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室将领汇总排名(看完约须一小时)

综合史书定论为叛逆者,无得入列。

共计忠诚、智慧、勇气、武力、治军、德行、谋略七项评分,有四项问号者无。

另有许多评分虽高,却未能位列前茅者,有以下因故:

一、军事生涯短暂,或只拘于某次战事,未能尽窥其人者,如张巡、南霁云等。

二、时运不至,王制以外者,如辛谠、荔非守瑜等。

三、因所处时段及地域多处守势,峥嵘难露者,如郭虔瓘、郭昕等。

四、因时乖命舛,史书未详者,如史敬奉、臧希液、石雄等。

五、多为辅从、协助、合力者,获胜不足以计其全功,如段秀实、邢君牙等。

故而分高未必位显,毕竟排名之类均会以所取军功为重要考量,多承宽解。

卫国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雍州三原人

武德三年(620年)以八百人击溃叛唐的开州蛮人首领冉肇,俘五千多。武德四年(621年)协助李孝恭平萧铣,十一月招降岭南。武德中(623—624年)平辅公佑。武德八年(625年)八月,抗击东突厥寇太原。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总六路大军灭东突厥。贞观九年(635年)十二月,总五路军历两月灭吐谷浑。

忠 9 智 10 勇 9 武 8 治 9 德 10 略 10

邢国公苏定方(592—667)冀州武邑人

贞观四年(630年)率两百精骑攻入颉利大营,随军灭亡东突厥。永徽六年(655年)春,与程名振带一万人于贵端水大败高句丽军。显庆元年(656年)五月领五百骑破西突厥于鹰娑川。显庆二年(657年)一万破西突厥十万,灭其国。显庆四年(659年)一千败吐蕃军八万于乌海。显庆四年(659年)冬,以一万三千人于叶叶水平定思结部都曼所领叛乱。显庆五年(660年)率十万水陆大军灭百济。龙朔元年(661年)五月,伐高句丽。(667年)任安集大使,适逢吐蕃军十万来犯,迎击并追杀至拉萨,火烧布达拉宫而还。蕃军十去其九,论东赞受创亡。(此役蕃方已明证,尚须汉方史料直接证明)

忠 9 智 9 勇 9 武 9 治 9 德 9 略 9

英国公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曹州离狐人

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华州郑县人

开元十八年(730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随杜希全攻取新城,后吐蕃复仇,单骑闯敌阵,杀数百,唐军得以获胜。天宝元年(742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后在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个部落之间使用反间计,米施可汗败逃,引兵追击,夺取其右厢而归。第二年,又击败怒皆及突厥的军队。天宝三年(744年),突厥拔悉密等九姓叶护联合攻打本欲投降却迁延未至的乌苏米施可汗,将其首级传到京师。天宝五年(746年)皇甫惟明屡败,始以王忠嗣一人佩四镇帅印,控疆万里。后频在青海、积石作战,均获全胜。不久又在墨离讨伐吐谷浑,据其全境凯旋。天宝六年(747年),不愿多牺牲士兵性命攻打石堡城,遭劾,后又因谗言贬职。

忠 10 智 8 勇 9 武 9 治 9 德 10 略 9

汾阳王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人

临淮郡王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人,契丹族

西平郡王李晟(727年-793年),洮州临潭人

公元745,随王忠嗣讨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平定叠州羌、宕州连狂羌叛乱,及后平党项羌之乱。大历四年(769年),率一千士卒兵出大震关,直奔临洮。他屠灭吐蕃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迫使吐蕃解除灵州之围。大历八年(773年),凤翔节度使马璘被吐蕃军围困于盐仓,率部横击吐蕃,在乱军之中救出马璘。大历十四年(779年),率神策军援救剑南。李晟取道漏天、连取飞越、肃宁等城,横渡大渡河,斩杀吐蕃军一千余人。建中二年(781年),渡洺水,败田悦。建中三年(782年),复于洺水击败田悦,北进魏州。建中四年(783年),合义武军内围郑景济,外战朱滔,因晟重病撤去。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勤王奉天。784年(兴元元年)收复长安。后来进驻泾州,防御吐蕃。

忠 9 智 8 勇 9 武 9 治 8 德 8 略 8

闻喜县公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绛州闻喜人

调露元年(679年)八月,不假军队平定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调露元年(679年)冬,统军三十万讨伐反唐的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落,二十四州人马,在黑山大败之。叛军所立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其部下斩首送至唐营。永隆二年(680年),阿史那伏念自立可汗,与阿史德温博再犯。用离间计使伏念擒德温博来降,其残余叛众尽诛。永淳元年(682年),讨伐十姓突厥阿史那车薄叛乱,未出师病故。

忠 9 智 9 勇 8 武 5 治 8 德 9 略 9

密云郡公高仙芝(?—756)高句丽人

天宝初年,率两千骑于绫岭下邀击叛乱的达奚诸部。天宝六年(747年)三月率万骑历四月艰苦行军会师吐蕃连云堡前,渡婆勒川,登连云堡,大败吐蕃,斩首五千级,俘虏千余人,余众都逃入山谷。唐军缴获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后攀冰山过雪岭,灭小勃律。大食、拂菻等七十二诸胡国尽降附。天宝九年(750年)二月,击败了朅师国的军队,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后又灭石国,败突骑施,破九国胡。天宝十年(751年),于怛罗斯与大食联军火拼,因葛逻禄部叛变大败,伤亡略尽。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一日,率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右等兵,及新募兵,计5万人,讨伐安史叛军。因封常清败退回守潼关,后遭诬陷冤杀。

忠 9 智 7 勇 10 武 9 治 7 德 4 略 7

燕国公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济人,黑齿氏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九月,随李敬玄大军讨伐吐蕃,全军大败,率五百死士夜袭吐蕃军营方得退军。永隆元年(680年)七月,吐蕃进犯河源,率三千精骑夜袭驻扎在良非川的吐蕃大营,斩首两千余,缴获羊马万匹,吐蕃军大溃而逃。永隆二年(681年)五月二十一日,领精骑一万,再败吐蕃论婆赞,烧毁吐蕃军的粮草储备,缴获了大量羊、马、铠甲。嗣圣元年(684年)十一月初四日,黑齿常之担任江南道大总管,奉命讨伐叛乱的徐敬业。垂拱二年(686年),突厥进犯,于两井领两百骑兵大败敌三千骑兵。垂拱三年(687年)二月,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败之。七月,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侵扰朔州,于黄花堆大败之,追杀四十余里。后为酷吏迫害自缢全节。

忠 9 智 8 勇 9 武 9 治 8 德 9 略 8

南康郡王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京兆万年人

在蜀地二十一年,多次派兵抵御吐蕃,并主动出击。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忠 8 智 8 勇 8 武 5 治 8 德 6 略 7

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

天宝五年(746年),于拔那海连败三队吐蕃军,一战成名。天宝六年(747年),引兵至积石军,伏击前来抢割庄稼五千吐蕃军,尽诛。天宝七年(748年),筑神威、应龙两城,吐蕃不敢再犯青海湖。天宝八年(749年)六月,攻克石堡城。天宝十二年(753年),再败吐蕃,攻占洪济、大漠门等城,占据九曲之地。天宝十五年(756年)阴历六月四日,被迫兵出潼关,于灵宝与安史叛军交锋,中伏大败,二十万兵仅余八千,被俘。

忠 9 智 8 勇 9 武 8 治 7 德 5 略 8

辽西郡公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

贞观十九年(645年)六月,于安市大败高句丽军。显庆三年( 658年),随程名振败高句丽军于贵端水。显庆四年(659年)与高句丽军战横山,石城。十二月,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龙朔元年(661年),为郑仁泰副手,于天山大败十万九姓铁勒。乾封元年(666年),随李勣军伐高句丽,战金山、陷南苏、木底、苍岩。总章元年(668年)二月,平扶余、陷平壤,灭亡高句丽。咸亨元年(670年),与吐蕃军大战大非川,先胜后败。永淳元年(682年),于云州脱盔败突厥,杀一万,俘三万。

忠 10 智 7 勇10 武 10 治 7 德 4 略 5

毕国公阿史那社尔(604年-655年),突厥王族

640年(贞观十四年)随侯君集灭高昌。645年(贞观十九年),社尔随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在驻跸山(今北京昌平)与高句丽交战时,社尔虽屡中流矢,仍拨箭继进,所部奋勇作战,最终大获全胜。646年(贞观二十年),和各路人马一同翦灭薛延陀。648年(贞观二十二年),社尔击破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擒杀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后又以主将攻灭龟兹。

忠 10 智 7 勇 8 武 7 治 8 德 9 略 7

陈国公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人

随李世民参与大半唐初统一战争及玄武门之变。贞观九年(635年)从灭吐谷浑。贞观十二年(638年),领军讨吐蕃,松州获胜。贞观十四年(640年)灭高昌。

忠 4 智 7 勇 8 武 9 治 8 德 3 略 6

太原郡公王方翼(625年-687年3月18日),并州祁人

永淳初年(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啜带兵围困弓月城,率军与其在伊犁河交战,大获全胜。突厥军援至,又在热海交战,杀敌七千,擒其首领300人,西域震服。后与程务挺平定白铁余叛乱。阿史那元珍入寇,以画板惊马,大败敌军,擒获敌方两名大将,降服桑乾、舍利二部。

忠 9 智 8 勇 9 武 7 治 8 德 8 略 7

梁国公契苾何力(599?-677年),铁勒族契苾部人,契苾氏

贞观七年(633年)至九年(635年),与各路唐军殄灭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年),跟随侯君集灭高昌。贞观十九年(645年)五月,随太宗征辽东,负伤再战,大败高句丽军。贞观二十年(646年)六月,与各路大军伐薛延陀,败之。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随阿史那社尔击败龟兹,俘虏龟兹王诃黎布失毕。永徽二年(651年)七月讨西突厥。永徽三年(652年)正月,与梁建方等在牢山大败处月部。显庆二年(657年),随苏定方灭亡西突厥。显庆四年(659年)三月,奉命经略辽东。十一月,率领梁建方、薛仁贵在横山击败高句丽军。显庆五年(660年)又讨高句丽,不胜退师。龙朔元年(661年)四月,与苏定方、萧嗣业等大败高句丽军,斩杀三万余。龙朔二年(662年),安抚铁勒九姓叛乱。乾封元年(666年),随李勣再讨高句丽,坐镇新城,几番击败高句丽及靺鞨军,斩杀万余,剩胜再拔八城,与李勣军会合又克辱夷、大行二城。总章元年(668年)九月,与李勣攻克平壤,灭高句丽。

忠 10 智 6 勇 10 武 9 治 8 德 9 略 6

江夏王李道宗(602年—653年)陇西成纪人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参加柏壁之战。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武德四年(621年)五月,随李世民灭王、窦。武德五年(622年)正月,战刘黑闼。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在灵州击退梁洛仁援引的突厥军,后在五原大败之,开疆千里。武德八年(625年)七、八月,再败犯灵州突厥人。贞观四年(630年),从李靖灭东突厥。贞观五年(631年)四月,率部平斛薛部叛乱。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同李靖率大军伐吐谷浑,坚持追击而灭之。贞观十四年(640年)联同诸军震慑薛延陀退兵。贞观十八年(644年)二月随太宗伐高句丽,四月十五日与李勣军夺下盖牟城。后于辽东城大败高句丽四万援军。贞观二十年(646年),与李勣在郁督军山北痛击薛延陀,斩首五千余级,俘虏薛延陀男女三万余人。后穿漠追击数万残余,完胜。薛延陀灭。

忠 9 智 7 勇 9 武 8 治 6 德 8 略 6

凉国公李愬(773年—821年),洮州临潭人

元和十三年(817年),先后降服吴元济叛将丁士良、吴秀琳、李佑等。十月,雪夜奇袭蔡州城,拿下吴元济,劝服董重质,平定淮西。间接推动藩镇割据局面结束。元和十三年(818年)五月至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平李师道之乱。有仁恕之望,将兵平叛不错杀一卒。

忠 9 智 8 勇 7 武 7 治 7 德 8 略 7

北平郡王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汝州郏城人

大历十一年(776年)五月,击败田悦、李灵耀。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于河东打造精兵。建中二年(781年)十一月,射杀魏博叛将成炫之,败其军。后率李晟、李抱真杀死了杨朝光和大将卢子昌,斩首五千余级,活捉八百多人。兵至临洺,田悦全军来战,历百战,田悦军大败,斩首一万余级,活捉九百人,缴获粮食三十万斛,器械铠甲无算。后于洹水边大败田悦军,斩首两万多颗,斩其大将孙晋卿、安墨啜,活捉三千多人,淹死的不计其数。淄青兵死亡殆尽,尸体相叠三十多里地。兴元元年(784年)正月,与浑瑊、骆元光讨河中,降服三州叛将。九月,克绛州。贞元元年(785年),军抵宝鼎,在陶城打败了叛军骑兵,先锋官李黯追击,射死敌将徐伯文,斩首万余级,得马五百匹。七月,招降徐庭光,李怀光为部将所杀,河中之乱平定。后力主与吐蕃会凉州会盟,因吐蕃劫盟获罪,罢免兵权。

忠 9 智 7 勇 7 武 7 治 7 德 9 略 8

虢国公李嗣业(?-759年),京兆高原人

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李嗣业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苏禄。天宝初,累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先锋,数战有功。天宝六年(747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天宝十年(751年),再随高仙芝讨平石国、突骑施,并与大食联军迸发怛罗斯之战。至德二年(757年),跟随郭子仪诸军与安史叛军在香积寺大战先败后完胜,收复长安。后在新店再胜叛军,复洛阳。至德二年(757年)十一月,与各军收复河东、河南郡县。乾元元年(758年)三月二十一日,诛内叛王惟良。四月,击退来犯河内的蔡希德、崔乾佑所领两万叛军。乾元元年(758年),与郭子仪等讨安庆绪,收复卫州。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围相州,杀敌居首。后邺城中箭,养伤时创口破裂而亡。

忠 10 智 6 勇 10 武 10 治 6 德 6 略 5

咸宁郡王浑瑊(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人

天宝五年(746年),十一岁的浑瑊跟着父亲浑释之参加例行的防秋。次年立了跳荡功(为少年兵设置的军功)。两年后,浑瑊随军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勇冠诸军”。后受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派遣,带领偏师深入葛逻禄部,经狐媚碛,穿越特罗斯山,大破阿布思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随李光弼平叛河北,九门之战中一箭射杀安史叛将李立节。后率部赴灵武途中大败吐蕃军。参加收复两京之战及平定史朝义之战,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广德元年(763年),弃反叛的仆固怀恩去投郭子仪。广德二年(764年),随郭子仪在邠州击败吐蕃,随后例行防秋。永泰元年(765年),出击来犯的吐蕃军,生擒对方一员大将,几日后夜袭吐蕃军营,杀敌千多人。自此与吐蕃人交战已达两百多场,杀敌五千。大历二年(767年),与李怀光平周智光叛乱。大历八年(773年)十月,率五千军于宜禄县与吐蕃军对峙,因部将之故大败而回。后截击吐蕃退军有功。大历十一年(776年),击退入侵邠州的方渠、怀安等镇的吐蕃军。大历十三年(778年),与张光晟驱逐入侵太原的回纥军。建中四年(783年),奉天靖难死保德宗,屡立殊功。兴元元年(784年)三月,于武亭川,初战失利,得曹子达和吐蕃大将论莽罗支援,大败叛军,斩首万余。五月,夺回咸阳城,击溃朱沘叛军三千余,后大多来投,朱沘被部将杀,泾原兵变平定。九月,与骆元光讨伐李怀光,屡败于其部将李庭光。贞元元年(785年)四月,与马燧在长春宫南大破李怀光军,八月,与马燧、韩游瑰三支主力近逼河中焦篱堡,李怀光招援无效,自缢亡。贞元三年(787年),与吐蕃平凉会盟,险被俘虏。不久出镇奉天御蕃。贞元九年(793年),与灵盐节度使杜希全等人奉命重修被吐蕃军队摧毁的盐州城。征战沙场五十年,唐朝异族将领第一人。

忠 10 智 6 勇 9 武 9 治 5 德 9 略 6

扶风郡王马璘(721年-777年1月26日),岐州扶风人

至德元载(756年),在卫南以百骑破五千安史叛军。后在河阳之战中,建立殊功。宝应元年(761年)八月,唐师对史朝义洛阳叛军发起进攻,马璘率先在昭觉寺憾动叛击防线,后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再次击败叛军,共斩首级六万,俘虏叛军二万人,收复东京洛阳及河阳城。宝应二年(762年)十一月,率军救援河西,遇吐蕃军击凤翔,大败之。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与吐蕃游骑相遇,怒击之。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兼任邠宁节度使,以备吐蕃。大历二年(767年)九月,与郭子仪防御进犯灵州的十万吐蕃军。大历三年(768年)八月二十一日,领军大败进犯邠州的两万吐蕃军。大历八年(773年)八月十六日,与浑瑊成犄角之势防御吐蕃进犯,二十二日与其在盐仓血战被困,得李晟救出。后与浑瑊军伏击吐蕃,斩杀数千人,吐蕃溃逃。大历十年(775年)九月二十一日,吐蕃举兵入侵,途经泾州。马璘率军出击,于百里城大败敌军。

忠 9 智 7 勇 9 武 8 治 6 德 5 略 6

南阳郡开国公张守珪 (684-740年),陕州河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瓜州城外败去而复返的吐蕃军。开元十六年(728年)秋,击败来犯吐蕃军。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联同沙州刺史贾师顺突袭吐蕃大同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计败契丹诈降,斩二酋。

忠 6 智 8 勇 8 武 7 治 4 德 4 略 7

乐城郡公刘仁轨(601年—685年3月2日),汴州尉氏人

显庆六年(661年),打退残余百济军。龙朔三年(663年)白江口大破日本、百济海联军。总章元年(668年),以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协助李勣灭亡高句丽。咸亨五年(674年)挫败新罗于阿达城、七重城。

忠 7 智 9 勇 6 武 4 治 7 德 2 略 7

义阳郡王李抱真(733年—794年7月2日),河西粟特人

建中元年(780年),李抱真担任昭义节度使。其麾下昭义军步卒国内公认诸军之冠。次年,大破叛藩田悦,夺回洺州全境。“四镇之乱”时,策反成德节度使王武俊,联手击败幽州节度使朱滔。

忠 9 智 7 勇 7 武 7 治 9 德 7 略 7

太尉李光颜(762年—826年10月7日)突厥阿跌族,河曲人

参与讨伐李怀光、刘辟、杨惠琳及王承宗的战役,元和十年(815年),为李晟平吴元济叛乱,牵扯其主力。元和十一年(816年),与乌重胤联手数败淮西军。元和十二年(817年)三月二十七,大破淮西主力,收复偃城。元和十四年(819年),重筑盐州城御蕃。元和十五年(820年),降服内哄,逼退吐蕃。长庆二年(822年),伐王庭凑无功。

忠 9 智 6 勇 8 武 7 治 5 德 8 略 7

平原郡公程务挺 (?-684年),洺州平恩人

永隆初(680—681年),随裴行俭击破西突厥阿史那伏念。永淳二年(683年),与夏州都督王方翼共同出兵讨伐白铁余叛乱。光宅元年(684年)七月,率军击退突厥骨笃禄。并任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备突厥。

忠 9 智 6 勇 8 武 8 治 7 德 7 略 5

韩国公张仁愿 (?—714)华州下邽人,

圣历元年(698年)击退进犯幽州的突厥军。景龙元年(707年)追击已撤离的突厥人,大败之。景龙二年(708年),筑三受降城,构进攻型军事重镇体系,极大削弱突厥势力。

忠 8 智 7 勇 7 武 3 治 ?德 8 略 7

宋国公唐休璟(627—712),京兆始平人

调露元年(679年)独护山大败突厥。久视元年(700年),吐蕃军寇凉州,领军大破之,六战六捷。

忠 8 智 8 勇 7 武 5 治 7 德 5 略 7

代国公郭元振(656年-713年),魏州贵乡人

以离间计使得吐蕃君臣失和,论钦陵被诛,其弟、子归唐。久视元年(700年),赞画军机,助唐休璟败吐蕃军。神龙二年(706年),计招突骑施部。景龙二年(708年)化解突骑施娑葛之叛。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助玄宗登位。其生可谓“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忠 7 智 9 勇 3 武 3 治 4 德 5 略 9

安西副大都护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人

天宝六年(747年),随从高仙芝击败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二年(753年),大败大勃律。天宝十四年(755)与安史叛军战于洛阳失败,奔高仙芝,后为冤杀。

忠 10 智 8 勇 8 武 4 治 8 德 8 略 7

散朝大夫王玄策 洛阳人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借吐蕃、泥婆罗兵灭中天竺,俘虏篡位的阿罗那顺王等万余。

忠 9 智 8 勇 9 武 6 治 ? 德 ? 略 7

丰国公仆固怀恩(?-765年9月27日),铁勒仆骨部人

至德元年(756年),配合李光弼战于常山南北诸县,数次挫败史思明部叛军。至德二年(757年),领回纥精骑参与收复两京之战,后在夺取愁思冈等地的战斗中,屡为先锋,勇冠三军。乾元二年(759年),再次夺回洛阳,歼史朝义部8万余,又复半年悉平河北。后被人诬陷,愤而反唐,引回纥、吐蕃等入寇。后暴死军中。

忠 6 智 7 勇 9 武 8 治 7 德 5 略 5

凉国公李抱玉(704年—777年),初名安重璋,河西粟特人。

随李光弼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功居第一。兼三节度、三副元帅,威望显赫。坐镇凤翔十余年,御蕃有功。

忠 9 智 8 勇 7 武 7 治 4 德 5 略 7

鄂国公尉迟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朔州善阳人

胡国公秦叔宝(?—638年)齐州历城人

邓国公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蒲州河东人

天宝十四年(755年)末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在雍丘屡次斗败令狐潮所率叛军。十二月,派南霁云和雷万春在宁陵西北大败燕军杨朝宗部,杀其部将二十人,斩首万余级。至德二年(757年),叛将尹子琦领胡汉燕军十五万寇睢阳,巡领部众日战二十余回,后主动出击大破燕军。在内无粮粖,外无救兵的情形下苦撑至十一月,城破就义。

忠 10 智 8 勇 10 武 4 治 8 德 9 略 7

张掖郡王段秀实(719年-783年),陇州汧阳人

天宝年间多以部从身份随马灵察、高仙芝、封常青等参加历次西域方面战争。安史平叛期间,前后为李嗣业、白孝德、马璘判官,出谋划策。后节度泾原,御蕃有功。朱沘之乱时杀身成仁。

忠 10 智 9 勇 9 武 2 治 9 德 10 略 8

晋昌郡王曲环(726年—799年9月28日),陕州安邑人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随哥舒翰攻克石堡城。天宝十二年(753年),又随哥舒翰出征,攻占洪济(今青海贵德县西)、大漠门等城,收复黄河九曲之地。天宝十四年(755年)协助鲁炅守邓州。乾元二年(759年),随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卫河阳南城,屡败叛军,又随李抱玉收复怀州。宝应元年(762年),反攻黄河以北安史叛军。唐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年间,屯驻于陇州,多次击败吐蕃的进犯。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率邠宁、陇右、范阳各镇五千步卒会同李晟等军于剑南边地大败吐蕃南诏联军,贼军折十万众。建中元年(780年)四月,与车光倩等平复刘文喜叛乱。建中二年(781年),与各路人马援救徐州,大破李纳魏博、平卢军,斩首八千级。兴元元年(784年),与刘昌等率军三万援救陈州。十一月,大败翟崇晖于陈州之西,杀叛军三万五千人,生擒翟崇晖。李希烈逃归蔡州,曲环等也乘胜收复汴州。贞元二年(786年)四月,管理恢复陈、许之地。

忠 9 智 7 勇 8 武 6 治 7 德 7 略 7

中山郡公王晙(653—732),沧州景城人

开元二年(714年),率两千军夜袭吐蕃驻营,武街会合薛讷军大破之。开元四年(716年)十月,平定突厥降户之叛。开元八年(720年),挫败异族和突厥勾结密谋中受降城之计。开元九年(721忠),平定兰池胡人康待宾之叛。

忠 7 智 8 勇 8 武 6 治 7 德 6 略 7

武安郡公薛万彻(?-公元653年)京兆咸阳人

武德年间随罗艺与窦建德、刘黑闼军交战。公元628年(贞观二年),随右卫大将军柴绍击梁师都。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从李靖灭东突厥。公元635年(贞观九年)十二月,随李靖奔袭吐谷浑。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十二月,随李勣在诺真水大败薛延陀。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灭薛延陀残众。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渡海击高句丽。

忠 7 智 5 勇 9 武 9 治 5 德 6 略 5

武威郡王李光进(751年―815年),突厥阿跌部人

建中三年(782年),随马燧援救临洺,征战洹水,收复河中,皆有战功。元和元年(806年),讨伐杨惠琳之叛。元和四年(809年),击败叛将王承宗。

忠 9 智 6 勇 8 武 7 治 6 德 8 略 ?

河阳节度使石雄徐州人

太和九年(835年)破党项。会昌三年(843年)杀胡山大破回鹘乌介可汗。迎回太和公主,进讨昭义、平定叛乱。在诸军观望际,率兵翻过乌岭,接连攻下刘稹叛军五个军垒,斩首和擒获的数以千计。后迫使叛军谋郭谊来投,诛刘稹。

忠 9 智 7 勇 8 武 7 治 8 德 8 略 7

太原郡公郭知运 (667—721)瓜州常乐人

开元二年(712年)二月,突厥犯北庭,随郭虔瓘饬垒以待,伏杀其渠首,败之。同年八月二十日,吐蕃军十万寇临洮,合薛讷军大破之。开元六年(716年)八月,于黑山呼延谷截击突厥降户反叛。开元五年(717年)七月初五日,郭知运率军在九曲之地大败吐蕃军。开元六年(718年),夜袭吐蕃九曲之地,又胜。开元九年(721年),与王晙争功,袭康待宾叛众。

忠 8 智 7 勇 8 武 8 治 7 德 6 略 6

南阳郡公张孝嵩 南阳人

开元三年(715年)率万余胡兵直破数百城,击溃七万吐蕃大食联军,夺回拔汉那。任安西都护,击退突骑施、大食、吐蕃联军来犯。后挫败吐蕃军吞下小勃律的图谋。

忠 9 智 7 勇 9 武 ? 治 7 德 7 略 7

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799一872年),沙州敦煌人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议潮率众组成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沙州。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至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八月,又再收复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廓州、岷州等州县,遣兄长张议潭献图归唐。大中十二年(858年)至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命侄儿张淮深率七千蕃汉兵收复凉州。回归后于大中十年(856年)至大中十一年(857年)先后三次打退吐谷浑、吐蕃、回纥等几次进犯。咸通七年(公元866年)二月,令西州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同年十月,又拓跋怀光率五百骑袭廓州,斩杀论恐热,传首京师。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是衰绝。咸通八年(867年),输忠入质。

忠 10 智 7 勇 8 武 7 治 8 德 8 略 8

金城郡王辛云京(714年―768年)兰州金城人

平定安史之乱中杀敌及俘虏居首,尤其率领精兵四千袭击滏阳,追击敌军到浪井。宝应元年(762年),接替被哗变所杀的邓景山节度河东,将害命者十余人正法。十一月,参与安史之乱的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以恒、赵、深、定、易五州投归辛云京。在对回纥关系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处理,深为胡人敬畏。

忠 8 智 8 勇 8 武 8 治 8 德 6 略 6

邠国公乌重胤 (761-827年),张掖人

元和五年(810年),接密诏除去假平叛的卢从史。元和九年(814年),与李光颜合力历百余战,耗时三年平定淮、蔡之地叛乱。大和元年(827年),乌重胤奉命讨伐叛臣李同捷,多次击败叛军。

忠 9 智 7 勇 7 武 7 治 6 德 8 略 7

燕国公李谨行(619年—683年7月30日)靺鞨人

乾封元年(666年),以左监门卫将军随军东征高句丽。咸亨二年(671年)至咸享三年(672年)末,与高侃镇压高句丽将领剑牟岑的反叛,又与支持高句丽复国的新罗交战。咸享五年,随刘仁轨讨新罗,三战三捷。上元三年(677年),以空城计退吐蕃军,后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

忠 9 智 7 勇 8 武 8 治 7 德 7 略 7

信安郡王李祎(663?—743)陇西成纪人

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二十四日,亲率军队远距离偷袭石堡城,打掉吐蕃前出要地。7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二十六日,在前番失利情况下,率军于白山大破奚与契丹联军。

忠 8 智 6 勇 8 武 5 治 5 德 7 略 7

太原郡开国公高侃渤海蓨县人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至永徽元年(650年)六月,,率回纥、仆骨等部平定突厥,擒获车鼻可汗。乾封元年(666年),与庞同善讨高句丽。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十四日,与庞、薛二人于金山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级,九月十二日攻克平壤城,灭其国。咸亨元年(670年),与李谨行平定钳牟岑复国反唐。咸亨二年(671年)七月至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又与李谨行合力先后取得安市之战,石门之战,白水山之战胜利,击杀余众及新罗援军。

忠 9 智 6 勇 7 武 7 治 6 德 6 略 6

安国公执矢思力突厥人

贞观九年(635年)随李靖征讨吐谷浑,在居茹川大败吐谷浑军。贞观十二年(638年),随侯君集征吐蕃。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军征高句丽,与田仁会在夏州守备薛延陀,大败之。贞观二十年(646年)正月,与夏州都督乔师望等人进攻薛延陀,将其打得大败,俘虏二千多。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八月,再次奉命出金山道,剿灭薛延陀的残余势力。后随军平定吐谷浑。

忠 9 智 6 勇 9 武 8 治 5 德 5 略 4

东平郡公程名振(?―662年),洺州平恩人

武德五年(622年),随李世民攻打刘黑闼。武德六年(623年),随李建成打败刘黑闼,俘杀之。贞观十九年(645年),在征讨高句丽的战役中,攻占沙卑城,在独山打败高句丽军,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永徽六年(655年),与苏定方征高句丽,于贵端水大败之。

忠 7 智 8 勇 7 武 6 治 ? 德 8 略 7

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西突厥王族

公元708年统辖咄陆五部,镇守庭州,抵御突骑施进犯。十二月,为招慰十姓使、碛西节度使。开元二年(714年)三月,攻克碎叶等镇,擒斩都担,降其部落二万余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与张孝嵩合兵击退吐蕃大食等七万联军,夺回拔汗那城。将大食的扩充势头予以压制。开元九年(721年)讨伐党项。

忠 9 智 6 勇 8 武 7 治 6 德 7 略 6

瑯玡郡公牛进达(595-651年),祖籍陇西,濮阳雷泽人

贞观七年(633年),平定嘉、陵州的僚民叛乱。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随侯君集讨吐蕃,夜袭松州获胜,吐蕃求和。贞观十三年(639年)末,随灭高昌。贞观十九年(645年),随太宗伐辽东有功。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渡海征高句丽。

忠 9 智 5 勇 8 武 7 治 6 德 7 略 5

平阳郡公薛讷(649年-720年),绛州万泉人

开元二年(714年),与杜宾客抵御契丹入犯,治军不严败绩。十月,于武街完胜十万吐蕃军。开元三年(715年),防御后突厥。

忠 8 智 6 勇 7 武 7 治 2 德 7 略 5

凉州都督娄师德(630年-699年),郑州原武人

682年(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军(治今青海西宁)。娄师德率军在白水涧(今青海湟源南)迎战,八战八捷。696年(万岁通天元年),与王孝杰一同征讨吐蕃,于素罗汗山为论钦陵所败。

忠 8 智 8 勇 6 武 4 治 5 德 9 略 6

河间郡王李孝恭(591年-640年)陇西成纪人

武德元年(618年)拿下巴蜀三十余州。武德二年(621年)练水军,挂帅平萧铣。武德六年(623年)主持平補公佑。

忠 7 智 7 勇 6 武 5 治 7 德 5 略 4

耿国公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人

仪凤三年(678年),随刘审礼讨吐蕃,被俘放回。公元692年(长寿元年),收复陷于吐蕃的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在青海湖附近,打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和吐蕃拥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证圣元年(公元695年),讨伐吐蕃败绩。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硖石谷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兵败坠谷而死。

忠 9 智 6 勇 8 武 8 治 5 德 6 略 4

蔡国公车光倩(733-792),陕西武功人

参加收复两京作战。广德二年(763)三月,通过各种手段瓦解叛军残余。建中元年(780),平定刘文喜叛乱。建中四年(783)十月,守护奉天城,以种种妙计与诸将击退朱沘叛军。四代皇帝的贴身保镖,英伟绝伦的禁军将领。

忠 10 智 7 勇 8 武 8 治 ? 德 8 略 7

拔川郡王论弓仁(663年―723年),吐蕃人噶尔氏家族

圣历二年(699年)与叔父论婆赞领七千帐降唐。707年(神龙三年),任朔方军前锋游弈使,在三受降城外诺真水、草心山逻卫。开元初年,突厥九姓乱,领兵远征大漠,穿白柽林,降服火拔部喻多真种落。不久突厥遣趺跌思太叛唐,再次挥师讨伐,战于杰柳润,大战两日两夜得脱。毕生前后大战数十,小战数百”,史称“算无遗策,兵有全胜。”

忠 9 智 8 勇 9 武 8 治 6 德 7 略 7

兰陵郡王张仲武(?-849年),范阳人

会昌元年(841年),张仲武率千余人讨平卢龙军变,诛张绛。会昌二年(842年),回鹘进犯,命其弟张仲至及裨将游奉寰、王如清等率军三万反击,大破回鹘骑兵,斩获不计其数,收降其部落七千帐,分配到各道安置,“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又派大将石公绪兵进契丹、奚族两部,尽杀回鹘监使八百余人,重掌两部。八月至会昌三年(843年)二月,合石雄等大败回鹘于杀胡山,杀一万,俘两万余。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北方再无大的战事。

忠 8 智 7 勇 8 武 ? 治 7 德 6 略 7

彭城郡开国公刘沔(781—845年),徐州彭城人

元和末,常为李光颜部先锋征伐吴元济,屡破叛军中最强悍的“骡子军”,故其率忠武军破贼第一。太和末年,任泾原节度使期间,平定党项反叛,诛其渠首。开成三年(838年),征调吐谷浑、契苾、沙陀三部族总共一万名士兵、三千匹战马,前往银、夏讨伐,大破党项,俘以万计。开成五年(840年),守备进犯天德军的回鹘。会昌二年(842年),回纥犯云州,率军破之,杀死回纥七名副将。会昌三年(843年),派石雄杀胡山大破回鹘,迎回公主。后驻军代州时,将占据滹沱河反叛的三千异族军士殄灭。会昌四年(844年),参与潞州平叛之役。

忠 8 智 7 勇 9 武 7 治 7 德 ? 略 7

昌化郡王白孝德(715年—780年11月15日)龟兹王族

参加收复两京之战。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在河阳之战中阵斩叛军名将刘龙仙。广德二年(764年),白孝德改任鄜坊、邠宁节度使,防御吐蕃。永泰元年(765年),与浑瑊于赤沙峰大败撤离的吐蕃军。

忠 10 智 7 勇 9 武 8 治 5 德 7 略 5

南阳郡王白元光(?—786年),突厥人

天宝十四载(755年),率所部的结义营从李光弼出土门。至德二载(757年),参与收复长安之战。乾元二年(759年),战河阳。,永泰元年,大破吐蕃十余万于灵武台西原,斩首五万,生擒万人,收其所掠士女四千人,获牛羊驼马,三百里内不绝。大历三年,九月十一日击退吐蕃军,十日后于灵武再败吐蕃两万众。

忠 9 智 5 勇 8 武 8 治 ? 德 ? 略 4

剑南节度使严武(726年—765年),华州华阴人

广德二年(764年)九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拿下了当狗城,十月又拿下盐川城,遣汉川刺史崔旰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又与郭子仪在秦陇一带配合,击退吐蕃主力。

忠 8 智 8 勇 8 武 7 治 ? 德 3 略 7

霍国公王思礼(?—761年),高句丽人

从哥舒翰拔石堡城有功,后与其同守潼关大败。后参与收复两京之战。相州会战独其与李光弼部完师而退。

忠 8 智 5 勇 7 武 6 治 8 德 6 略 7

南平郡王高崇文(746—809)幽州人

贞元五年(789年),于佛堂原大破进犯的吐蕃。贞元十四年(798年),平定军士哗变。元和元年(806年)八月收复成都,擒获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元和二年(807年)以使相职出镇邠州。

忠 8 智 5 勇 8 武 7 治 8 德 7 略 5

武阳郡公李大亮(586年-644年),京兆泾阳人

在出使广州途中遇上辅公佑反,计擒其将张善安。公元635年(贞观九年),随李靖大败吐谷浑,俘获其名王二十人,斩杀数千,并获杂畜二十万。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抵御薛延陀等入寇。

忠 9 智 7 勇 7 武 7 治 6 德 9 略 5

任国公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

斩杀宋老生,击败卫文升,唐据长安,功居首位。后与薛举、宋金刚交锋中多有建树。贞观十九年(645年),随太宗伐辽东,作战有功。

忠 8 智 6 勇 7 武 6 治 ? 德 7 略 ?

卢国公程知节(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济州东阿人

左龙武统军范希朝(?—815年1月8日),河中虞乡人

初因战功卓著,治军有方,为韩游瑰所忌,逃归朝廷。后来韩游瑰去世,众军举荐范继任,范却推荐张献甫接替韩游瑰邠宁节度使,得另封为振武节度使。镇军十四年党项、室韦无机可乘,动揶以峻法治胡,皆称张光晟易名再来。亦为军中誉唐之赵充国。后来出任朔方灵盐节度使,充沙陀人为军。

忠 9 智 7 勇 5 武 5 治 8 德 7 略 7

河间郡公邢君牙(728年―798年),瀛州乐寿人

开元十四年(755年),追随侯希逸在青、徐二州抵御安史叛军,上元元年(760年),随田神功平刘展之乱。广德元年(763年),护卫代宗出陕州。建中二年(781年),随李晟军讨伐魏博节度使田悦,斩获最多。建中四年(783年),与李晟急赴奉天救德宗,后收复长安。贞元三年(787年)三月,主管凤翔守备吐蕃进犯。

忠 8 智 7 勇 7 武 5 治 7 德 8 略 7

咸宁郡王戴休颜(727年―785年)夏州人

平定党项羌族,平定河曲地区。建中四年(783年),奉天救驾有功。兴元元年(784年)四五月两败朱玭。

忠 8 智 8 勇 8 武 7 治 7 德 7 略 7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738年)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于青海西大败吐蕃。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河西破吐蕃。

忠 9 智 6 勇 7 武 7 治 7 德 9 略 6

左金吾卫将军南霁云(712年―757年),魏州顿丘人

协助张巡保卫雎阳,忠勇过人。

忠 10 智 7 勇 9 武 9 治 ? 德 8 略 ?

郧国公张士贵(586—657年),祖籍山西盂县上文村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随李世民平薛举。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败刘武周。武德三年(620年)随李世民败王、窦,后征战河北。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平西南暴乱。贞观十五年,合其余各路大军讨伐薛延陀。贞观十九年,随太宗伐高句丽。

忠 8 智 6 勇 7 武 5 治 6 德 6 略 6

建宁县公庞孝泰(601年-662年),白州人

武德六年四月平定岭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率岭南兵东征高句丽,与十三个儿子壮烈阵亡。

忠烈将军雷万春(701年3月15日—757年10月9日)涿州人

自幼习武,智勇双全,协助张巡死守睢阳城,多次击退叛军。

忠 10 智 8 勇 9 武 8 治 ?德 8 略 ?

城阳郡王卫伯玉(?—776年)

乾元二年(759)十月,以数百人于礓子坂尽诛安史叛将李归仁的三千铁骑,俘马六百余。上元二年(761)二月,于陕州击退史思明军,拔永宁、破渑池、福昌、长水等,凡三年数捷。

忠 6 智 7 勇 8 武 7 治 6 德 5 略 6

定边郡王郝廷玉(?—773年)

乾元二年(759年),在河阳之战中勇不可挡,擒叛将徐璜玉。永泰元年(765年)率军抵御仆固怀恩叛变之吐蕃回纥联军。

忠 8 智 6 勇 9 武 8 治 5 德 8 略 7

冯翊郡王尚可孤(?―784年),鲜卑族宇文部人

驻守扶风、武功十余年。建中四年(783年)七月,屡败李希烈。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击败朱玭叛军,夺回蓝田。兴元元年(784年)四月,击斩叛将仇敬忠。五月,会合李晟等光复长安。后会诸军讨李怀光,卒于军中。

忠 8 智 6 勇 8 武 8 治 8 德 7 略 6

薛国公阿史那忠(?―675年),突厥王族

贞观十八年(644年)抚慰焉耆后赴辽东随太宗征伐高句丽。又飞驰夏州,败薛延陀多弥可汗。显庆五年,参与对奚之战。总章元年(668年)出兵吐蕃,遥应刘审礼。咸亨元年(670年),守御安西四镇,败绩。前后宿卫皇宫四十多年。

忠 10 智 6 勇 7 武 8 治 ? 德 8 略 5

保定郡王郝玭

戍边卅年,最为吐蕃忌惮。(818年)破吐蕃二万余众,收复原州。819年,出击吐蕃边地,解围盐州。

忠 8 智 6 勇 10 武 9 治 ? 德 5 略 7

灵武牙将史敬奉 灵武人

元和十四年(819年)领两千五百骑兵自后突袭正在攻打盐州城的十五万吐蕃军,与盐州刺史李文悦等合力大破之,杀伤无算。

忠 8 智 9 勇 9 武 10 治 4 德 ? 略 7

武康郡王骆元光(初名李元谅,732年—793年12月22日),祖籍安息人

驻镇国军十余年,建中四年(783年),夺回华州。兴元元年(784年)五月,与李晟、尚可孤光复长安。贞元元年(785年)八月,与浑瑊平定李怀光之乱。贞元二年(786年)八月御吐蕃来犯,十二月,合韩全义、韩游瑰收复盐州。贞元三年(787年)五月,救浑瑊于平凉会盟。贞元四年(788年),移镇良原。

忠 9 智 7 勇 8 武 8 治 5 德 8 略 6

潞国公郭虔瓘齐州历城人

开元二年(714年),败西突厥之围北庭。

忠 8 智 7 勇 7 武 6 治 7 德 ?略 6

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

(727年)安西破吐蕃、突骑施联军。(728年)曲子城败吐蕃

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日将

九月于三嗟谷大败党项羌。公元763年十月初四,率两千寡军在盩厔血战来犯长安的二十万吐蕃军三日,重创敌方后全体阵亡。

忠 10 智 勇 10 武 8 治 ? 德 7 略 ?

饶阳稗将张兴(?—756年),河北束鹿县人

率军民坚守孤城饶阳八个月,打退安史叛军数犯。

忠 10 智 7 勇 10 武 8 治 ?德 8 略 5

凤翔镇将野诗良辅

带本部人马破摧沙堡。与郝玭入犯吐蕃,策应盐州解围。

忠 8 勇 10 智 5 武 9 治 6 德 ?略 ?

浑崖峰骑将臧希液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六月,吐蕃军四十万入寇安仁军,领五千精骑大败之。

忠 9 勇 10 智 5 武 9 治 6 德 ?略 ?

武威郡王郭昕(?—808年)华州郑县人

抵御吐蕃,镇守安西近三十载。

忠 10 智 7 勇 8 武 7 治 8 德 8 略 6

唐军裨将荔非守瑜 (?—755)羌族荔非氏人

天宝十四年(755年)在罂子谷伏击安禄山,一人挡一军,以箭杀敌数百,矢尽投河。

忠 10 智 7 勇 9 武 8 治 ? 德 9 略 ?

岭南节度使辛谠

咸通十年,协助杜滔守卫泗州城。七进七出,力挫庞勋叛军之围。

忠 10 智 9 勇 10 武 8 治 ? 德 9 略 7

颖国公来瑱(?-762年),邠州永寿人

在颖川击退毕再琛,大败安史叛军。至德二年(757年),与众军收复河东、河南各郡县。后被程元振诬陷,被族诛。

忠 7 智 6 勇 7 武 6 治 7 德 6 略 5

萧国公论惟贞 吐蕃人

从朔方军守跸灵武,充元帅先锋讨击使,与王思礼、郭英乂合力破叛军。后收复长安,战涝水。充朔方节度左卅将随李光弼守河阳,引五千军大败周挚十万叛军。

忠 9 智 6 勇 8 武 8 治 7 德 ? 略 ?

东幾防御使王翃(732—802年)太原晋阳人

大历五年(770),以大小战斗百余次,擒斩敌酋七十余,重创容管叛军数万之众,擒酋首梁崇牵,安定南陲。大历十四年(779),充任河中节度使留后,代郭子仪操持河中军政事务期间计惩骄悍将领。建中四年(782),泾原兵变后护从德宗驾奉天。

忠 9 智 9 勇 7 武 4 治 8 德 7 略 7

许昌郡王韩游瑰(?-798年1月20日),灵州灵武人

天宝十四载(755年)冬,接郭子仪令返回朔方平叛,击败诈降的阿史那从礼的五千同罗、仆骨、突厥骑兵,制止河曲九蕃六胡部落为安禄山利用。建中四年(783年)十月,与论惟明血战朱玭叛军,保卫奉天城门。兴元元年(784年),因李怀光反,护卫德宗出逃,击退叛军后护行回京。贞元二年(786年),十月,计退吐蕃。贞元三年(787年)五月,接应平凉会盟。后来在治军、调职上颇为不智。

忠 8 智 7 勇 7 武 6 治 2 德 4 略 5

瑯玡郡公王难得 沂州临沂人

天宝元年(712年)为河源军使,斩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从哥舒翰击吐蕃,至积石,虏吐谷浑王子悉弄参及悉颊藏而还。复收五桥,拔树惇城,进白水军使。收九曲,加特进。后领兴平军及凤翔兵马使,收复京师。

忠 9 勇 9 智 5 武 9 治 5 德 5 略 5

潞国公薛万均(?-公元641年),本敦煌人,后徙京兆咸阳。

武德初随罗艺多与窦建德、刘黑闼军交战。贞观元年(公元634年)随柴绍讨梁师都。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十二月,从行军副总管随李靖率军出击吐谷浑。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侯君集灭高昌先锋立下战功。

忠 8 勇 8 智 ? 武 7 治 5 德 7 略 5

曹成王李皋(733年-792年),陇西成纪人

贞元初(785年-805年),屡败李希烈。设计制造战舰“车船”。

忠 8 智 8 勇 5 武 5 治 5 德 7 略 5

京西兵马使阳惠元(?―784年)平州人

初以矫健勇猛从军,隶属平卢节度使刘正臣麾下。后随田神功、李忠臣等相继进兵青州、齐州,因其忠勇多谋略,号称名将。建中二年(781年)战田悦。建中四年(783年),与李怀光解奉天之危。兴元元年(784年),李怀光谋反,夺取阳惠元的军队,并派兵攻杀阳惠元父子三人。

忠 10 智 8 勇 8 武 8 治 ? 德 7 略 7

左卫将军薛万备京兆咸阳人

贞观二十年(646年)以马军总管随太宗征高句丽。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随阿史那社尔灭龟兹,招降于阗国王。

忠 9 智 ? 勇 9 武 8 治 3 德 9 略 6

晋昌县伯王君毚(?-727年),瓜州常乐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二十八日,在青海湖一带截杀回途伯吐蕃大军,大获全胜,缴得辎重、羊马万计。其妻夏氏亦多随建功。

忠 8 勇 9 智 7 武 7 治 7 德 5 略 7

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747)

天宝元年(742年)十一月,率军迎战来犯陇右的吐蕃军,大败之。十二月十七日,莽布支领三万吐蕃军再犯,派王难得杀死来将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掩杀殆尽。天宝二年(743年)四月,奔千余里袭取吐蕃的洪济城。

忠 7 勇 8 智 7 武 7 治 6 德 4 略 6

泾原节度使李观(?―789年1月8日)洛阳人

广德初年(763年),率千余乡兵防御吐蕃进犯黑水西。后三历岭南节度使,均委其掌兵。。大历六年(771年)二月,与王翃五岭平叛有功。建中四年(783年),护驾有功,募兵有法。贞元三年(787年),识穿平凉会盟阴谋,支应有功。

郯国公张公瑾(594年-632年),魏州繁水人

临急有智,积极参与玄武门之变。贞观四年(630年)随李靖灭东突厥。

左金吾卫大将军王海宾(?-714年),太原郡祁县人

开元二年(714年),为薛讷军先锋,武街一战击杀吐蕃军无计,后遭诸军嫉功战死。

昌化郡王乌承玭 张掖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与族兄乌承恩同为平卢军使,于捺绿山大破奚、契丹联军。李祎因不听其忠言招致失利。

信都郡王田神功(?—774年)冀州南宫人

上元二年(761年)率军平定刘展之乱,后解宋州之围。

忠 8 勇 7 智 7 武 7 治 4 德 3 略 6

郯国公罗士信(600年―622年),齐州历城人

620年(武德三年),计取千金堡。622年(武德五年),顶代王君廓戍守洺水城,被俘后遭刘黑闼杀害。

忠 9 智 7 勇 9 武 7 治 6 德 7 略 6

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

随太宗灭王世充和窦建德。贞观二十二(648年)四月平松外诸蛮叛乱。永徽三年(公元653年)大破处月朱邪孤注于牢山。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东征高句丽,战横山。

忠 8 智 7 勇 6 武 7 治 5 德 ? 略 5

阳翟郡公郭孝恪(?-649年),许州阳翟人

参加虎牢关之战。贞观十六年(642年)伊州首败西突厥。贞观十八年(644年)三千步骑夜袭焉耆,后返击来追西突厥援军,大败之。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从灭龟兹。

忠 9 智 3 勇 8 武 8 治 5 德 3 略 6

岐国公鲁炅(703—759年),幽州蓟县人

随哥舒翰破石堡城,收河曲。安史之乱退保南阳,襄阳。后相州会战为史思明所败。

忠9 智 6 勇7 武 4 治 6 德 6 略 5

虢国公杨思勖(公元654年-公元740年),罗州石城人

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屡立战功。

忠 8 智 7 勇 7 武 5 治 8 德 3 略 6

宁朔郡王浑释之(?—764年)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人

世代为兰州都督,积极参与安史平叛。后为仆固怀恩所害。

谯国公柴绍(588-638年),晋州临汾人

从李渊举兵,随李世民参加唐初统一战争。武德六年(623年)四月,计败吐谷浑。武德七年(624年)八月,在杜阳谷击吐蕃军。贞观二年(628年)四月,灭梁师都。贞观四年(630年),从李靖灭东突厥。

忠 8 智 5 勇 6 武 6 治 4 德 5 略 4

静戎郡王陈利贞范阳人

从李光弼参与平叛,后讨伐李希烈,出奇兵横捣敌锋。

平原郡王柏良器(743年—803年),魏州人

宝应元年(762年),柏良器参与镇压袁晁、方清起义。大历初(766年—779年),击叛将潘狞虎、胡参等,诛三千,俘一千。兴元元年(784年),解围宁陵。最后一位神策军非宦官掌军权者。

忠 9 智 5 勇 8 武 7 治 7 德 8 略 4

渤海郡王高骈(821年—887年9月24日),幽州人,祖籍渤海蓚县

咸通初(860年—874年),率禁兵万人戍长武城,屡破党项部落,功冠诸军。并率军防御吐蕃。咸通七年(866年),屡败南诏军,攻克交趾城,并招怀溪洞,收复交州,为首任静海军节度使,历十年的安南之患始平。乾符元年(874年)冬,发步骑五千追至大渡河大败南诏军。乾符五年至六年(878—879年),多次击败黄巢起义军。后中缓兵之计,帐下大将张璘为义军所杀,按兵不出,为天下不齿。

忠 6 智 5 勇 7 武 7 治 6 德 4 略 4

右龙武大将军李自良(733年—795年)兖州泗水人

随马燧讨田悦、李怀光,数履锋陷阵,功在诸将右。后驻防河东。

忠 8 智 8 勇 7 武 7 治 6 德 6 略 7

燕国公李楷固(656年—720年),契丹人

圣历三年六月,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契丹余众,完胜。

朔方节度使安思顺(695?-756年),归化突厥族栗特人

开元二年(714年)七月,参加与吐蕃军的武街之战。后历任河西、朔方节度使,守边有功。开元十三年(754),命程千里平阿布思之叛。后因安史之乱被哥舒翰诬陷,遭冤杀。

南充郡王伊慎(744年—812年1月18日),兖州人

大历八年(773年)从路嗣恭讨平哥舒晃之乱。建中二年(781年),又以牙将身份参与征讨抗拒朝命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自建中三年(782年)至贞元二年(786年),在曹王李皋麾下从事,与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多次交锋。后在蔡山、蕲州、黄梅、黄州、安州及厉乡、隋州等地击败淮宁军。贞元十六年(800年),率所部步骑军五千,以及荆南、湖南、江西三道的兵力,参与讨伐叛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他独当一面,于申州城南先后击败淮西军数千人,立下战功。

忠 8 智 6 勇 7 武 7 治 6 德 5 略 5

窦国公史大奈 突厥人

大业十四年(618年)至武德五年(622年),跟随李世民参加多场大战。击败桑显和是其力作。

上谷郡王侯仲庄蔚州人

作为先锋参与平叛,擒获安史叛将安太清。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兵变”护驾有功,与浑瑊屡败朱玭叛军。

武威郡王李载义(763—837年6月4日)

大和初年(827—830年)平定沧景之乱。大和四年(830年),相继击败奚族及契丹的入侵。

安定郡王杜叔良

818年,率军解宥州之围,斩吐蕃军两千余,并顺势抢下常乐州。819年,派史敬奉解围盐州,完败吐蕃十五万。后平叛败绩被贬。

忠 8 智 6 勇 7 武 6 治 6 德 6 略 6

右武卫中郎将曹继叔金乡人

贞观二十年(649年)随阿史那社尔灭龟兹。永徽六年(公元655年) ,以州道行军总管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

北庭都护程千里(?―757年),京兆万年人

天宝十二年(753年),程千里平定叛唐的突厥首领李献忠(阿布思)。天宝十四年(755年)在上党与安史叛军交战被俘杀。

冀国公路嗣恭(约710—780),京兆三原县人

大历二年(767年十月),于灵州击败吐蕃军,斩两千余。大历八年(773),平定岭南哥舒晃之叛。

武都郡王尉迟胜于阗王族

初尚宗室女,曾随高仙芝击萨毗、播仙。后甘愿放弃于阗王位给弟弟,率五千本国兵马勤王,参加平定安史之乱。

代州都督张光晟(?-784),陕西盩厔人

大历十三年(778),回纥军入寇河东大掳,被张光晟于回军途中羊武谷大败。后振武杀胡,重振唐威。泾原之变为势所逼叛唐,后与李晟里应外合平定叛乱,然终为朝廷所不容。

忠 9 智 7 勇 6 武 6 治 3 德 8 略 4

北庭都护盖嘉运

开元二十四年(735年)北庭击败突骑施。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灭中亚突骑施。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军四十万入犯,除在安仁军被击败,屠达化县,陷石堡城,时门人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不能御之。

忠 7 勇 7 智 7 武 ?治 5 德 5 略 4

皖城郡公张俭(公元591年-650年),京兆新丰人

贞观十五年(641年),抵御薛延陀等部入寇。贞观十九年(645年),随太宗伐辽东,攻下建安城。

临川郡王李国臣粟特人,本姓安

乾元二年(759年)参加河阳之战。永泰元年(765年),回纥罢兵后追击吐蕃军。大历八年(773年),智退吐蕃。

同安郡公郑仁泰

参加过武德二年至三年的平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及玄武门之变。贞观十三年从征高句丽。贞观二十一年三月,随李勣伐高句丽。龙朔元年(661年)统军征讨铁勒九姓贵族败笔。663年降职为左武卫将军参战铁勒。后屯兵凉、鄯二州,以备吐蕃。

忠 9 智 4 勇 7 武 7 治 2 德 3 略 3

会稽郡王康日知( ?~785),康国人

开元九年(721年),曾跟随朔方大总管王睃,在参加征讨突厥康待宾部,收复鲁、丽、含、塞、依、契6胡州的历次战斗中,立有战功。。建中二年(781年)至建中四年(783年),守卫赵城,屡阻李惟良、王武俊叛军。

陈留郡王曹华(755年—823年),宋州楚丘人

贞元末,据守襄城,数次打退淮西叛军。元和九年(814年),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随乌重胤平叛吴元济,前后交战数十次,在青陵城大败叛军。长庆二年(822年)七月,平定李絺叛乱。

忠 8 智 7 勇 7 武 7 治 7 德 7 略 6

晋昌郡王辛京杲(?―783年),兰州金城人

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与其弟辛旻投军献策,为时任朔方节度使李祎所重。后随李光弼征战安史叛军,数有功。

忠 6 智 8 勇 8 武 7 治 ? 德 1 略 3

郕国公姜行本 秦州上邽人

擅长营造宫室及军用攻具,曾随侯君集灭高昌。后随太宗伐辽东中矢阵亡。

卞国公泉男生(634年~679年),高句丽王族

乾封二年(667年),协同李勣进攻平壤。总章元年(668年)因带领唐军征服高句丽有功,官至右卫大将军,进封卞国公。

辽阳郡王李多祚(654年-707年)靺鞨族

计诱黑水靺鞨渠长,宴请诛杀。后与诸将平定室韦及孙万荣反叛。参与神龙、景龙政变。

吴国公李孝逸陇西成纪人

分别在仪凤三年(678年)正月,永淳元年(682年)七月,两次抵御吐蕃军进犯。光宅元年(684年)九、十月间平徐敬业叛乱。

忠 8 智 6 勇 6 武 5 治 5 德 7 略 5

感义郡王高霞寓(772年—826年5月29日),幽州范阳人

元和元年(806年),随高崇文平刘辟。元和五年(810年),随权宦吐突承璀征讨抗命的成德副大使王承宗,有战功。元和十年(815年),自南线讨吴元济,有勇无谋,中伏大败。元和十三年(818年),派兵屯拂云堆,逼退吐蕃军。

忠 7 智 4 勇 6 武 6 治 6 德 4 略 3

单于大都督府长史萧嗣业

贞观九年从东突厥回归,显庆二年(657年)随苏定方讨西突厥。显庆六年(661年),随契苾何力参加南北夹击高句丽,由于回纥婆闰死,比栗嗣瀚海都督位。联合同罗、仆骨反唐,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被迫返回。调露元年(679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反唐,讨伐败绩。

陇右节度使杜希望

(738年)攻占吐蕃的新城、河桥等地

褒国公段志玄(598年-642年),齐州邹平人

战桑显和、屈突通,后随李世民灭王、窦有功。634年(贞观八年),率边军与党项、契苾等部讨伐吐谷浑。

上谷郡王张孝忠(730年-791年),原名阿劳,奚族乙失活部人

原为安史叛将,后归顺朝廷守卫易州。拒绝与朱滔、王武俊联合反叛,并在奉天之难时派兵勤王。

左监门将军杜宾客

728年)祁连城破吐蕃

淮阳郡王候希逸(704-765),平卢人

不愿叛唐,与王玄志袭杀安史叛军留后徐归道。王玄志死后平卢节度使,多次打败向润客、李怀仙等部进犯。后袭取青州。但最终为其部下逼走。

忠 8 智 5 勇 7 武 6 治 3 德 3 略 3

卢龙节度使李可举(?-885年)回鹘阿布思部落人

与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合击叛唐的沙陀酋长李国昌,大败之,李国昌与子李克用投奔鞑靼。后因部将李全忠反叛自焚。

渤海郡王高固(?—809年8月25日),渤海蓨县人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保卫奉天。兴元元年(784年)袭杀李怀光叛军留后张昕。后节度邠宁。

忠8 智 6 勇 7 武 7 治 5 德 8 略 5

信都太守乌承恩张掖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与乌承玭皆为平卢先锋,于捺绿山大败奚、契丹联军。后为史思明识穿暗算之意遭杀害。与乌承玭号为“辕门二龙”。

右龙武统军张伯仪(?—788年6月18日),魏州人

早年平定袁晃起义。大历二年(767年),击破入犯安南的昆仑阇婆流寇。建中四年(783年),战李希烈受创败。

朗宁郡王张献甫(736年-796年6月15日),陕州平陆人

建中二年(781年)随山南西道节度使贾耽讨伐叛乱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兴元元年(784年)随浑瑊靖难勤王有功。贞元四年(788年)七月为邠宁庆节度观察使,九月打退来犯宁州的吐蕃军。

凉国公李听洮州临潭人,李愬弟

任神策军行营兵马使讨王承宗之叛。大和初年,杀反叛魏博镇将领丌志沼。

忠 7 智 7 勇 8 武 7 治 5 德 2 略 5

义阳郡王符璘 瑯玡人

(785年)协助平定田悦叛乱。贞元元年(800年)伐李怀光,降徐庭光。贞元二年,吐蕃犯盐夏,以偏师击之,解围而去。后宿卫宫禁达十三年。

左武侯将军萨孤吴仁

随梁建方讨贺鲁,大破处月朱耶孤注于牢山

忠义郡王裴玢 (748—812年)疏勒王族

初事论惟明,参与奉天靖难。后擒作乱的何朝宗,斩之。

怀宁郡公杜君绰 (601年-662年12月11日)

随李世民征伐刘武周、宋金刚等军阀及参加玄武门之变。龙朔元年(661年),与诸军共伐高句丽。

襄武郡公刘师立(?—640年)宋州虞城人

参与玄武门之变,后戍边诱降党项羌,败吐谷浑。

胶东公李道彦

贞观二年(628年),击退侵犯岷州的吐谷浑。后复任岷州都督,曾遣使劝降党项诸部。

南阳郡开国公张献恭

大历十二年(777年)七月,张献恭在岷州击败吐蕃军一万余人。建中四年(783年)七月,参与唐蕃会盟。

余姚郡王杜希全(?—794年),京兆醴泉人

奉天赴难有功。后驻守灵武,从原来治军有方变成残暴无忌之人。

邓国公张献诚(722年-767年10月12日),陕州平陆人

宝应元年(762年),弃史思明投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擒获叛渠高玉。后兼任剑南东川节度观察使,与崔旰在梓州大战,却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忠 5 智 5 勇 6 武5 治 6 德 3 略 6

西川节度使崔宁 安西都护吕休璟

疏勒副使张思礼 右武侯大将军李思摩

灵州大都督常谦光 安康郡王李袭誉

左龙武大将军吕希倩 丰州刺史李景略

蒋国公屈突通 右金吾大将军李日越

朔方节度使张齐丘 左卫上将军王佖

魏国公薛平 冀州都督府长史刘伯英

安乐县公任雅相 北庭大都护李元忠

安定郡王冯河清 武威郡王贾隐林

右龙武卫上将军李珙 郧国公殷开山

平乐郡王刘海宾 左骁卫郎将刘仁愿

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 邠州刺史杨朝晟

嶲州都督张审素 南阳县开国男张建封

蓟国公李楷洛 安东副大都护夫蒙灵詧

凤翔节度使张敬则 平卢军节度使乌知义

右金吾卫大将军庞同善 天水郡公丘行恭

汝阳郡开国公独孤卿云 渝国公刘政会

左威卫上将军张自勉 左领军将军阚棱

右武侯将军李海岸 剑南节度使郭英乂

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 安南都护桂仲武

松州都督孙仁献 河西节度使王倕

昭义节度使王虔休 南川郡王刘昌

忠武军节度使王沛 右威卫大将军李孟尝

东莱郡公公孙武达 盐州剌史李文悦

蔡国公陈元礼 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

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 鄯州都督贾师顺

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 会稽郡公康志睦

左鹰扬卫大将军契苾明 霍国公令狐彰

安西副都护来曜 历阳郡公独孤彦云

右金吾卫大将军张伾 开阳郡王李芃

武宁节度使王式 永安郡公姜宝谊

邺国公崔光远 新兴郡公马三宝

平卢节度使王玄志 赵国公孟元阳

左屯卫将军斛瑟罗 彭国公李思训

右卫大将军樊泽 怀县郡公于伯亿

饶乐郡王李大酺 南阳郡公张崇俊

定襄郡王阎巨源 左武卫将军冯智戴

矩鹿郡公管崇嗣 河中节度使张茂昭

右金吾大将军长孙全绪 葛国公盛彦师

瑯玡郡王王栖曜 左骁卫将军刘正臣

右金吾卫大将军高承简 河东节度使王锷

陇西郡开国公牛惟彦 广德郡公李安远

天水郡开国公权时若 武威郡王李澄

朔方节度使郭晞 河东节度使康承训

右骁卫将军高德逸 戴国公左难当

东川节度使李奂 潞州大都督刘昌裔

江东节度使薛兼训 安西大都护高贤

北平郡王李过折 岭南节度使何履光

邠宁节度兵马使石演芬 安南都护张舟

博陵郡公贺兰整 右屯卫将军柴哲威

右金吾将军张万福 东阳郡王刘廷珍

右骁卫上将军哥舒曜 汧国公李怀让

郕国公沙吒忠义 右羽林卫大将军泉献诚

雁门郡王王智兴 平卢节度使曾元裕

郇国公钱九陇 灵州都督拓跋守寂

代州都督许洛仁 左监门将军成三郎

右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 邳国公长孙顺德

钳耳大福 李佑 白真陀罗 马相如 慕容溢

孟华 拓拔澄泌 苏法鼎 李承光 康殁野波

论诚节 蔺暮 浑萼 李武定 杨怀宾 康英俊

赵光铣 王进用 时常春 任迪简 段佑 唐良臣

史万顷 权文成 曹仁师 郭廷玉 叱干遂

荔非元礼 李若幽 拔拽 董勔 马定德 韦良金

仇冕 张奉璋 路惟明 元膺 崔知辩 陈洎

高倜 何大海 张惟岳 张虔勖 韩潭 苏元策

阳旻 郭询 孙志直 执矢奉节 李演 石承平

麴崇裕 匹娄式彻 公孙雅靖 薛南阳 史奕

公孙琼岩 李森 席君买 朱邪执宜 高升

郭待诏 吴黑闼 周曾 张长逊 姜恪 常何

敬君弘 卫孝节 薛万淑 舍利葛旃 梁慎初

李鼎 樊兴 许钦寂 许钦明 宋威 张亮

曲智盛 孙贰朗 李知十 张介然 杨元卿

冉仁德 卞波利 段德操 高满政 韩潭

刘英行 梁仁裕 石公绪 田仁会 成如璆

苏海政 韩威 党金玭 权善才 孙仁师

乔师望 魏楚玉 金待问 史履程 董重质

李伯潜 周道务 杨国荣 张知运 史用诚

马举 康元宝 张用济 慕容曦光 丁士良

拓跋思泰 曹楚玉 高彦崇 李忠义

元仲文 杨崇光 卢钦友 成惟良 李建义

执矢善 仆固名臣 李伯越 孙守亮 白知节

何道 阎英奇 裴行方 田长文 杜休祥 孟涉

郭审金 吴诜 姜昕 麻仁靖 浑大宁 尉迟昱

尉迟宝林 邢济 豆卢承基 王有道 刘新

贺拔俨 斛思正贵 仇怀古 薛承庆 徐定成

阿史那德昌 张延师 贺娄馀润 席元庆

崔尧臣 王英俊 陈回光 陈大慈 能元皓

乌崇福 张知节 李处釜 庞卿恽 崔安潜

参考诸多史书,抄袭必究!

注:感谢图片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108名将名录(含三十六帅)
资治通鉴纲目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韩逊:两代保边州 生祠受香火 | 五代十国
历史上并无薛刚其人
天宝年间十大节度使简介及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