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本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张典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变,开始由传统实证主义和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式转移,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校本叙事在教育研究范式转型的背景中兴起,它以独特的研究视角,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与理解,强调教育情境的整体性体验和意义建构,真正把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归到鲜活的现实,使理论研究回归到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实践的滋养。校本叙事以一种新视野角度下的全新教育研究给广大处于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以契机,教师也完全可以寓研究于校本叙事之中,通过校本叙事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一、校本叙事的存在价值

教师每天都在经历着一个个的教育事件,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个个教育事件累积而成。校本叙事就是讲述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故事,讲述那些被或隐或显地蕴涵着教育意义的故事,那些影响着学生和教师自身生命成长的细微脉络就可能在故事叙述的过程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展开教师的教育生活如何发展的可能路径。正因为如此,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校本叙事,因其对复杂教育生活中的细微脉络的揭示而使之区别于一般性的故事讲述,成为教师对自身教育生活的反思性实践,成为增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升这种实践性知识品格的重要形式。校本叙事独特的存在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实现教师对教育生活的自我理解

校本叙事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不仅是一种介入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反思地、探究地存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发现往往同时就是对自我心灵世界的发现。走进校本叙事,教师与自己经历过的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文本对话,增进了教师对教育生活的理解,使教师对教育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变得丰富多样,并且由于蕴含着作为教师个体的生命痕迹而变得生动、趣味,富于生命的气息。教师在校本叙事中对自我教育生活的发现与认同,同时也是对教师人生的丰富性、价值性的发现与认同,是对我们作为教师存在的个体内在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充实的发现。

(二)完成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情境转向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在以往“宏大叙述”的研究范式下,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校本叙事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正好在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完美地结合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方面,专家学者对教育理论的内涵领会精深,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多样,不局限于现实的视角,可以通过校本叙事分析研究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从宏观上指导教育改革;另一方面,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校本叙事,能促使他们反省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

传统的教育研究运用教育学的逻辑语言,用理性的、哲学的、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进行凌驾于教育实践的绝对理性的研究,它的观点不可辩驳,结论不容置疑,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研究范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教育文化权力,教师作为教育的参与者,他们的声音经常都是被忽略掉了,教师只能从一个教育的实践者退化为一个执行者,被动地执行教育行政规范、指令。这就极大地压制了教师的教育热情,使其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沉默的大多数”。校本叙事使教师的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经验本身,回归教育生活本身。它面向教育实践的大多数,使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地尊重每位教师的话语权,让教师成为校本叙事的研究者,增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校本叙事的主要方式

校本叙事的方式很多,若从其叙述的内容来划分,主要包括生活叙事、传记体叙事和教育教学片段叙事三种:

(一)生活叙事

生活叙事是指对教师教育生活故事的叙述,借以显明其中所蕴涵的教师的生活体验以及对教师教育生活的细微关涉。教师日常生活与教师成长、教育状态、教育经历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同样也蕴涵于日常生活之中。在生活叙事中,教师不仅可以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真切感受到自己主观世界的波澜起伏,在自我反思的活动中重新塑造自己,而且在这样的反思中不断成就自己,并由此带来整个教育思想的全面升华。

(二)传记体叙事

传记体叙事是指对教师成长过程、乃至教师教育生涯的整体叙述,借以显明教师生命成长的历程,是对教师平凡人生中细微的个人生命颤动的揭示。教师以传记体叙事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而当教师不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反思日常生活和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便常常蕴涵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

(三)教育教学片段叙事

教育教学片段叙事是指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个印象深刻的片段的叙述,显示事件发生的细节,借以阐明教师对导致良好或者较差教育教学效果的反思。这种方式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情节,而且强调叙述者应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同时,作为叙事的行动研究,教师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应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的有意识的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

三、校本叙事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适当主题,切入教师生活

校本叙事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主题,切入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对教师亲历的教育生活加以梳理、选择、整合和贯通,从而在一种基于教师亲历的现场感的叙述之中,既能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又能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剖析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真实,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校本叙事不同于一般性的讲故事之处,就在于作为叙事者的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而是在一种理性的参与之中对教育生活做出意义的梳理与提炼。教师专业成长一般有两种知识来源:一种是外来的教育知识、教育理念等;另一种是个体经验提升的知识。校本叙事就是要将原初的教育经验提升成为知识性的经验。在这个意义上,校本叙事实际上是拓宽了教师教育生活的内在知识基础,也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师个体教育人生的事件,并不是外在的、被规定的,而是内外结合的、自主的,是教育生活内在经验和外在教育知识的整合、对照的结晶,是外来知识与内在知识的对话,是理性与经验的融合。

(二)审视反思生活,升华超越生活

校本叙事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故事和日常生活故事,以教师的教育教学故事和日常生活故事为基础,通过叙事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真切感受到自己主观世界的波澜起伏,体验到自己生命律动的快乐与痛苦,而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压制教育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允许研究方法的主观随意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把校本叙事简单地理解为编故事,从而捏造出一些想像的事实或者期望的事实。这些“事实”也许是感人的,但是它却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也使校本叙事研究的现场感丧失殆尽,使教师灵魂的升华化作一句空话。只有真实才能反映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认识真实。因此,校本叙事必须强调叙事的客观性和语言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教育生活的叙述中,教师才能正确地审视自己,并在自我反思中审视自己的行为,以取得自觉自律的效果。同时,叙事语言的真实性也意味着表达教师自己观点和独特情感体验的语言的个体性。这些个体化的语言不仅是记录经验的基本符号,也是教师个体鲜活生命世界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才建构起了校本叙事大厦真正的坚固基石,并可以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避免成为某些专家学者理论话语的无谓牺牲者。

(三)建立叙事共同体,总结提升理论

校本叙事认为,每个教师都有向他人倾诉故事的欲望,同时他们的故事又都受到自身经验背景、价值观念等的局限。在民主性的交流与研讨中,教师一方面从集体中确证了自身经验的价值,激发起参与校本叙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校本叙事中突破现有观念框架的束缚,获得更深的自我理解。因此,校本叙事要求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校外研究者共同进入叙事历程,构建校本叙事共同体,在共同叙事和平等研讨中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和重构自身的“内隐理论”。当然,校本叙事不仅应关注故事的叙说和重构,而且应注重从大量的故事中总结提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从教师的校本叙事中所总结提升出来的理论实际上是“扎根理论”或者说是“个人理论”。这种理论以经验事例为依据,并且与特定的使用情境相联系,在校本叙事者看来,只有情境化的理论才有助于揭示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953284.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叙事: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
基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中小学教师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校本研修专题之三(上)
新课程下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
校本研究从教研组的建设做起
略论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