确可能”“也不必”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可排除A项;由②空与③空结合,关联词语应为“哪怕/就算……也……”。故答案选D。]

4.(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3)奈何取之尽锱铢

5.(1)AB [A项“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时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2)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6.(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2)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

7.(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落魄困顿的作者形象。

(2)“倦”“愁”,借鸟儿道出作者心曲。听到鸟的啼声,不禁想到“鸟倦飞而知还”,自己却奔波于途,走过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归。作者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委婉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

8.(1)这首元曲的诗眼是“愁”,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愁苦”也可)之情。

(2)这三句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黑夜中传来的种种声音;以动衬静,渲染了作者此时长夜难眠的孤寂,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叹(“愁苦、愁思”亦可)。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

[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陵和石头城都指南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吴、西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都定都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B.《再过金陵》是包佶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为什么“再过金陵”时才有这种“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人们通常是在世道几经扭转之后,才逐渐对历史感兴趣起来,大概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再乐观了。

C.台城曾经是六朝统治者追欢逐乐的场所,后来成为了诗人凭吊,寄寓伤今之情的触发点。这一类的触发点还有隋宫、乌衣巷、大运河等。

D.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怀古诗一般都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诗人对某历史人或物的看法,这两首诗也不例外。

E.包诗《再过金陵》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的情感;刘诗《石头城》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答: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梦中作

蔡 襄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注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阮籍用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喜爱、尊重(用青眼)或讨厌、蔑视(用白眼)。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的诗一、二两句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梦中奇幻的景象。

B.欧阳修的诗第三句借用棋人的感受来说明世事变化无常。

C.蔡襄的诗一、二两句梦境奇妙,一边乌云翻滚,一边红日高照。

D.蔡襄的诗第三句用问句说明才高不仕之人已经很难见到。

(2)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情感。

答: 

 

 

 

 

 

 

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

注  ①飞鞚:策马飞驰。②金吾:古官名。

(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 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了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B.吴诗“绿树”两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的反差。

D.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E.吴诗“无人知道外边寒”和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中的“寒”都主要写出了天气寒冷之意。

(2)这两首《华清宫》诗,虽题材相同,但手法、主题各异,请具体分析这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注   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世之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的采摘,陆鸿渐在山中的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的。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深深的喜爱之情。

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刻画陆鸿渐危险、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又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2)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

答: 

 

 

 


 

答案精析

1.(1)AD [A项“西晋”表述错误,应为“东晋”。D项刘诗《石头城》没有运用议论。]

(2)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或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1)A [“对比”应为“对仗、对偶”。]

(2)欧阳修的诗表达了因仕途失意而感觉前途渺茫,以及希望返回家乡的感情;蔡襄的诗表达了对高洁隐士的倾慕,以及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

3.(1)令狐诗刻画的是一个苦练骑射技能,渴望凭借自己的高超本领来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

施诗刻画的是一个醉酒纵马,横行乡里,视百姓安危如草芥,而对当朝权贵却毕恭毕敬的街头恶少。

(2)相同点:两诗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含蓄地表达的诗歌主题。

不同点:令狐诗运用了特写镜头,精心描绘了一幅策马奔驰,射云试箭的画面,以此来表现少年的英雄豪气。施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在百姓面前醉酒横行,在权贵面前奴颜婢膝这两种行为的对比,来表现街头恶少的卑劣品行。

4.(1)BE [B项关诗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的“愤慨之情”。E项吴诗的“寒”有民众受冻挨饿(寒冷)的意思,崔诗的“寒”则是凋零、衰败的意思。]

(2)①吴诗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写华清宫,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亦毫无觉察,这样下去,结果很难设想。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②崔诗使用了时空转换的描写方式,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三四句写夜间之景;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再写华清宫的宫中之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唐朝当年的兴盛繁荣的缅怀以及时过境迁的伤感。

5.(1)BD [B项“全篇写实”表述错误,也是虚写。D项表述的内容弄反了。]

(2)第一首诗通过想象陆鸿渐危险、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借询问朋友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能够喝到朋友所采之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第二首诗借想象朋友在孤灯独对之夜,听着寂寞的磬声思念自己,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本诗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2)诗的颈联和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  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不平。

E.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

崔善为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2)有人说,《九月九日》这首诗“韵含悲难”。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杜 甫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注 ①本诗作于乾元中(758~760)诗人客居秦州时。秦州,甘肃天水一带。②幕井:指军用的井。③飞将:指飞将军李广。④筑坛:建筑祭祀的坛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意思是:凤林关的战乱还没有平息,鱼海的道路十分险恶,行军艰难。

B.颔联的意思是:烽火浓烟滚滚冲上九天,像一座座高耸的山峰;军队在悬崖上攀爬,深入到敌人境内,水井中的水干涸了,处境非常困难。

C.颈联的意思是:朔风猛烈,西部边境也好像被撼动;月亮过了北方的边庭,好像越发寒冷。

D.尾联的意思是:老人们思念屡立战功的飞将军李广,但何时才能商议筑坛拜将的事呢?

E.“风连西极动”句以夸张的手法写风之大,地动山摇,再现了战场的惨烈景象,表达了诗人恐惧的心理。

(2)简析本诗的思想情感。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郁郁

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

华胥梦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 ①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寥落:空虚寂寞的样子。③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D.尾联叙述诗人百无聊赖等候书信,不禁回忆起并州以往的战事。

E.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联系这个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境。

(2)简析本诗是如何抒情的。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之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诗人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地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1)AD [A项律诗是近体诗。D项本诗颔联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2)①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2.(1)BD [B项送别时为秋天。D项无中生有。]

(2)①对被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②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之才华。③写朋友将在郴州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

3.(1)C [“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表述错误,应为“只有茱萸的子房包裹的严实,仿佛可以躲避早至的寒冷”。]

(2)“韵含悲难”是说这首诗的韵脚所用的字都表达悲苦艰难的情感。首联写景,以一“残”字写出百花凋残,万木零落的深秋景象。颔联写秋意萧索,“寒”字使人心生寒意。颈联借景抒情,“难”字写出诗人欲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而不得的痛苦心境。尾联写诗人远在龙山边关,“阑”字表达了在这萧索的深秋之际,即使重阳佳节,也意兴阑珊,毫无喜庆的兴致。

4.(1)BE [B项颔联的意思是:烽火浓烟滚滚冲上九天,像一座座高耸的山峰;孤军深入到敌人境内,水井中的水都干涸了,处境非常困难。E项“风连西极动”句极写秋风凄惨的景象,渲染悲凉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与不满,期盼能像李广一样建功立业荡平叛军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恨之情。

5.(1)CD [C项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疏疏落落的影子以及破晓寒风中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诗人悲苦的心情。D项尾联叙写并州近日战事恶劣,自己盼望故乡的书信。]

(2)①借典抒情:诗人借黄帝梦游华胥国及《梁甫吟》的典故,抒发离乱之苦。②借景抒情:秋意渐浓,木叶脱落,树林影疏,破晓寒风吹来阵阵雁声,渲染凄凉氛围,表达离乱之悲。③直抒胸臆:诗开篇用“郁郁羁怀”“寥落”,结句用“怅”直接抒发思乡与悲时之痛。

6.(1)DE [D项“风月不供酒债”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被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诗人并未详细地描绘池州的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2)这首诗记叙诗人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诗人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的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了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池州的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诗人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

苏 轼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 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②濉:水名。③淮:淮河。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 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示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两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来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蝴蝶·闲居

梁 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

荒凉。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1)下列对上片体现题目中“闲”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的“闲”。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E.词的上片从环境、内心、行动等方面展现了词人隐逸生活的“闲”。

(2)请简要分析下片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许 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  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下列对本词上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开篇擒题,点明道别之意,描写了离别之际的痛苦情状。

B.“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C.“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D.“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E.“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2)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的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上片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片与上片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E.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  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B.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香腮和鬓发,并以“欲度”状写鬓发的态势,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穿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C.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

D.最后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了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

E.本词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

答: 

 

 

 


 

答案精析

1.(1)B

(2)①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③“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④“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2.(1)AE [A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E项“很有豪放派的词风”表述错误,这是一首婉约词。]

(2)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3.(1)BC [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做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

(2)①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②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

4.(1)CE [C项词人联系自己的身世遭遇,说中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此时的离别就更加痛苦。E项“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内心极其痛苦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情,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类似。“内心没什么好说的”不准确。]

(2)柳词下片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会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清寒之处;而且从今往后漫长孤独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许词下片是对“难说”之“情”的具体诉说,离别之苦中含有人生迟暮及矛盾徘徊之感。下片开始四句写大好的青春年华消磨在黄卷里,青镜里也添了不少白发,对比之中有一种沉重的人生迟暮之感。他怀念恬淡悠然的隐居生活:在寒冷的日子里有好友可交往,出门来有故乡的山水云月可赏游,这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因应召而离别,使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人生困境:自由恬淡的归隐生活虽好但君命难违,只能无奈感叹“美事难双得”。正是这种种难言的隐衷使词人在离别之际更加感伤和哀痛。

5.(1)BD [B项下片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片“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D项“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2)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6.(1)BD [B项“词的第二句分别用‘云’‘雪’比喻”鬓发和香腮。D项生活条件之优裕反衬出内心之空虚寂寞,而成双的鹧鸪也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寂可怜。]

(2)①词中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闺中思妇的形象。②词的上片写思妇的容貌:脸蛋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眉毛细长而弯曲,可见少妇的容颜之美;“懒”字与“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打扮毫无兴致,表现出她无人赏爱的苦闷。下片写妆成后照镜自赏,无意中看到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以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③思妇形象是作者怀才不遇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了作者因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省名校诗歌鉴赏分项汇编
教师备选专项特训 :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专题训练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3)
诗词鉴赏专题讲案
2020高考二轮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综合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