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十六帝(上)

大明王朝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汉族封建王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开始,到1644年崇祯帝自缢殉国,共延续了16帝,276年。而巧合的是,朱元璋原名就叫做朱重八,正好印证了大明16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一直以“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著称。被世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一个封建王朝,因而也有人称之为“刚明”!

明太祖

—、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开局一个碗


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朱重八。幼时历经坎坷,贫穷孤苦。由于遭遇旱灾,一家人饿死者很多,只有他勉强活了下来。为了生活,他被迫入皇觉寺,出家为僧。

1353年,朱重八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的暴虐统治,改名朱元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领导起义军多次打击元军,势力不断扩大。1356年,朱元璋攻占应天(南京)。随后,他与陈友谅爆发战争,在鄱阳湖大战中获胜,又陆续消灭了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完成了江南大部统一。

1367年底,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口号,出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紫金山登坛设祭,登基称帝,立国大明,建元洪武。同年8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攻占大都(北京),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随后,朱元璋发动八次北征,对塞外的蒙元残余势力进行有效打击,又陆续派兵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极大的巩固了明王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朱元璋废除了自秦以来实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明太祖鉴于元末天下大乱,经济萧条,人口锐减的情况,出台了很多恢复生产生活的措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明朝经济有所恢复,人口增加,重现盛世之景,史称“洪武之治”

为了有效的监察百官,朱元璋建立特务机构,组建了锦衣卫。由于朱元璋出身平民,所以他最恨贪腐,在位期间大力打压贪官,明吏治志清明。1392年,由于太子朱标的病逝,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铺路,朱元璋继续扩大胡惟庸案,并发动蓝玉案,“胡蓝之狱”绵延十多年,株连四万多人,大批开国功臣元勋宿将都被牵涉其中。朱元璋为朱允炆登基扫清了道路,但同时也为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埋下了祸根。

1398年,朱元璋带着“燕王可虑!”的遗憾驾崩,享年71岁。

徐达北伐

二、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

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政治中的作用,宽刑省狱,废除洪武时期的一些弊政,抚民以静,史称“建文新政”

针对明初藩王权势过大的局面,建文帝着手削藩。建文二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趁机起兵造反,叔侄二人围绕着皇位的争夺展开了一场战争。由于朱元璋大肆诛杀淮西勋旧,致使建文帝无将可用,加上指挥失误,明军在前线战争中不断失败,大好局面步步沦丧,建文帝最终丢掉了江山。

史书上对靖难之役结果的概括也是非常简单的:“建文四年,燕师破应天,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踪!”

建文帝的结局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政治错误,他为朱允文铲除了朝内的所有阻碍,却又亲手为他培植了一个外部最大的敌人——朱棣,这是可悲可叹的!

建文帝

三、明成祖永乐帝朱棣(1402——1424年在位)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胜出,旋即称帝。因为自己是藩王夺位上台,所以朱棣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并建立内阁。朱棣夺位之后,他并不信任大臣,开始重用宦官,设立了东厂,这也为后来明代阉宦之祸埋下伏笔。朱棣五次北征蒙古,这是继明太祖八次北征后,明朝政府又一次对漠北蒙古势力的大规模打击。

明成祖对外推行朝贡贸易,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最后世影响巨大。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朱棣迁都北京,由此开始天子守国门!明成祖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多次对外战争也消耗了国力。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64岁。庙号太宗,嘉靖年间,改庙号为成祖。

明成祖

四、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

明成祖朱棣嫡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1424年8月继位,明仁宗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建文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苛政、停止大规模用兵。洪熙一朝,百姓获得极大解放,社会经济得到复苏与发展,“仁宣之治”由此发端!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仅仅十个月朱高炽驾崩,终年47岁。

明仁宗

五、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御驾亲征,平定叔父汉王朱高煦之乱,停止用兵交趾。在内政外交上,明宣宗继承了其父明仁宗的治国理念,整顿吏治财政,推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统治措施。他励精图治,重用“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张辅、于谦等贤臣,社会经济空前发展,明朝国力进一步上升,史称“仁宣之治”。此外,明宣宗还提升内阁地位,教导宦官读书参政,大力扶植宦官王振,终于导致土木堡之变的悲剧发生!这也是他帝王生涯中的一大污点。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时年36!

明宣宗

六、明英宗正统帝朱祁镇(1435——1449年在位)

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继位时年仅8岁,朝政主要由“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打理,国家的整体实力仍然保持了宣德年间在风光。正统八年(1443年),明英宗正式亲政。宠信宦官王振,制衡文官集团,致使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也先,结果失利,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明英宗也由此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俘虏过的皇帝!

面对瓦剌大军兵临城下,孙太后令于谦御敌,改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从而赢得了北京保卫战胜利,使得明朝转危为安。

明英宗

七、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49——1457年在位)

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兵败被俘,京城一片混乱,外敌直逼北京城下,迫不得已,孙太后立朱祁钰为帝,抵御瓦剌入侵。明代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先是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后来又大力改革整顿内政,明朝政治由乱而治,中兴之象渐启。由于景泰帝的努力,大明王朝转危为安,又延续了近200年。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景泰帝被废为郕王,而后离奇去世,享年29岁。

明代宗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原因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这是明英宗对他的愤恨报复!明代宗和宋高宗一样,本来皇位跟他毫无关系,却稀里糊涂的坐上了龙椅。从王到皇,这会让人的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心中的那份私念也会悄然而起,朱祁钰想让皇位传承从这自己这一脉延续下去,因而囚禁了明英宗。岂料夺门之变发生,自己的一切努力都付出东流,这也是让人所叹惋的!

明代宗

六、明英宗天顺帝朱祁镇(1457——1464年在位) 【复辟】

【为了避免重复,数字序列还是沿用第六位】

明英宗被瓦剌放回后,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密谋发动夺门之变,废明代宗为戾王。大肆诛杀、迫害景泰旧臣,其中以于谦之死最为著名。朱祁镇复辟称帝后,改元天顺。废除了自洪武时期以来实行了几十年的宫妃殉葬制度,重用奸佞、冤死藩王,流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明王朝的统治,自景泰时期有所恢复的国力,又遭消耗!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终年37岁。明英宗是明朝历史上唯一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明英宗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经历的,少年天子、远征塞外、兵败被俘、软禁南宫、复辟上位、两帝并存、天顺不顺,这样五味杂陈的人生不可谓不复杂。尽管明英宗算不上是一个好皇帝,但他也不算是一个昏君,这一点从后人对给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出来了!

【在《谥法》中,“英”代表着出类拔萃、聪明智慧,属于美谥,往往被赠予年少有为的帝王。】

土木堡之变

您的评论、点赞和关注是小编创作的动力哟!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大明十六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分明有16位皇帝,为啥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缺席的3位葬在何处?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不能称为千古一帝?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陵墓却叫“明十三陵”?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明朝十六个皇帝何故只有十三陵
明朝16位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