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与“才”下水作文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一概)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辨别,区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鉴往知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传承至今的人才培养辩证法。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德与才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辨和权衡?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欧阳昱北老师的审题参考]

自古至今,历朝历代贤明的治国者大多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周公力主“惟听用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史学家司马光则提出“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故育人、用人之道在辨识,才不等于德,德不足而才有余,为祸尤烈。

人才培养一定是立德树人相统一的过程。人无德不立,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青年成才要自觉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明大德、晓大义、通大智。

只有当德行和才干相辅相成时,一个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好的德行足可以聚人成事,也可以补能力之稍逊,反之,能力永难补德行上的亏陷。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屹立于不倒。

(认识自我、社会:思辨德才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教师下水网络旧文

双翼才能翔天宇

某教师

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羡慕的,具道德的人是让人尊敬的,德才兼备者绝对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方能维持生活,一个集体要有“业务骨干”才会发展,一个国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证领先。有时它就是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基础,真才实学几乎可使你走遍天下,畅通无阻。古有唯才是举,今有择优录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丁格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质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古有秦桧、和绅,今有成克杰、胡长清,若论才,虽非才高八斗,却足经纶满腹。然而,或鱼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谗言陷忠,丧尽天良,最终祸害四方,殃及民众,自身亦遗臭万年。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刘镛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坏的事来。”是否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无德,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当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曾有言:“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就如同一只鸟的双翼,缺少哪一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

西周贤相周公旦,践阼摄政,春秋战国犹有声;三国武圣关云长,隔帘待嫂,千里单行美其名;大宋忠臣岳鹏举,精忠报国,华夏千年显其威……贤者,德才的统一体。

没有才的“德”是令人遗憾的——如同美玉上刺眼的瑕斑,翱翔长空的雄鹰折了一只羽翼,丽质的女子瞎了一只眼睛;没有德的“才”是令人痛心的——如同苍松腐了根,宏伟的宫殿碱了基,生命之泉污了源。前者,有效力之心却难有行动之果;后者纵使才高八斗,但污染的土壤里开不出鲜艳的花朵。

    故而余秋雨说:“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离开了关爱人类的基座,文化人便是无可无不可的一群,哪怕他们浑身书卷气,满头博士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

    鉴此,愿我们的双翼都健全。

超衡点评

本文是网上一篇教师下水作文,作者不详。本文拟题形象又精准切合题目内涵,开篇要言不烦,简洁明快,直接亮明观点。主体部分围绕“德”与“才”两个核心概念逐层推进,又辩证论述了二者的关系,逻辑思路既清晰又严谨。都说思想都要依附在语言的表达上,本文的语言老辣,流畅富有文采,事例丰富,引用精当。绝对是一篇优秀的高分考场作文。

但本人总觉道德文章好做,本文读来虽一气呵成,却没有激荡心灵的力量,思辨还停留在题目材料的引导惯性上,顶多算得上绝佳的随声附和,少了点现实性思考,不能解开心中疑窦,有凌空高蹈不切实际不接地气之感。一篇文章都是来证明绝对地正确,启发性何在?现实意义何在?在德与才关系问题上,能否反弹琵琶,更富有深度的辩证呢?也许能奏出更富价值的深刻乐章来。且看我!求拍砖!

 

教师下水作文:   德才兼备,勿求全责备                            刘超衡      

古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才之道,一直以来被奉为圭臬,自有其道理,似乎不容质疑,无可辩驳,如胆敢质疑批驳,都是犯忌讳惹祸事的不智之举。其实从古至今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育人之道却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认为,德才兼备是完美的理想,切勿求全责备。

国人重德,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大关联。无论儒家道学,都是以道德至上。因此“以德为先”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常常毋庸置疑。诚然,在世界文化史上,没有哪个民族不要道德或不讲道德,但像中国这样把道德放在如此地位并以此规范人的一切行为,确实是罕见的。可“德”又为何物?内容几何?标准在哪?又有何用?发展如何?这些又不得不思索与设疑。

“德”向来如空中楼阁,而且又是变化不可测的,甚至会让人无所适从。以“师德”为例,古人倡导“教不严,师之惰”,戒尺在手,如神明附体,可如今却以体罚为禁,红线在前,无怪乎有人戏言,“德就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德的自我约束作用异化为一种被约束的工具了。

另外,过分强调“德”,极易产生“伪”。胡适先生在《道德与规则》中说道:一个国家过分强调道德,却忽视规则,必然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的国家。自古以来,很多贪腐的官员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本领,却为什么落马前在台上高谈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因此,真正想要培养人才,与其强调以德为先,不如从各项制度上改革,强调法治教育。

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如何育才,一定要从现实出发。德才兼备作为育才的原则是宏观理想的,但育才的标准却在现实中又是具体个性的。以德为先是不具实践性的。德与才之于个人,优缺点同在,长短处共生。良才如美玉,美玉微瑕不掩其光泽,良才有德失不掩其锋芒。再德隆的人也有其不足,再才高的人也有其受限。对人才过于求全责备,容不得缺点与错误,甚至把个性当不足,往往会扼杀大批有能力、有才气、有魄力的人才。才是可以检验不能虚构的,而德是可以迎合和粉饰的。只有对德才不偏不倚,不简单求全责备,才能真正健康地育才。

当然,德才兼备是美好追求,但切勿求全责备。这并不是说降低育才标准,对德与才的缺点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而是要防微杜渐,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引导。培育人才,少一点道德上的说教,多一点专业上培养,给育才一个开放宽容的环境,才能培养出真品德真才学的德才兼备的人才。(958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365】砥砺德与才,做时代栋梁
作文指导:才与德(魏征/司马光)
德与才面面观
2013年教师个人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徳与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