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丘县

灵丘县

灵丘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 阜平交界,北与 广灵相连;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下辖3镇9乡,总人口23.4万(2010年)。西汉初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不久废。民国属雁门道。1937年,属山西省第一行政区(沿五台)。1945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1952年,重归山西省雁北专署。1959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1993年,属大同市。境内著名景点有:平型关战役遗址赵武灵王墓觉山寺等。2018年6月5日,灵丘县被全国普法办公室表彰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中文名灵丘县

外文名Lingqiu County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山西省大同市

下辖地区3镇9乡

政府驻地武灵镇古城街15号

电话区号0352

邮政区码034400

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北部

面积2732平方公里

人口245858人(2018年)

方言晋语-灵丘话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赵武灵王墓觉山寺平型关战役遗址

车牌代码晋B

名优特产莜面、苦荞、花椒等

行政代码140224

荣誉记录2018年6月5日,被表彰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坐标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

地区生产总值39.05亿元(2018年)

更多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汉高祖十一年始设灵丘县,清雍正三年避孔子讳改灵邱县,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后标准化为灵丘县。

    西汉初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不久废。

    北魏复置灵丘县,属司州。太和中年属恒州。东魏太平二年为灵丘郡治。

    灵丘县

    隋属蔚州,后陷废。

    唐武德六年复置灵丘县,重为成州,属西京路。元复为灵丘县,属蔚州,明因亡。清雍正六年,蔚州由山西大同府改隶直隶宣化府,灵丘始径属大同府

    民国属雁门道。

    1937年属山西省第一行政区(沿五台),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后灵丘开辟为抗日革命根据地。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成立,灵丘属第二专区。1945年3月31日灵丘全县解放,属晋察冀边区。

    1949年8月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雁北专署。

    1959年1月属山西省雁北地区

    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1]

    2018年,灵丘县引入工商资本,汇聚专业人才,创新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的模式,建设了车河、城头会、北泉、花塔、小寨等一大批特色村庄,同步建设了“一元圆你创业梦创客公寓、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众创空间,推动有机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带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927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17名。[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灵丘县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山西省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阁锡山将山西划为7个行政区,灵丘属第一行政区(驻五台,领17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第一行政区中的8县划为,第十行政区,灵丘属之。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年~1945年)灵丘又属第一行政区。日本侵略军侵占大同地区后,于民国二十六年10月(1937年)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辖雁北13县。民国二十八年9月(1939年)伪晋北自治政府改称晋北政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伪晋北政府改称大同省公署。抗日战争期间,灵丘为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历属晋察冀边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0日日军侵占灵丘城,10月23日八路军115师收复灵丘城,成立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并创建以灵丘、广灵、蔚县、涞源、易县五县行政委员会(驻上寨)。 11月中共晋东北特委划为一、二两个分区特委,灵丘属一特委领导。 12月上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上寨、下关、冉庄、南城(今涞源县南城乡)。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城关、三山、东河南、赵北4个区,不久王庄堡归属灵丘为5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中共五地委在下寨南成立,灵丘由一地委改属五地委领导。 9月22日晋察冀边区察南雁北办事处在雁翅成立,灵丘属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察南雁北办事处撤销,灵丘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二专署重新划县界。灵丘县9、10、12区划归浑源县,2区划归广灵县,灵丘县重编为6个区:1区龙玉池,2区银厂,3区冉庄,4区上寨,5区下关,6区招柏。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晋察冀边区设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行政公署,灵丘县属冀晋行政公署的第五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30日日军被赶出灵丘城,灵丘县全境解放。 6月,王成庄、赵北、史庄3个区重新划归灵丘,全县划为10个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灵丘所在的雁北由第五专区改为第一专区。石家田、柳科重新划归灵丘。全县由10个区改划为8个区。同年10月阎锡山派任玉玑在大同组织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任以'山西省灵丘县政府驻同办事处”名义挂牌办公。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国民党灵丘流亡县政府迁到广灵县北关。11月冀晋区与察哈尔省合并为北岳区,灵丘等雁北各县属之。全县8个区改划为36个小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1日,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县长任玉玑被解放广灵县城的解放军俘虏,该“政府”自行解散。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北岳区与冀热辽区合并重建察哈尔省,灵丘所在的原北岳一专区改为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灵丘仍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年末,灵丘全县新编为7个区,辖224个行政村。1952年12月13日,察哈尔省撤销,灵丘县所在的雁北专区重归山西省。1958年9月,浑源县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划归灵丘县管辖。1959年1月29日,雁北专区与忻州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灵丘属之。1960年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重归浑源管辖。1961年5月,晋北专区复分为雁北、忻县两个专区,灵丘仍属雁北专区。1978年雁北专区改称雁北行政公署,灵丘仍属之。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

    参考资料

    • [1]
    • [2]国家农业部2018-10-11[引]
    • [3]澎湃2018-04-262018-04-26[引]
    • [4]中国普法网2018-06-15[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省的区划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大同市为何有10个区县?
    说说灵丘县的来历
    罗罗腔论证报告(2)
    广灵历史沿革概要
    蔚县名称来历追考
    山西省的一个县,几年前被撤销,改成了1300多年前的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