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久不见”的作文新思维


刘秀银
  在第四届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中,特级教师肖培东上了一节以“好久不见”为题的写作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临时生成的作文课,亮点多多,我只选取肖老师如何提升学生思维这一点,分享自己的观课心得。

  课堂伊始,肖老师问学生最近写了什么作文,学生回答是“好久不见”。肖老师请大家谈谈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所写的内容:“家乡的习俗”“老家的一株花草”“儿时的玩伴”“故乡的草木”……

  写作文时,如果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在同一素材上,便少了许多新鲜感,“千篇一律”也就在所难免了,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是无从谈起。为此,肖老师在认可学生们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尝试扩大自己的视野:“好久不见的,除了你们写的那些,还有哪些东西是好久不见的?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还要再进行思考。”学生们陷入沉思,好像没什么头绪。

  这时,肖老师请靠近窗边的听课教师把窗帘拉开,让学生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并提示他们“所谓的好久不见,其实好久都在见,只是自己没有留心凝视过它;所谓的好久不见,其实又是经常会见到的,只是往往被你忽略掉的”。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原来“好久不见”的还有:一片湛蓝的天空、一片茂密的树林、树上的鸟儿、故乡清新的空气、爷爷奶奶爽朗的笑声……学生的写作思维不仅被激活,而且向前迈了一大步。

  肖老师还引导学生比较现在的“好久不见”与作文中的“好久不见”有什么不同。大家明确:现在的“好久不见”更新鲜,更具体细腻,更有味道了。可见,他们收获颇多。但肖老师的教学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他问:“大家有没有发现,写这些‘好久不见’时,都是从谁出发的?都是用谁的眼光来看的?”学生们回答:“都是我们自己。”

  既然“都是我们自己”,这就说明在立意上还不够新颖。如何走出习惯性思维?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思考。此时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能够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我们换个‘我’,这个‘好久不见’,不一定要写你自己,比如说……”在肖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发散,各种立意精彩呈现:鸟儿好久不见天空,鱼儿好久不见清澈的水流,麦子好久不见雪花……原来世界如此美好!

  如果说“好久不见”是在告诉我们要珍视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那么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又见”就是在启示人们:只要足够用心,生活处处皆美好。从“不见”到“又见”,学生的思维需要来一个大逆转。而肖老师就是要考量一下学生们应对“问题”的灵活程度,看看他们的思维是否有了“质”的飞跃。经过思考后,学生们的立意为:又见读书笔记本上自己的文字、又见神秘的星空、又见家乡的小桥流水……其中一个学生的立意最与众不同:锅铲又见到了锅。在大家惊讶的神情中,他做了解释:“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大家都在订外卖,很少有人在家做饭,没有了家的感觉。”是啊,“锅铲又见到了锅”意味着充满烟火味的家庭温暖的回归。大家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称赞的同时,不得不钦佩肖老师的教学之道——我们真切地听到了“核心素养”落地、开花的声音!

  这节课,学生们徜徉在肖老师引领大家建构的美好而诗意的世界中:思考着、收获着……他们对“写”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思考,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黄骅市教师发展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意专项训练”课教案(一)
新课标作文的命题特点与应考策略
课堂上不期而遇的精彩
“立意共生”作文教学实践路径探讨
深作“浅”时“浅”亦深——由肖培东老师《好久不见》的作文课说开去
如何让英语复习课充满活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