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本阅读教学的形与神

文本阅读教学如同观景赏画,皆在“形、神”二字。南京左言洪老师导学的《说园》,正可谓虚实相生,“形、神”兼备,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一、本体观:文本对象的形与神

《说园》的写作对象为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等,素善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处处显示中国古典文化在意境上对精﹑气﹑神的重视和运用,好似中国画中的大小写意,泼墨,山水画之间透出“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动态质感和韵律。

例如《说园》中漏窗的设计与运用,令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充分体现园林设计者的“形、神”意识。

因而,教读《说园》一文,必然也就离不开中国园林自身蕴含的“形、神”二意,所谓“气从意畅,神与境合”。左言洪老师的《说园》课堂,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教材观:文本自身的形与神

《说园》与《看蒙娜丽莎看》、《中国书法》等文章同列入“丹青难写是精神”模块,意在引导师生关注鉴赏各类文化艺术的形神意态,可见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说园》作者陈从周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园林专家、散文作家和画家,其《说园》五篇,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论虚说实,文笔清丽,不仅是一部园林理论著作,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叶圣陶先生评价:“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说园》就其笔法而言,堪称一篇开合自如的优美散文,看似用笔随意,但诚如清代李渔所说:“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全文通过山水、花木、假山、池塘、漏窗等状写佳园诗情画意,有动静、有虚实、有曲直、有境界,传达园林布局风格含蓄意蕴之神,正体现了散文笔法的“形散而神聚”。

三、课程观:文本教读的形与神

左言洪老师教读《说园》,整节课以生为本,以文为媒,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很好的搭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课堂结构看,左老师先引导学生走近园林,看景色之美;接着走进文本,明写作对象;然后研讨文本,探写法之巧;进而深入剖析,悟文本之神;最后走出园林,写眼前之景。正可谓环环相扣,深入浅出,线索明晰,形散神聚。

文本教读“形散神聚”的关系就是“放”和“收”的关系。正是左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的“放”,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也正是左老师智慧点拨的“收”,学生才水到渠成、渐入佳境地领悟到《说园》的“诗情画意”。整节课所有学生活动的旨归,都在教师的相机布道引领下,指向文本阅读探究的核心——文本的“精气神”。

四、学习观:文本解读的形与神

《说园》是学术性文艺说明文,因而兼具学术性、文艺性、说明性、文学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文本着眼点易于发散,而左老师教读《说园》,亦与一般说明文教学不同,不仅明对象、探写法、品语言,而且有争鸣、有引写、有生活,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体验说明文体的魅力,充分体现文本解读的形与神。

比如《说园》文体识别,有的学生认为是说明文,有的学生认为是论述文,有的同学认为是散文,有的同学觉得像游记——其实,无论什么文体,都存在着“形”与“神”的问题,所有文章之“形”,都是为了表现“神”,文本教读宜引导学生超越外在框架的“形”,深入文本意蕴的“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左老师教读《说园》少用讨论法,多用对话法,有如一场主题式聊天,亦是以师生课堂活动之“形”,领悟《说园》文本之“神”。

因而,左言洪老师教读《说园》,从文本教材分析到课堂活动设计,从教读方法选用到学生阅读参与,都寓神于形,主旨凸显,充分彰显了文本阅读教学“形散神聚”的内蕴特质。

当然,好的课堂总是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少一些主导、多一些自主,少一些教法、多一些学法,少一些呈现、多一些思考。以此看来,本课也还有一些尚待完善的空间。

附:《说园》课堂实录

(文本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

执教: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左言洪

时间:2013321

地点:江苏省金陵中学高一(11)班

一、走近园林,看景色之美

师: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同学们,如果到苏州旅游,你们最想看的是——

生:园林。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美。

生:好看。

生:有代表性。

师:对,因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幻灯片展示苏州四大名园)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园》,“说”是什么意思?

生:谈谈。

师:对,文中第1节说的很清楚。“园”指的是——

生:园林。

师:是中国的园林。就是谈谈中国的园林。谈中国园林的什么呢?

生:“独特风格”。

师:假如让你去“说园”,你“说”园的什么呢?

生:说园的风格,说它的布局。

师:园的风格通过什么体现出来?

生:园的细节。园的漏窗,池塘,假山,里面的景物的布局构思。

师:我们来看看陈从周先生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明写作对象

师:请阅读课文,看现代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陈从周先生,说园林的什么?有什么特点?读完后,请讨论交流。

生:动静——大小不同

山水——模山范水

树木——画意姿态品种

花木——地方特色

视角——俯仰之别

含蓄——耐人寻味

曲直——灵活自如

3 /(5)

境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佳园——不尽之意(师板书)

师:她说的,你同意吗?

生:基本同意。第三节概括不准,山水要有层次。

师:请大家看第三节,是说“山水要有层次”吗?原文怎么说的?

生:山水关系要“悉符画本,接近自然”。

师:她说全了吗?

生:说全了。

师:大家看,陈先生讲的中国园林有个总的特点是什么?

生:要有“独特风格”(板书)。

师:独特风格就是通过山水、树木、俯仰这些景物的配置。这些景物在配置的原则是什么?

生:要依画本,接近自然。

生:有画意,有层次。

师:看来,园林在组合景物时,要自然、和谐,体现画意。(板书)

王安石说“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作者认为“园之佳者”的共性精神是什么?

生:“诗情画意”,在最后一节。

师:对,有景物,这是“形”,更重要的是要传神,要有动静、含蓄、曲直,要有境界,有不尽之意。而这些都要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去发现,赏园林也如读诗一样,读出含蓄来。

三、再读课文,探“说园”笔法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看本文什么地方是重点写,又是怎么样写的?

生:重点写的是“妙在含蓄”,第7节。这段特别长,我觉得是重点写的。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生:他先用对比手法。一山一石,耐人寻味,与“好心肠的人”的做法对比。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还引用郑板桥书斋的门联。

师:这叫引用。还有呢?用镇江焦山顶郑板桥的别峰庵,这叫——

生:举例子。还有打比方。

师:什么地方?

生: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

师:你认为哪部分是重点写的呢?

生:我也认为是第7节。

师:你也这样认为。那请大家举手看看,有多少人认为重点是写第7节?

生举手。

师:大多数人认为这是重点。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那我们大家都和陈先生有同感,园林建筑一定要像诗歌那样,贵在含蓄,忌直白浅露。这一节用的说明方法也最多,可见含蓄的重要。这含蓄多像江南人的性格,与江南的环境多么协调!

四、三读课文,品语言内涵

有人说本文是专业性的园林理论文章(议论文),有人说是介绍园林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有人说是婉约清丽的游记散文。

本文究竟是什么文体?请大家联系课文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我觉得应该是说明文。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有一个说明对象,它里面主要说明的是园林。写它的共性是诗情画意。

师:独特风格。怎么来说明的呢?

生:分各个小段,首先从游览者的考虑,动观、静观,然后从园的布置,然后从被游玩的对象和游览者的感受。

师:对象清楚了。那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主要是举例子。第7节郑板桥的例子。

师:除了郑板桥的例子,还有四五处。除首尾两节,每节里面都有。还有什么说明方法?

生:还有引用。在第6节。

师:请你把第6节的引用读一下。

生:“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枝头”。

师:这些词句,不仅说明园林景物有层次,而且意境优美。如果从诗词鉴赏的角度看,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有俯仰的视角,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师:有视角,俯仰、远近;有衬托,有声色结合,写出了园林的立体感,还能令人遐想。还有什么说明方法?

生:还有作比较,第7节。

师:除了这一节,第2节也把动静做了比较,第89节里也有。还有其他说明方法吗?

生:还有比喻。

师:比喻性的说明方法应该叫打比方,哪地方有?

生:对对,最后一节,“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其他节也有。

师:我们一起把这最后一节齐读一下。

师:还有同学要说吗?

生:还有摹状貌,第2节,好像每节都有。

师:对。摹状貌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作者摹写本领很强,景物仿佛如在眼前,语句长短结合,生动形象,读起来很富有韵味,他不仅是园林艺术家,也是一个语言大师,文学家。

生:我认为是散文。

师: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生:形散而神不散。

师:你的理由是?

生:本文的“神”是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那些动静、山水、含蓄等的就是“形”。

师: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

师:比如说什么清新啊,明丽啊,富有情韵啊,你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生:书上注释说陈从周先生是位散文家,所以是散文。

师:噢,你不是从文本来读,是从作者身份来看的。他还是古建筑学家,这也可能是论文,他是园林艺术家,这也可能是说明文。我们应该从语言特点上来品味。

还有没有其他看法?(巡视)好,没有。

那本文究竟是一种什么文体呢?陈从周先生不仅是一位古建筑大师,园林艺术大师,他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能纯熟的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看到的园林美景的共性描绘出来,而且引用了很多古诗文,来配合说明。既状其貌,更传其神。是什么文体,我也很纠结,我倾向于是说明文。请看大屏幕:

一、从写作对象看:

写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二、从写作方法看:

1.知识性和艺术性结合。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清丽,表现力强。

师:这是“文艺性说明文”,或者叫“科学小品”。当然,这些特点也像是散文,也像论文,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陈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横跨建筑学界、艺术界的大师,他还是位画家,他的老师就是张大千先生。他用审美的眼光来看中国园林,他的语言表达又具有形象性,富有感染力,充满感情。

他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介绍了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和特色,让没有见过的人也能明白,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体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

五、走出园林,写眼前之景

师:学习了本文,如果再让你写说园,你怎么写?

生:我写成游记。

师:可以。写什么呢?

生:景物,移步换景。

生:先写景物,运用联想。

生:我用作比较的方法,和别的园林比较。

师:大家都能写景物,当然更要写出园林的不同精神面貌,这就是——

生:传其神。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就是:

抓住独特风格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知识性艺术性结合

语言富有表现力

善状其貌更要善传其神

师:我读了这篇文章,很有感慨,今天在来上课的路上,写了一首小诗,不一定好,我读给同学们听听:

读《说园》有感

桃红又是一年春,园林佳胜倍引人。

胸中丘壑眼前景,笔底烟云在传神。

癸巳年杏月

(生热烈鼓掌)

师:现在正是到观赏园林的最好时光,不过同学们就生活在园林之中:

(展示几幅金陵中学汇贤楼、太湖石假山池塘、百年老钟楼的照片。)

大家认得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惊讶,议论纷纷)这不是我们学校吗!

师:这是我昨天下午来你们学校,看到景色这么美,随手拍的。

有着125年历史的金陵中学也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的园林式学校,身处闹市而又古色古香,小桥流水,假山池塘,杨柳依依,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啊。大家课后可以写一篇“说母校金陵中学”,或者“说母校金陵中学的——(如楼、景、园等)”,互相交流,也可以发给我,让我欣赏一下。看谁最能状金中之貌,传金中之神。

【板书】:

说园

陈从周

动静——大小不同

画意山水——悉符画本自然

(自然和谐)树木——画意姿态品种

花木——地方特色

视角——俯仰之别

独特风格诗情画意

含蓄——耐人寻味

诗情曲直——灵活自如

境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佳园——不尽之意3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王荣生: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
2011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二)
谈教学目标的拟定
读透“苦心经营的随便” ——《葡萄月令》言语形式教学实践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