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议论:抽象与具象/海城

【海城赏析/议论:抽象与具象】科学家“走红”,科学才会引爆“流量”

作者:罗娟

疫情暴发以来,钟南山院士、“硬核医生”张文宏等一众科学家、医生在网上“走红”,成为小学生、大学生乃至全民的抗疫偶像。(叙述材料,引出话题。考场作文的基本开头法。)

在娱乐明星、直播达人“霸屏”的时代,科学家“走红”最显著的好处,莫过于他们以接地气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消弭晦涩的学术与普通公众之间的鸿沟,让科学家用潜心钻研的学术成果唤醒公众的兴趣。他们用专业知识赢得人们的信任,提出的理性见解,让看似“遥不可及”“高大上”的科学知识,穿越屏幕抵达千万人心中。(通过阐述科学家走红的好处,表达作者看法。评论话题。)

疫情防控期间,钟南山、张文宏等一线科学家和医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发声,介绍病毒致病机理及有效防范措施,答疑解惑。从“病毒人传人”“把病毒闷也闷死了”到“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科学成为打击谣言最好的“粉碎机”。科学家用科学精神给人们信心与希望,为抗疫胜利保驾护航。(这段是前一段的延伸,属于具体说明。前一段是观点,这段是事理例证明。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另一方面,借助科学家“走红”,形成了一种社会标杆式的作用———人的一生中,若能有一门终身探索的事业,沉浸其中,日拱一卒,不止自我感觉美好,而且能够悬壶济世、救民于水火,受人尊敬。疫情期间,宁波的小学生最崇拜的偶像是钟南山爷爷那样的科学家,大连大学生用落樱拼出钟南山爷爷的肖像画。(“另一方面”,自然过渡,继续阐述科学家走红的好处、作用。先说观点后举事例。)

“科学家重回孩子崇拜首位”,鼓励一代青少年奋发成长,更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社会精神在传承——我们应该崇敬和效仿的,是那些担负起社会责任,促成社会进步,给社会创造真正价值的人。(紧承上段阐述作用。前一段是事例,这一段是观点,具体与抽象相结合。)

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走红”。(再次点题、过渡。起中心突出作用。)

疫情之前,#90后梗王袁隆平#的话题半年上了26次热搜。科学家走出“书斋、实验室、象牙塔”,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坦然“触网”,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打破了人们对学术研究的刻板印象,也激发了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中科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北斗研究专家徐颖就曾说过:“科学家并不是很苦的,我的理念是快乐科研。”(叙例说明作用。”疫情之前”,扩大内容范围,增强说服力。)

也许科学研究应该远离喧嚣与浮躁,也许科学家并不需要“出圈”得到粉丝的追捧,但科学、科学精神却需要无数的崇拜者与追随者。科学家“走红”,学科学、爱科学才会在全社会引爆“流量”。(“也许……但……”消除误解,心中有读者的表现,回应题目,结束全文。)

【科学家走红,科学才会引爆流量,为什么?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作用从不同角度反复阐述,说理性强,说理有力。】

【作者或先说观点后说事例,或先说事例后说观点,讲道理摆事实,摆事实讲道理,抽象、具象,具象、抽象反复言说,由此我们得知议论就是抽象与具象的变化过程,具象证明抽象,抽象揭示具象意义,感性上升到理性,理性需要感性辅助。这大概是议论的基本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徵明 云水潇湘 册页 (二十二开选八)
科学时代的轮回录 | 生死书(智能手机版)
在当前抗击瘟疫的战争中,哪些医学家、科学家、院士将载入史册?
新冠肺炎科研攻关更应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全球顶尖科学家齐聚上海,钟南山等透露新冠最新研究进展!
[首藏作品](4944)联合科学力量抗击新冠疫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