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诗歌流彩,晚唐余音!



晚唐的余音

孙婉懿(北京市二中国际部高二三班)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是晚唐首屈一指的诗人。他开创了唐诗新的范式,被后世无数人模仿。然而,这个拥有伟大成就的人却一生郁郁不得志。今天我们就从人和诗两方面来分析他,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完整的李商隐。

  先说人。在此声明一点,义山已经入土,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的诗来推断他的性格。作家与作品,本就是一体两面。

  从诗歌来看,首当其冲的是深情。义山对感情的执着在许多诗篇中都有展露。无题诗缠绵哀婉,悼亡诗字字血泪,无不感人至深。无题诗流传甚广,在此就不赘述了,主要看他的悼亡诗和其他抒发内心情感的诗篇。先说悼亡诗。李商隐的妻子姓王,是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婚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奈何义山常年奔波在外,二人聚少离多。大中五年,王氏病殁,给了义山很大的打击。在他的悼亡诗中,他写道“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表明他此时的状态—身心俱伤,对妻子的感情可见一斑。此外,由于卷入党争,义山同时被牛、李两党打压,痛苦无以言表。在《天涯》中,他用悲伤的意象抒发人生感慨,有“意极艳,语极哀”的评论,亦可见其情深。

  人都是复杂的。除了深情,李商隐也有刚烈的一面,可惜经常被人忽略。作为儒家士子,义山对百姓的关注不逊于同时期的诗人。他的梦想不是软玉温香,而是报效祖国,许多诗篇都提到这一点。(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晚唐社会黑暗,义山虽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只能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写入诗中,使诗篇呈现出与无题截然不同的风貌。义山的咏史、政治诗嬉笑怒骂,尖锐到刻薄的程度,严厉地批判了统治者的昏庸荒淫,体现出性格的另一面。                                         

  李商隐是典型的文人。他的身上,兼具孤高与柔弱两种特质。他的孤高,体现在对自身才华的肯定与对贪官污吏毫无保留的讥刺。在《安定城楼》中,他用“鹓雏”比喻自己,用猫头鹰比喻官吏,辛辣地嘲讽了官吏妒贤忌能的举动—“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他的柔弱,体现在面对党争的态度。尽管对官吏持鄙视的态度,李商隐还是求助了他们。在他给权贵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卑之情。此外,义山在处理党争带来的伤痛上与其他诗人也有区别。同样是牛李党争,同样不得志,杜牧会用逛青楼、寄情山水等方法来排解,李商隐的诗中则没有明显的痕迹。义山内敛的性格,使他不会像杜牧一样“十年一觉扬州梦”,而是用悲伤包围自己,直到接近崩溃—“人生只强欢”。

  以上几点综合起来,使李商隐的诗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剖析李诗的特点。

  由于自身的经历,李商隐对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以及为恶劣环境摧残的小物特别敏感。前者寄托了他的审美与感情,后者是他自身的写照。李商隐很早展露才华,也很早遭到党争的牵连,漂泊四方,寄人篱下。义山的经历,与他笔下的小物有相似之处。李商隐对这类事物的感情很复杂,有惋惜,有欣赏,也有无可挽留的悲伤。

  除意象之外,李商隐在光线的运用上也为历代评论家津津乐道。在抒情诗、无题诗中,李商隐经常运用光线塑造出或华丽,或迷离的意境。这一点上,他的造诣远高于其他的晚唐诗人。《嫦娥》中,他这样描绘月宫,“云母屏风烛影深”。云母是一种矿物,金色,可反光,古代常用来装饰屏风。烛影给人以昏暗的感觉,经屏风一反射,便在视觉上塑造出深邃、迷离的意境。另一首诗中,他巧妙地经营光线,运用瑰丽的想象勾勒奇幻的场景。“星沉海底当窗见”一句,借用星光展开壮丽唯美的画卷,将语言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星光璀璨,海波荡漾,意境华美宏大,震撼人心。

  正如蒋勋所说,李商隐在色彩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善于运用红、金等色彩构造华丽凄迷、怅惘哀伤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义山笔下的红、金等颜色传达的感受与其他作家截然不同。颜色华美至极,却偏偏有繁华尽头的凄凉在其中。华丽的背后,是一片荒芜。同样是红色,李白是“一枝红艳露凝香”,李商隐却是“更持红烛赏残花”。李白的红是暖的,有盛世的华美在其中。李商隐的红是冷的,仿佛大唐盛世的灰烬,落满了金色的碎片,这些特点在家喻户晓的无题诗中格外明显。“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等诗句无不借用颜色展现意境,给人靡丽凄凉之感。

  最后分析李诗最明显的特点— 艰涩。李诗的艰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典故,二是语言本身。李商隐曾随令狐楚学习骈文,因此养成了用典的习惯。本人曾经从他的诗集中抽十首诗,共总结出四十九个典故,有历史也有神话。纷繁的典故提升了诗的理解难度,造就李诗艰涩的特点。即使没有典故,李商隐的诗也不好懂。举个例子,同是借景抒情之作,杜甫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商隐却是“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前者表达较为直白,后者则显隐晦,需要细细思考方能体会到句中的感情。内敛的性格使义山不习惯将感情直白地表露出来,所以采用了委婉的方式。愈晦涩,愈见情深。

  上述特点的形成,可以从诗人和时代身上找原因。晚唐社会江河日下,许多有心报国的文人都遭到排挤,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灭亡,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这种状态令他们悲痛万分,所以诗风普遍哀伤。温庭筠写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许浑写过“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就连后世人称“豪宕波峭”的杜牧都写过“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李商隐生活在末世,不可能不受颓废诗风的影响。

  时代固然有影响,决定诗作风格的还是诗人本身。李商隐命途多舛,少年丧父,中年丧妻,两个姐姐幼年时病逝。再加上出身贫寒、深陷党争,因此养成了敏感多情的性格。唯其敏感多情,才会观察细致入微,才能熟练运用光影和色彩塑造意境。常年不得志,因而格外注意微小的物体。

  总地来说,李商隐是晚唐首屈一指的诗人。他的不幸既毁了他,也成就了他,用义山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古来才命两相妨”。他值得我们研读,也值得我们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爱情诗研究
李商隐有一首千古奇诗,短短56字却美得让人心醉,至今无人读懂?
“无题诗人”李商隐 ... 卓然
美文:读尽青史全不是
李商隐:最美的情话叫“无题”
《阅读与欣赏》专题七:李商隐诗歌阅读(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