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李善长被封为公爵,刘伯温只封为伯爵

导读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在谋略上是超过李善长的,而且刘伯温给朱元璋所出的计谋,都是战略性的,涉及大政方针的。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作用,相当于张良对于刘邦的作用。可为什么,朱元璋最后封李善长为公爵第一人,刘伯温却只得到伯爵的待遇呢?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过河拆桥是我国一个常见的词语,经常出现在统治者上位后对于有功者的态度和做法上。大多数开国功臣都会拥有不小的名气和军力、地位,还知道了有关统治者的很多秘密。所以统治者上位后一般都会想想怎么除掉这些人,好稳固自己的山河。有些聪明的臣子也会料到这个问题,准确后路以保性命。而在明初时期,朱元璋的开国谋士刘伯温同样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可他却逃脱不过下场凄惨,只因朱元璋这方面比他厉害。

“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这句话绝非是浪得虚名。他自小就聪明绝顶,考上进士后却认为元朝腐败,辞官隐居,直到朱元璋出现,他才出来当谋臣。在朱元璋打江山时期,他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也时常讲些好话,夸得他尾巴都翘上天了。也许正是这么多年的马屁以及多次的并肩作战、出生入死蒙蔽了他的双眼,他看不到局势的变化。不然他那么聪明的脑袋,那么视权视如粪土的人,怎么会想不到朱元璋上位后要把他杀了呢?

电视剧《神机妙算刘伯温》

其实朱元璋一上位就把他视为异类,时刻想把他杀了。因为早在打江山的时候就有传言,天下是他打的,不是朱元璋。这让一个皇帝怎么接受的了呢?朱元璋考虑到一国不能有二主,便有了杀他之心。其次,他因为各种夸赞之声,内心早已飘飘然了,自认为天下没有比他厉害的,皇帝永远离不开他。如此自信,哪一个帝皇愿意承认自己的朝廷离了哪个臣子会运转不下去呢?他越是自信,朱元璋就越是要杀了他证明自己。第三,朱元璋上位后手中握有皇权,这是他永远无法超越的。而他依旧用之前的态度对待朱元璋,少了一分对天子的敬畏之心,朱元璋当然不满了。

最后在他感染风寒,能力比平时弱上许多的时候,朱元璋趁火打劫,派太医前去看望。表面上朱元璋表现得关爱臣子,实际上暗中吩咐太医,在他所吃的药中掺入毒药。这个时候,他因为毒药疼痛难忍,又见到朱元璋的样子,这个天子要杀他。他知道后,急忙在去世前几日赶回老家,对老家的两个儿子交代后事,接着又拿出了珍藏的天文书,告诫儿子,要让后代们都学习这本书。也许他就是从此书中学会了运筹帷幄,预知未来,可惜他却算不出自己的结局。

电视剧《朱元璋》李善长与刘伯温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在谋略上是超过李善长的,而且刘伯温给朱元璋所出的计谋,都是战略性的,涉及大政方针的。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作用,相当于张良对于刘邦的作用。可为什么,朱元璋最后封李善长为公爵第一人,刘伯温却只得到伯爵的待遇呢?

我觉得这件事,主要原因在于刘伯温对朱元璋事业的投入度,没有李善长的大。

无论是刘伯温还是李善长,都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不过,他们所代表的,是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

刘伯温所代表的,是立志做“帝王师”角色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一肚皮的学问。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对天下大势看得清清楚楚,也知道当下的诸侯中,哪些人是能够成大气候的真命天子,哪些人只不过是混世魔王。

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


不过,不管是混世魔王,还是真命天子,他们都不会和他们靠得太近。当混世魔王来请他们的时候,他们固然不会跟着他走。就算真命天子,他们投入度也不会很高。他们可以给真命天子出主意,讲大政方针,但不会被真命天子所奴役。他们只接受“帝王师”的角色,要的是帝王对他们的敬重。他们也不会过多地接受真命天子给他的赏赐,他们的心态是超然物外的,更多愿意过一种远离红尘的生活。

在这方面,张良为后世的这一类知识分子做出了杰出的榜样。张良在和刘邦共事的时候,保持了自己内心的独立。他不要刘邦封给他太多土地,只接受留地一个地方。他也不接受刘邦的官位,把自己超然物外。

刘伯温显然立志要做一个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从元朝辞职回家后,一直过隐居的生活。最后被朱元璋请去,才给朱元璋出了那些好计谋。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也像张良一样辞官回乡,想过隐居的日子。

正因为刘伯温对朱元璋的事业,投入度不高,因此,他所起的作用,就没有李善长大。所获得的封赏,也没有李善长多。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朱元璋在拿下了滁州之后李善长变跑到了的麾下,李善长觉得朱元璋这人能够依靠或许在他这里以后就能飞黄腾达了。对于像李善长这样的谋士,朱元璋也是非常乐意他们来投奔自己,农民起义军里面大部分都是一些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他们的知识和见闻都非常有限,反抗政府这样的事情不是凭借你有力气跟他们拼就能取得胜利的。

谋略在对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义军里面也是有个能够深谋远虑的人才行。李善长被朱元璋留下来后主要做后勤保障工作,这样的角色到和刘邦时期的萧何非常相像。李善长的表现后来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咋着说李善长从小也是饱读韬略的人。朱元璋后来就让他跟在身边参与重大事情的决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对李善长封得爵位也是非常高的,刘伯温只是被封了伯爵,李善长则被封为了公爵。

李善长不仅功劳大爵位高而且他也很自然的变成了朱元璋的丞相,李善长觉得自己跟着朱元璋是正确的,自己从此便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李善长不仅有了爵位,朱元璋对像他这样的人还发了免死牌丹书铁券。李善长在得到这个东西心里更加满足了。

李善长在朱元璋事业的投入上是真情投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出谋划策。李善长的出谋划策和刘伯温不一样。刘伯温更多是大政方针,而李善长出的主意,则都是战术性的,有非常好的可操作性。朱元璋拿来就可以用,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后勤保障。李善长相当于刘邦的陈平加萧何。他不但能够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在后勤保障上,对朱元璋的帮助也非常大。朱元璋建国以后,李善长更是作为宰相,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巩固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三是人才推荐。李善长不但帮助朱元璋起草招贤纳士的文稿,给朱元璋塑造了光辉的形象,让天下有识之士都争着来投奔。而且亲自审核,帮助朱元璋选拔人才。

电视剧《朱元璋》丞相李善长


可以说,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事业,是全方位的投入。在古代知识分子中,他的角色定位不是“帝王师”,而是“帝王相”。是希望当帝王的宰相,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正因为李善长投入得比较多,很用心,因此,他所起的作用才更大,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建立的功业才最多,也才被朱元璋封为公爵第一人。

李善长最后被朱元璋以谋逆罪名给判了个满门抄斩罪。在朱元璋建立证政权后不久,李善长曾经秘密的和胡惟庸勾结非议朱元璋猜忌心非常的大,大伙迟早会被他给杀光,不如想个办法把他给推翻了算了。最后胡谋反的迹象被朱元璋察觉,胡把和李善长之间的事情也给全部拱了出来,本来已经可以在家安心养老了。

李善长突然被批捕准备以谋反罪和胡一同斩杀。李善长拿出了朱元璋给颁布的免死牌丹书铁券,想通过这个逃过这个死劫。朱元璋哈哈大笑,他对李善长说道:你看清上面的字了没?李善长随即又看看当年发给自己的这个免死牌,原来上面的内容里是这样描述的:除了谋逆罪之外的罪责可以免死两次,儿子免死一次。瞬间李善长低下了头,现在卷入了谋反罪中,他是必死无疑的。最后李善长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李善长投入度太高,在朱元璋的事业中,留下的痕迹太多,所以朱元璋对李善长才特别忌惮。最后借胡惟庸的案子,把76岁高龄的李善长处死,其家族也被一并杀了70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建国,人称“刘半仙”的刘伯温官爵为什么远低于李善长
同样是朱元璋谋士,为何李善长官拜公爵,而刘伯温却只封为伯爵
朱元璋滥杀功臣?不存在的!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朱元璋封爵150人,李善长被封为国公,为何只封刘伯温伯爵
朱元璋究竟杀了多少功臣?别再被骗了,这才是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