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史知识】抗倭援朝名将陈璘

  陈璘(1543—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广东韶州翁源县龙田铺(现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周陂龙田村)人,是明朝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他参加了两次:“抗倭援朝”,他率水师与日本水师决战露梁海,全歼日军,功居首位;“播州平乱”,他率部出偏桥,智取海龙囤,居功至伟。然而,每次立功之后,他总要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明史·陈璘传》对他的评价是:“璘有谋略,善将兵,然所至贪黩,复被劾褫官。”纵观陈璘一生,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在仕途上却磕磕绊绊,几经沉浮。


出奇谋,代七品把总

以军功,升二品总兵


  陈璘少怀大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潮州、连江数万农民发动起义,朝廷震动。广东省总督贴出“谙兵法者,爵万户”的文告。年方19岁的陈璘立即前往总督府献平定之策。总督对陈璘之策,赞赏有加,随即命他代理把总。陈璘到底给总督出了个什么样的谋略,史书没有记载,但从总督对他的欣赏重用来看,其谋略必有过人之处。也是从这时起,开始了他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一生。


▲陈璘


  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到明隆庆三年(1569年),短短七年时间,陈璘凭军功从一个代理把总(正七品)一路晋升为卫指挥同知(从三品)。但从此之后,他的仕途就变得迂回曲折起来。


  隆庆四年(1570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史籍不见记载),陈璘由从三品降为正五品,调任拓林守备,被派到潮州训练陆兵去了。一下子连降三级,可见问题不是太小。受到处分的陈璘,并不把处分当回事,而是继续冲锋陷阵,作战立功。万历元年(1573年),广东岭东农民暴动,总督殷正茂多次组织官军进攻,都被打得大败而归。就在总督一筹莫展之际,陈璘表示,只要给他三千兵,就可以平定暴乱。总督殷正茂大喜过望,马上赋予他一切军事行动的决断权。陈璘领命后,在山上筑一望楼作指挥台,以观察敌情。又命人赶制燕尾铁牌,令兵勇执铁牌挡矢石前行。然后将木棒、干草等杂物投入城外壕沟的泥浆中,浇上油放火,佯攻城西南。当农民军集中防御西南时,陈璘则指挥精锐之兵,用火箭攻击城东北,致使城内起火。当农民军往城东北救火时,陈璘亲率主力直扑城西南,使城内农民军陷入混乱。陈璘一举攻下该城堡。为了打好这一仗,陈璘一个月不解甲,风餐露宿,才刚30岁的他,头发全白了。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晋升他为营都司(正四品),并赏赐白金。万历三年(1575年)五月,陈璘升任肇庆游击(从三品)。不久,又再升为参将(正三品)。


  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征伐一直以来不服朝廷管辖的罗旁少数民族地区。同年四月,陈璘调任高州参将,并作为十哨之一的信宜哨南路军主将,参与了“罗旁战役”。 在罗旁战役中,陈璘先后攻破九十余寨,俘获三千余人,论功居十哨之首。万历五年(1577年),陈璘因功加副总兵衔,驻守罗旁东山地区。


劳民力、谋私利,弹劾丢官

抗倭寇、保海疆,东山再起


  作为驻守罗旁东山地区的最高长官,陈璘又骄傲膨胀起来,把东山当成自己的“封地”。于是,他不仅把父母及妻子儿女举家从老家迁到东安定居,还把两个女婿及表兄、表弟等亲戚,都随军迁到信宜、东安等地安置,并委以官职。接下来,他不顾当地刚经战火、民力不支的实际,大兴土木,并强迫民众、部卒出力出钱(《明史·陈璘传》),建设自己的“王国”。民众士兵对此都极为不满。万历七年(1579年),陈璘因此被弹劾,但免于追究;万历八年(1580年),罗旁地区发生了抢劫官商财物、公文,士兵哗变等恶性事件,陈璘再次被御史劾奏。但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只是扣发了他的工资,让他戴罪平乱。万历九年(1581年)正月,陈璘在平定石牛、青水等处农民暴动中,又立大功。于是,朝廷取消对他的处分,让他又“授俸如故(《明史·陈璘传》)”。万历九年(1581年)二月,陈璘又遭弹劾,被“革职留用”(《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万历十一年(1583年),还背着处分,“以分守东山副总兵管参将事”的陈璘,又因克扣军饷、调士兵修庙宇而激起兵变。再次被革职,但让其“戴罪管事、立功自赎”(《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监察御史罗应鹤巡视罗旁地区,民众再次纷纷告状举报他。罗应鹤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立即上疏弹劾陈璘。万历皇帝看了御史的上疏,终于忍无可忍,下旨撤去陈璘的所有官职。


  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直隶总督的推举下,朝廷起用陈璘为提督南直隶狼山等处地方副总兵。但在言官御史们的强烈反对下,万历收回成命,陈璘只好回老家翁源修祖坟去了(杨通全著《陈璘将军年鉴》)。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为防倭寇骚扰东南沿海,朝廷起用陈璘治海防倭。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朝鲜军队溃不成军,朝鲜王子被俘,国王李昖逃到义州。七月,汉城失守。于是,朝鲜急忙派使者向大明朝廷求救。眼见战火就要烧到鸭绿江边,明朝廷决定发兵四万“抗倭援朝”。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任命陈璘为新建神机七营练勇参将,随后升任神枢右副将。不久,又提升为署都督佥事(正二品)、充副总兵官,协守蓟镇。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陈璘以都督佥事、副总兵官身份,统管蓟、辽、保定、山东等地军事,负责防海御倭。


遭冷遇,植树南澳荒岛

出下策,行贿兵部尚书


  明军入朝后,战事进展颇为顺利。在朝鲜军民的配合下,光复平壤,收复开城。日军节节败退,放弃王京,退守釜山。就在这时,兵部尚书石星和内阁首辅赵志皋等人却提出了所谓的“封贡和议”之策,即: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并向日本国纳贡。这种汉奸主张,竟然得到万历皇帝的认可。而狡猾的丰臣秀吉也想借机积蓄力量,以便卷土重来。于是,就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双方达成议和协议。明朝派出的援朝部队大部撤回,国内的军备也松懈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陈璘这样的悍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于是,朝廷将陈璘以原官调任福建南澳岛副总兵。没有仗打,陈璘只好带领士兵在岛上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据史料记载,他“责令属下的三位官员,捐购松苗四万、杉苗三万”。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来东家种树书。”让冲锋陷阵的战将去种树,陈璘此时的心情应该与辛弃疾一样,十分不爽。也许是他太享受阵前横刀立马、阵中杀敌立功的快感,为了达到目的,他竟然向兵部尚书石星行贿。让他想不到的是,石星竟然将他举报了。据史料记载,他给石星行贿的东西有:“大红天鹅绒、大绿天鹅绒各一端,西洋布二端,犀杯二副,抱龙苏合丸。”这样一来,不仅没达到目的,万历皇帝又罢了他的官。


临危受命,率水师抗倭援朝

扬我国威,露梁海全歼日寇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春,丰臣秀吉经过近四年的精心准备,撕毁议和协议,率五十万大军再次发动侵朝战争。此时还留守朝鲜的明朝军队,被打得落荒而逃,迅速撤退到国内。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二月,日本人已快打到鸭绿江边。明朝廷决定,再次出兵“抗倭援朝”。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朝廷又起用陈璘为都督佥事(正二品)、御倭总兵,率领水军一万三千人、战舰五百余艘入朝参战。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日本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被迫撤兵。陈璘获知日军撤退情报后,决定在海上截击日军,切断日军退路,并迅速做出作战部署。由此拉开了著名的“露梁海战”的序幕。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小西行长下令日军开始撤退。十一日晨,日军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小西行长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驻泗川、新城的日军舰队,由岛津义弘率领,于十八日夜趁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智义率领的舰队会合,共有兵力万余人、舰船500余艘,企图解小西行长之围。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伏击、包围和歼灭日军舰队。


  十一月十九日丑时,日军舰队进入露梁海明军伏击区,遭陈璘率部迎头痛击。日军舰队只得调头南下。不想,又遭到已在此等候他们多时的朝鲜李舜臣舰队猛烈攻击。于是,又慌忙向北回师。没跑多远,又一头扎进了明军邓子龙所部伏击圈。此时,中朝水师的800艘战船已将日军的舰队团团围住。中朝水师与日军在露梁海展开了激烈的海战。战斗中,年逾七十的邓子龙,仍然意气风发,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战斗中,为救援朝鲜友军,他率200勇士,跳上朝鲜战舰救援,击毙日军无数。在激烈的混战中,明军的战舰却误将火器击中邓子龙的战舰,使战舰起火,邓子龙壮烈牺牲。危急时刻,朝鲜水师主将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也不幸身中流弹而亡……惨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并以明军获得完胜而告终。这次海战,日军战船几乎全部被击沉烧毁,日军死伤数以万计,给日军侵略者以毁灭性打击。这一战,对战后东北亚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战后论功,陈璘居首、刘綖第二。


师出偏桥,智取海龙囤
为争头功,行贿李化龙


  朝鲜战事一结束,万历皇帝马上部署征讨播州杨应龙。他一边命李化龙调兵遣将,一面急诏陈璘、刘綖等将领迅速回国听用。


  此时,四川播州(现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叛乱已成燎原之势。攻占了湖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多处府县城池,致使驿道阻塞,西南危急。李化龙在调兵遣将时,发现“湖广兵将不济”,为了加强湖广一路的实力,朝廷任命陈璘为“湖广偏桥总兵”(《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率领三万大军迅速进驻偏桥。但明朝廷又担心陈璘不听调遣,于是,在内阁大臣沈一贯的提议下,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初,设置偏沅巡抚,派江铎任偏沅巡抚,驻镇偏桥,以节制陈璘(《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陈璘大约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下旬,率大军进驻偏桥。根据李化龙的“八路进剿”(《明史·陈璘传》)的部署,陈璘到达偏桥后,立即率主力,由白泥(现余庆)沿龙溪、敖溪、湄潭一线进攻。陈璘采取中间突破、两翼包抄的战术,击败杨朝栋(杨应龙之子)所部。然后,率部乘胜追击。五月十五日明军攻破青蛇囤,江内七牌之敌被全部肃清。明军随即分兵六路,攻克大小三渡关,直抵杨应龙老巢海龙囤下。


 ▲海龙囤飞龙关及登囤道路


  海龙囤地势奇险,只有一条小道相通。明军经过多日进攻,均未奏效。陈璘经过多次勘察地形,发现可以从后山搭建栈道至海龙囤。若土兵用强弩射击,明军可用铁牌抵挡。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六日,陈璘令军士秘密编草绳、搭栈道,并准备竹梯、柴草为攻城之用。准备就绪后,陈璘派一队人马在囤前放炮呐喊,进行佯攻,另派一队从后山栈道偷袭。于当晚五更时分,随着三声炮响,明军攻进海龙囤。杨应龙见大势已去,自尽而亡,其余党皆缴械投降。播州之乱被彻底平定。现在的海龙囤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著名景区。


  在平播战役中,偏桥总兵陈璘和四川总兵刘綎都居功至伟。但刘綖想争头功,悄悄派人到总督李化龙和巡按御史崔景荣家行贿。陈璘知道后,怕自己的功劳被刘綖抢去,也马上派人跟着去行贿。结果,两人派去行贿的使者不仅被人家骂了回来,李化龙、崔景荣还向朝廷举报了他们两个的行贿行为。于是,刘綖被革职免官,而陈璘由于有兵部尚书田乐的力保,被免于处分。不久,又被给事中洪瞻祖弹劾他“营求”(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但万历皇帝以他在历次战争的优异表现,而对他不予追究(《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死后获赠“太子太保”
感恩建造“陈璘别庙”


  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将偏沅巡抚和偏桥总兵一并裁撤,陈璘调任贵州总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四月,调任广东总兵。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卒于广东都督府任所,享年64岁。当年九月,被朝廷封赠“太子太保”。朝鲜人民为纪念陈璘“抗倭援朝”立下的卓越功勋,在陈璘消灭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时)建造了“陈璘别庙”,内设“太保祖祠”和“太保祠”。万历皇帝还钦赐祠联:“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作者单位:施秉县政协文史委                       
责任编辑:谢建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抗倭名将陈璘的历史地位及主要功绩
明朝规模最大的海战,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由此形成
万历朝鲜战争:一支强大的明朝海军终于满血复活
中华将星录 中华将星录明清:麻贵
名将陨落:李如松之死背后的真相探究
中日死磕史(37-4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