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祠堂知识|祠堂不止一种,这六种祠堂,你有了解吗?

祠堂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依所在。每一座祠堂背后,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天长日久,延伸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而祠堂又分很多种,祠堂有神祠、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宗祠、家祠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不同的祠堂。

神祠

是指祭神的祠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天子廵狩海内,修上古神祠,封禪,兴礼乐。”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殿( 文华殿 )之东曰神祠,内有一井,每年祭司井之神於此。”现有的神祠不多,其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北部的神溪村的律吕神祠是其中一个,神殿内塑有水母娘娘夫妇像。殿内壁四周是近七十平方米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笔工精细,逼真动人,共画有各种大小人像一百三十九个。

名宦祠

本地任职而勤政爱民,着有德业之官员,逝后由当地士民举荐,经本省总督、巡抚,会同学政审核批准,将其牌位入祀于所在州县名宦祠。旧时,该州县官员,则于春、秋两季带领士绅祭祀。都江堰文庙,本祠凡奉祀李冰、文翁、吕大防等二十八位名宦。

乡贤祠

乡贤祠是祭祀当地德行卓著人的祠堂。明代自嘉靖、万历开始,乡贤祠逐渐迁移到文庙,有的地方文庙就是学宫,有的地方把学宫建在文庙内或文庙旁,更能突出乡贤祠的教化功能。以言传身教为主体的教谕、训导通过向士人传授儒家经书、程朱理学等途径以及自身的表率作用和乡贤祠的直观接触,教化人。

节孝祠

节孝祠是旧时封建统治阶级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见《清会典.礼部十.祠祭清吏司二》。

宗祠

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

家祠

过去家家有家祠,家祠是家人祭祀近代祖先的场所,一般在厅堂里或家中制有神龛的地方,供奉有曾祖以下的祖宗牌位,一般是不出五服即五代以内的祖先,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亲尽。五服以外的先祖、始祖是享受不到家祭的香火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印象8:陈家祠
祠堂的种类
中国祠堂的种类有多少?
祠堂与家谱和孝文化
旌德:国保文庙文昌塔
宗祠楹联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