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漪:做到这三点,你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青年教师

刘洋老师


(本文为于漪老师为《刘洋老师教语文》所作序,原题为《在教育熔炉中熔炼生命的完美》


语文报社商城独家发售!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在教育熔炉中熔炼生命的完美


于漪/文


阅读《刘洋老师教语文》的书稿,我这名耄耋之年的老教育工作者常被文中奔腾的青春热血所感动。这不是他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奇招妙着,令人赞叹;也不是由于他异想天开,深不可测,令人头晕目眩,而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满怀热情地投入青春与智慧,不懈地探索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探求教书育人的真谛,奋然而前行。


这本课例、随感、论文集启人深思的亮点不少,择其要而言,有三点对当前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十分有意义。


一是学生立场


21世纪课程教育改革的战略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三个字:培养人。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由中国心的素质良好的现代文明人。然而,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甚嚣尘上,工具理性大行之道,因而,教育领域重技轻德、重分轻育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尽管党的教育方针十分明确,尽管一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全面贯彻,在教育教学中落到实处,困难、障碍仍然不少。殊不知,“学生”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共性,更有不相同的个性,性格、爱好、基础、习惯等各有特点,要敬畏每一个生命,进入他们的世界,了解,认识,体验,从他们成长的内心需求出发,施以适时适切的良好教育,他们就能充满自信地茁长成长。不树立学生第一的立场,只在教学技能技巧上着力,不可能取得育人的真正效果。翻阅刘洋老师的文章,不管阐述教学中什么问题,都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喜怒哀乐共存。教师不只是教书先生,是以书教人,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刘洋老师向此目标努力追求,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探索精神


一名年青学子步入教坛,从不熟悉到熟悉自己的岗位,需要探索;从稚嫩到成熟,需要探索;从初露头角到步入高原,需要探索;从突破高原羁绊到攀登高峰,仍然需要探索;即使登上高峰,还是需要探索。探索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更何况登上高峰谈何容易。教师成长必须与探索精神为伴,探索精神是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培养具备的优良品质。


探索精神的核心是“思”,关键是“行”。教师工作从理念到实践都需要用脑子思,认真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心之官”是“思”,心的功能是思考、思考、再思考,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盲从。这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怎样才能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价值与地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把握到哪个层面,最能切合学生的实际;这个单元在整册教材中又处于怎样的位置,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又该作怎样的主次详略的处理……凡此种种,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到细部,从细部到局部到整体,均应独立思考,反反复复思考。想清楚了,才说得明白;经过独立思考获得的认识、体会,讲起来才具体、生动、贴切,易使学生引得共鸣。懒于思索,惰于探索,靠教学参考书、电脑下载搬家,脑子犹如被被别人的所思所想马蹄杂沓,课堂教学怎可能灵动,怎可能闪烁光彩?


刘洋老师的语文教学行为,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无论是作业批改、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的探讨与规范,无论是课内教学、课外拓展,都是以“思”贯穿其中。反反复复考虑目的、内容、途径、方法,反反复复剖析利弊得失,不断调整已有的做法,不断修正、提升自己的认识,增强师生的心灵沟通,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尤为可贵的在于不仅“思”,而且把思考所得落实到行动上,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扬长处,修正不足,弥补短板。故而,阅读他的书稿,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犹如展现在眼前,你仿佛听到他文中乐观前进的脚步声。


三是学而不厌


教得好首先是学得好。疏于学习,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存,面对科技飞速发展,新信息新事物如潮涌的时代,怎可能把课上得风生水起,对学生有吸引力、感染力?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水平是职前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越高,对日后的发展提供了越深越广的条件,而岗位水平的优秀、优异、卓越,一定是在教育熔炉中熔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跌打滚爬的结果。而这种实践、熔炼,必然与“学”紧密相连。一堂课成功,几堂课受到首肯、点赞,不等于你已经是洞悉与驾驭学科教学规律的行家里手,洞悉学生成长规律的专业人才。你的公开课、优质课能常态化吗?每堂课学生都精神振奋,潜能施展,亮点频频?每堂课都有耐人咀嚼的东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获得培养,语文素养提升,留下美好的记忆?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其中许多奥妙我们知之甚浅甚少,绝非一时的短、平、快就能奏效。需要静下心来,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从教学外围逐步入门,再进而登堂,再进而入室,探得底细。能否登堂入室,洞悉规律,“学”是最重要的品质。当前,“学”的障碍是自我感觉良好,二是缺乏韧劲,难于坚持。前者往往是井蛙看天,不知天外有天,楼外有楼,文化积淀不深,学科素养不扎实,教起来就不可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韧劲在于培养,在于锻炼,精神成长,专业提升,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读书,学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坚持,形成习惯,人的气质,品格,就会大大提升。


刘洋老师重视学习,读文化经典,读教育经典,吸收思想结晶,滋养心灵和教艺;向同行学习,向前辈学习,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促使自己成长。以开放的心态,向书本、向专家、向同行、向社会虚心求教,择善而从,是青年教师拔节成长的极其重要的途径。


刘洋老师的教育信条是:生命激励生命。祝愿他继续积极向上,在教育熔炉中熔炼生命的完美,引领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推荐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洋老师从教18年来辛勤笔耕的结晶。有课例,有随感,有论文,记载了刘洋老师期望成为语文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奋斗足迹和成长喜悦,是对其“生命激励生命”语文教育理念的最佳诠释。本书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极具借鉴意义。


推荐语:

  在龙外,刘洋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之一。他主要是通过他的课堂以及对学生的热爱践行美好教育,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教育情怀和专业素养,是我心中“美好教师”的模样。

  龙外开办之日就把“以名师培育学生”作为一条重要的办学策略,作为在龙外成长起来的名师,刘洋以一本《刘洋老师教语文》向我们诠释了好老师既要是精熟教学的业务能手,更要是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人师”。刘洋的成长揭开了龙外教师的成长密码:好的教育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生活的美好,更要赋予他们未来美好生活的能力。

  ——唐文红(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校长,深圳市首批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这世界,从来不会自动为你辟出成功的捷径。18年辛勤笔耕,凝聚了语文教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汇成思想的河流,载着刘洋老师稳稳地前行。课例见匠心,随感蕴情怀,论文寓深思,细细读来,我们能感受到语文人返璞归真的诉求及对语文教育的不懈追求。细微中的韵味,平淡处的华章,刘老师借语文教学研究思考实现着摆渡自我、修行生命的人生理想,也为许多在教育路上摸索行进的语文人点燃了灯火。原来,成功即热爱,即坚持,即思考。

  ——肖培东(浙江省永嘉县十一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


  从《刘洋老师教语文》中所呈现出来的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景观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刘洋老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的点石成金之美,还可以领略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支撑下学生超越常人想象的主动学习的“继志”之妙。刘洋在课堂上虽然常常有意将自己“遮蔽”起来,但依然在“偶尔露峥嵘”中显现出其卓然的才华。何止于才华?又何止于课内?他那浓浓的仁爱精神与人文情怀,又在更大的范围里引领着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一个真善美的领地里,既让当下的他们学会了做人之道,又为其未来点亮了生命的前程。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快的成长是阅读
老师,请适时“开个小差”
自己成长,长成自己
语文教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 来稿
高调辞职,搅动中国教师圈,看过她的成长经历,却一点也不惊讶
透过文字的瑰丽,触摸生命的高贵——柳重兰老师专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