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反思


在16、17世纪的欧洲地区,旅游作为贵族子弟的一种培养方式,兴起了“大游学”运动,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人都崇尚“漫游式修学旅行”。二战后,旅游更是被欧美等国家作为学校系统内能拓宽大中小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教育方式。我国在2009年的广东地区,才开始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可在寒暑假和黄金周等法定节假日期间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修学旅游活动,将修学旅游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时至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颇有历史渊源又极具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研学旅行将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标志着我国研学旅行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研学旅行是我国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同时,研学旅行是了解不同文化的最佳途径,通过唤醒学生对不同文化和体验的意识与感受,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因此,为了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有必要对国内外研学旅行研究的进展进行研究反思。

一、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内涵

在“研学旅行”这一概念提出以前,国内研究者综合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就修学旅游进行相关理论问题上的分析和阐释,认为修学旅游是以专题为目标,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等其他人员为补充,以增长技艺、知识为目的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从修学旅游的基本功能特征出发,强调修学旅游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标,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的专项旅游项目。

然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侧重于修学旅游作为一项旅游活动而非一种教育产品。此后,研学旅行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研究者才逐步转向“旅游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这一研究视角。朱立新认为,广义的研学旅行就是指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行。丁运超认为,研学旅行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在内容上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外学者Ritchie BW认为,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ourism)是参与旅游活动的旅游者(过夜游客和远足游客)将“学”作为次要或主要的旅游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普通教育旅游、成人教育旅游、国际和国内大学及学校学生的旅行(语言学校学习、学校远足和交换生项目)。

Gunay Aliyeva等学者认为,教育旅游是申请人或参与者以团体形式离开居住城市到异地进行学习实践的旅游项目。Samah AA介绍教育旅游是学习者为了获得与他们学科相关的新知识而迁移到某一特定地点的一种旅游项目。国外教育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究其根本,一是外出旅行,二是学习实践。而国内学者还关注了研学旅行的参与主体,尤其关注学生这一群体。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研学旅行的内涵剖析,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启示我们在论述研学旅行内涵时应指明参与主体、参与目标以及参与形式。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内涵至少包括:是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体,是以学习知识、增长经验为目的,是一种旅行教育。在以研学旅行内涵为对象的研究中,要明晰国内外的教育差别和洞悉国内教育发展方向,从而研究探讨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研学旅行。

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

国内研究者陈非根据修学旅游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认为其构成要素由修学旅游者、修学旅游产品、修学旅游目的地、目的地政府以及修学旅游企业组成,以修学旅游者为中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制约,才组成完整的修学旅游活动。滕丽霞、陶友华以研学旅行的目的、范围和特点等因素为考量,提出研学旅行活动四大要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基地、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旅行社。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是研学旅行的保障方、决策者和组织者,中小学生则是研学旅行的主体,研学旅行目的地是研学旅行的资源载体和平台,旅行社是联系参加研学旅行的学校学生与旅游目的地资源的中介。研学旅行要素构成研学旅行活动的完整领域,其中,政府的介入是要素之一,但对于是目的地政府还是学校所在地政府,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多个相关部门,仍然需要持续探讨。

曹晶晶探讨了日本修学旅游繁荣发展的原因,总结了其中各要素发挥的作用: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修学旅游提供法律支持、政策保障和相关支持;二是财团法人日本修学旅游研究协会,为日本修学旅游活动提供指导监督;三是新闻媒介,为参加修学旅游的学生和家长之间起着信息传播的作用;四是修学旅游产品,是修学旅游的核心组成部分,各要素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时代的需要。Bhuiyan MAH等国外学者认为实施教育旅游必须有规划团队、教材、当地社区、地方或国家组织、旅游专员、旅游活动、媒体、学校课程和教师的参与。

Arcana KTP等表示,教育旅游是一个由需求(客户或旅游)和供应(旅游产品及配套元素或提供教育旅游体验的目的地)组成的系统,教育旅游产品的主要成分包括景点和活动、资源专员、旅游规划师、参观者和基地经营者;配套元素有交通、酒店以及旅游服务。David Williams则特别提出旅行中的空闲时间是团体修学旅行中的关键要素。国外学者弱化了研学旅行企业的服务功能,而关注旅游规划团队、资源专员等的必需要素,意味着企业形式的参与不是必要的,本质上需要的是旅游规划团队、资源专员等。

综合来看,研学旅行构成要素不单单是指研学旅行本身,还包括协助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的其他元素,主要提到研学旅行者、研学旅行规划团队、研学旅行目的地及活动、配套资源及服务(交通、住宿、饮食、安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等。要明确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要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设计、实施等实践中总结发现,从而对各个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三、影响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因素

国内研究者陈非认为修学旅游有以下不足:一是缺乏政策支持;二是修学旅游项目缺乏规划和设计;三是修学旅游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朱立新提出研学旅行的推行机制、促进机制、联合机制、安全机制以及规范机制的不完善是阻碍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李东和等研究者以合肥市部分中学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方法,基于青少年、家长两个感知主体角度对青少年研学旅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响青少年研学旅行意愿程度的最大因素是效果因素,影响家长是否同意孩子参加研学旅行程度的最大因素是安全因素。

刘珂、张原诚以陕西省西安市某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越高,学习成效越高,因此,研学旅行中学生亲身感受是否满意是影响研学旅行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可军概括了影响研学旅行的因素:出行安全、经费保障、协调资源、效果评价、现场指导、旅游市场。陈光春认为影响研学旅行实施的三大因素分别为出行安全、资源协调以及效果评价。班振等研究者特别指出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经费不足、意识淡薄、相关支持不足。

于书娟等研究者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考量,提出目标模糊、教师缺位、主题缺失、评价片面为影响研学旅行的因素。可以看出,近几年影响研学旅行的主要因素已然由政府政策支持变为研学旅行活动的质量、成效及安全等,也就是说,在外部环境相对良好的情况下,应考虑研学旅行领域内部的诸多影响因素。在这一点上,国外研究者深入探究与体验研学旅行,关注细节,究其根本,提出影响研学旅行的几点因素。

David Williams研究认为,影响修学旅行的关键因素为旅行中的体验与实践的不平衡、异地间的跨文化差异、团体中的旅游“回归”氛围。Rohmi MYG在教育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中,其中旅游动机包含的5个推动旅游因子和6个拉动旅游因子是显著影响教育旅行的因素,我们关注外部可控的6个拉动旅游因子即目的地属性,分别是文化和自然景观、旅游费用、目的地形象、社会环境和安全因素。Iana Tashlai认为教育旅游者由于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情感问题(如孤独、冷漠等)和由于不适应导致的不舒适感等也会极大影响研学旅行的实施效果。

总的来说,影响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有外部的、内部的、可控的、不可控的,目前大家所关注的主要因素包括目的地的文化环境和自然景观、游学活动的内容安排和实施成效、资源的统筹和配给、出行安全等。在这一研究专题中,学者应更多地从现实中考察影响研学旅行实施广度的障碍和影响研学旅行实施效果的因素,这对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具有现实意义。

四、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措施

国内研究者胡亚琴提出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主操、区域联合、国际合作”促进修学旅游发展。朱立新就研学旅行发展的具体问题提出建议。

一是形式要多样化、操作要灵活化,二是主题要多元化、内容要开放化,三是产品要品牌化、区域要联动化。然而,这些研究侧重于论述的全面性,学者提出的措施较为宏观,研究分析的深度和具体性稍显不足。对此,汪季清、李庆庆从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策略入手,以黄山市为例,对旅游产品提出以下五点建议:“市场开发多元化、产品精品化、产品创新模式与运作规范化、政策优惠和区域合作、与高校相结合。”郑勇从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策略入手,以昆山实践基地“探寻水乡古韵”研学旅行活动为例,提出活动组织中应当完善活动机制、保证活动安全、充实活动内容,规划科学路线、追求教育实效。

王雪就如何发展研学旅行提出“创设主题、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升质量、塑造品牌、严密组织”。陆庆祥、程迟提出研学旅行的实施策略:转变教育理念、组建联盟机制、搭建研学旅行课程研发平台、遵循自然适应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培训专业研学导师、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寓教于乐、以过程考核和柔性评价为主要考核和评价方法。骆鹏飞、史小珍分析了我国农村青少年研学旅行发展的可行性和限制条件,最后分别从完善政府政策、更新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发挥学校和教师作用、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许多研究者立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都提出指导意见,理论与实践也分别有所研究成果,但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还有待加强。

在国外,Iana Tashlai等学者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对东欧教育旅游学生进行调查之后,认为教育旅游服务与产品应依据教育旅游者的目标动机来改善旅游方案,设计符合教育旅游者的财务状况和期望的教育旅游新项目,教育旅游机构应提供旅游方案的相关资料。此外,教育旅游部门应做更多的市场调研来提高教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Abubakar AM等学者提出研学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应与高校合作,把旅游地建设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繁荣且有文化氛围,能获得优质学习经验的地方。

David Aaderson等学者对研学旅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做好研学旅行专业教师培训,学习非正式学习环境下教学策略;二是加强旅游地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获得相应教育材料;三是注重把研学旅行期间的学习经历整合到学校课程,提升研学旅行对教育的整体影响。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研学旅行的研究建议更加明确具体,对实际操作有更显著的指导作用。

总结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推进措施,结合影响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因素来看,施行“区域联合,资源互通;产品创设,组织严密;教师培训,经验整合;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等操作可以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研究者为了推进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应当立足于不同操作主体的角度,如旅游基地经营者、教师群体、活动规划团队、中小学校等,进行深入的探究访问,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措施和指导性意见。

[基金]2017年度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X17A011);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JXJG-15-14-13);2015年赣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重点招标研究课题(GSJG-2015-2)

责任编辑:蓝海黎

本文来源:教育文摘周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规范化着手推动修学旅游
看了这篇干货,你对山东研学旅行该如何发展会清晰很多!
教育厅副厅长:研学旅行不是旅游市场的分支领域
羊岩山荣获浙江省第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省级基地
【科普】研学旅行的前世今生
我们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