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瓦当,屋檐上的精致艺术

古时的瓦是圆形的陶片,入窑烧造而成,主要用于覆盖屋顶以遮风挡雨、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

瓦当因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名,为古建筑极富特色的构件之一,俗称瓦头,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也是屋檐顶端的盖瓦部头,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房屋轮廓的作用。

瓦当的形状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其图案设计精美,融绘画、雕刻、书法、工艺于一身,其纹饰主要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被称为屋檐上的艺术。

清代黄釉浮雕龙纹瓦当

收藏于湖北省武汉博物馆的清代黄釉浮雕龙纹瓦当颇具代表性,直径17厘米,厚4.5厘米,边缘有少许包浆脱落。瓦当上浮雕龙纹异常生动,不但龙姿优美,体型圆润健壮,而且纹饰清晰,龙鳍隐露,龙鳞片片重叠凸起,雄姿勃发。龙头居中,双角上翘,眼睛圆睁视前,鼻翼高挺,龙须飘拂,似腾云驾雾之势,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龙尾自然舒展,展示出龙纹的柔韧与和谐。龙爪弯曲如钩,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图案写实简明,虽不见云彩,但龙的盘旋腾飞之态栩栩如生。器物遍施黄釉,釉色黄润光滑,釉面晶莹透澈,色彩鲜艳。这件瓦当为典型的清代官造风格,构思巧妙,造型奔放大气,雍容堂皇,从中可见清代宫殿建筑的威严形象。

看着这件瓦当,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不禁令人联想到清代诗人倪鸿的《听松园瓦当》:“方寸团圞古镜形,飘零何止玉楼钉。上元绿字应相似,小篆荒苔一例青。”堪称对瓦当最形象的描述。

瓦当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晚期形成较完善的模式,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种类繁多,且各不相同。

秦时瓦当纹饰取材广泛,以各种动物形象为主,山峰、禽鸟、鱼龟、虫草皆有,图案写实生动。

汉代瓦当工艺有了巨大发展,做工精细质朴,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后世书家篆刻常模仿瓦当风格入印。除了出现祈福的吉祥语篆体文字,纹饰题材还有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瓦当锐减,以卷云纹为主。唐代莲花纹居多,宋时主要为兽面纹。

到了明清时期,开始以琉璃瓦为皇室用瓦,多用蟠龙纹,以游龙为多,或双龙戏珠,或回首而望,或游于海涛,或舞于彩云。这一时期,随着普通民居砖雕的迅速发展,瓦当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瓦当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收藏、研究价值。关于古时收藏瓦当,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北宋王辟之所著《渑水燕谈录》(卷八事志):“秦武公作羽阳宫,在凤翔宝鸡县界。岁久,不可究知其处。元祐六年正月,直县门之东百步,居民权氏浚池,得古铜瓦,五届破,独一瓦完。面径四寸四分。瓦面隐起四字,白羽阳千岁,篆字随势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阳旧址也……武公之初年,距今千有七八百年矣。武功游景叔方总秦凤刑狱,摹刊于石,置之岐阳宪台之瑞丰亭,以贻好事者。”

秦武公为春秋时期秦国国君,曾修建羽阳宫,后被毁,直到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六年(1091年)才发现出自羽阳宫的一块瓦当,这说明千年前,瓦当已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瓦当之美 当千年底蕴“撞上”开远建筑
瓦当欣赏
屋檐上的中国美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瓦当与滴水:古建筑屋檐上艺术与身份的象征
瓦头:中国屋檐最前端最美的风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