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楹联趣话(二)

     虚词不虚  严于斧钺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明崇祯时当上了礼部侍郎,后在南明弘光王朝中又当礼部尚书。清兵南下,他的小妾柳如是劝他自杀殉国,他不听,反而向敌投降,成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吴恭亨《对联话》中说,钱谦益在做明朝礼部尚书时,曾自题一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于山。
   钱谦益变节后,人们对其所作所为十分鄙视愤慨。有人在上面那副对联的末尾各加了一字,以示讽刺: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于山乎?
   加的仅仅是两个虚词:一个“矣”字,一个“乎”字,但这虚词不虚,岂止不虚,它构成强烈的质问语气,严于斧钺,足让钱谦益无地自容。可这老钱天生面皮厚,也拿他没办法。不过他终其一生好象也没做什么很多坏事,还不至遗臭万年。又写得一首好诗,在当时享有盛名。还编过一本《列朝诗集》什么的,在文化上还是有贡献的。 

 

   自我标榜  令人作呕
   钱谦益卖国求荣,不过比起吴三桂来说却是小巫见大巫。吴三桂是明末清初高邮人。明末担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驻守山海关。李自成推翻明朝后,招他投降,他却“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他充当清朝的鹰犬,镇压了农民起义,并消灭了明朝残部,杀害了南明王朝永历帝。清朝命他镇守云南,他握重兵坐大,形成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他起兵叛清,自称周王。五年后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叛乱政权为清朝剪灭。吴三桂一生,出反尔反,为世人所不齿,落个千古骂名。《古今联语汇选初集》中说,吴三桂在割据云南时,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帝力于我何有;

   臣清恐人不知
 “帝力于我何有”,是古歌谣《击壤》里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副对联意思是说,自己已处江湖之远,清心寡欲,没有政治野心。这纯粹是在自我标榜,令人作呕。

 

   为百龄夫妇“题词”
 《清稗类钞》上说,康熙二十二年(1683),崇明(今属上海)有一个姓吴的老人,99岁,他的妻子97岁。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已有77岁,其它三个儿子也都是六七十岁,须发皆白。孙子、曾孙加起来20多人。在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吴氏一家五代同堂,夫妻同寿,共享天伦之乐,这真是人间盛事。崇明总兵刘兆得知此事后,特意为这户人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百龄夫妇齐眉;

   五世儿孙绕膝。
   “齐眉”,成语有“举案齐眉”。出自东汉孟光的典故。意思是夫妻相敬如宾,感情好。夫妇齐眉,儿孙绕膝,本是人生幸事,人间佳话,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那就更加是世上难逢的盛事了。“齐眉”与“绕膝”,恰成工整对仗。崇明总兵这副对联,大概相当于今天领导的题词之类,但丝毫没有官腔官调。既朴实无华,又精妙贴切。 

 

   原汁原味“送回去”  

  易宗夔《新世说》上说,清代阮元一次游扬州平山堂。寺庙方丈见他衣着平常,显得很怠慢,不冷不热地说了句“坐”,吩咐小和尚:“茶”。落座后稍稍叙谈,发现来者谈吐不凡,便把阮元请到厢房,客气地说:“请坐”,吩咐小和尚:“敬茶”。最后方丈得知来者是大名鼎鼎的阮大人,立即热情地说:“请上坐”,又大声传唤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方丈请阮元留点墨迹,阮元挥笔写下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方丈一见,满脸通红十分尴尬。阮元这副对联,全部录用方丈的原话,不增减一字,也不加评论,原汁原味地又“送回去”。字里行间,却把方丈的势利刻画出来了,表面上不是讽刺,实际上比一般的讽刺更讽刺。 

 

   看你下联怎么写下去!
  高手下棋,有时会出一些“险着”“怪招”,让对方始料不及,观众提心吊胆。但他很快会化险为夷,出奇制胜,让人叹为观止。有些大才子写对联,也有这种“险招”法。
   刘凤诰,江西萍乡人。乾隆年间进士。从小就才名远播,被誉为“江西大器”。他擅长对联,有“对联探花”之称。《古今绝妙对联汇赏》一书中说,刘凤诰有一次给一位乡里老翁写寿联,先问老人的生辰,回答说:十一月十一日。刘凤诰便随手将这生辰日子写到了纸上:
   十一月十一日
   旁人都大吃一惊:这是什么寿联?看你下联怎么写下去!刘凤诰对大家的惊谔表情没有理会,他又问老人高寿几何?回答说:八十大寿。他于是马上续出下联:
   八千春八千秋。
   这个下联简直是太好了。扭转了乾坤。“八千春八千秋”,典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老人实际上是八十岁,写“八千春八千秋”,是不是太夸张了?当然不是,祝寿是不怕夸张的,通常如“寿比南山”,也是夸张的说法。 


   寡人在此
 《古今绝妙对联汇赏》中说,乾隆一日在京郊微服私访,看见一户人家门上贴有这样一副对联:
   家有万金不富;

   膝下五子无儿

   横批:寡人在此
     这副对联从表面上看,完全是自相矛盾。乾隆看了如坠云雾,便派人去问个清楚。一问,才知这屋里仅住着一位老妇人。老妇人生了十个女儿,女儿叫“千金”,十个就有“万金”。这个“万金”不是钱财,当然不富。民间称“郎为半子”,老妇人十个女婿合起来就是“五子”。但女婿毕竟不是亲子,所以还是“无儿”。女儿都嫁出去了,老伴也死了,这位老妇人孤身一人住在这里,这就是所谓的“寡人在此”!也真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先生何许人也?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又是一位语焉不详的神秘人物。最权威的《史记》对他也只有一点零星的记载。老子与李耳是不是同一个人?他究竟生活在何时?《道德经》是不是就是他写的?在学术界一直很有争论。甚至还有人怀疑老子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实际并不存在。
  在四川新津有一座老子庙。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进士李惺在老子庙八封亭写了这么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见常江《中国名胜对联大典》):
    先生何许人也?

   老子其犹龙乎。

  上联“先生何许人也”,如上所言,是作者针对老子生平的模糊有感而发。“老子其犹龙乎”?据说,孔子在洛阳会见老子后回国,对人讲了这样一句话:“老聃其犹龙乎”,意思是老聃很伟大也很神秘,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下联改“老聃”为“老子”,意思不变,和上联“先生”对仗更佳。,
 这是一副集联,上联集俗语,下联为孔子名言。联语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神秘气氛。对仗也很工绝。 


   平庸和杰出的分野
   陶澍,湖南安化人。近代以来湖湘名人辈出,陶澍是辈分较早的一个。他是进士出身,做官做到了两江总督,很有政绩。《古今绝妙对联汇赏》中说,陶澍小时曾给人放牛。有一天牵牛回屋,东家顺口说了一句:
   小子牵牛入户
   小陶澍马上对道:
   状元打马回乡。
    东家的出句是写实,而陶澍的对句则超越现实,展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这或许就是平庸和杰出的分野所在。 

 

   拨开“云雾”见青天
   据龚联寿《中华对联大典》“黄遵宪”条记载,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有一个老鸦片鬼的祖父,整日横床直卧,吞云吐雾。有一次他竟诗兴大发,以吸鸦片为题出了个上联:
   龙呵气而成云;
   小遵宪对祖父的恶习本来就反感,如今从祖父的出联看,真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决心借这个机会规劝规劝,于是对了这样一个下联:
   蚕吐丝以自缚。
   非常棒!以蚕吐丝的生动比喻,规劝祖父摒弃恶习,否则就是自作自受。以今天的话说,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对联话》还记载了副一题禁烟所的对联,为清末民初文人江湘岚所作:
    生死人,肉白骨;

   拨云雾,见青天。
  这副对联歌颂戒烟所功德无量;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让受害者从烟雾中解放出来,见到朗朗青天,这一点也不夸张。(傅小松《楹联趣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妙联佳句 重言出彩
古今春联趣话(春联六项规则)
人间联话(124)傅小松 《楹联趣话》连载(十一)
人间联话 傅小松 《楹联趣话》连载(七)
用生命幽默的文人对联,超越了幽默,也超越了生命
用生命幽默的文人,超越了幽默,也超越了生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