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上云烟——文房雅玩拍卖鉴赏(二)

清中期 王梅邻竹雕山水人物诗文笔筒

竹刻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尤以文房笔筒较为多见,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此件取细密段竹琢成,直壁圆筒,筒身修长,下承三矮足,造型简洁。外壁通体雕饰深山访客图,画面有山石、苍松、楼阁、行者。一侧楼阁被峭壁苍松掩映,楼阁中似有一人正抚琴等待友人到访。此楼阁雕工简洁,与其周围繁杂的松枝简繁相衬,疏密有致。另一侧层层松石下有一人正骑驴缓缓而行,身后一小童随侍。笔筒背面留白处阴刻行书诗文款识“冻合千林都似玉,前村香逗一枝春 梅邻”。 梅邻即王梅邻,名恒,字筠谷、茂林、仲文。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嘉定人。梅邻世袭家学,曾祖父王之羽师事吴之摩,潜研竹刻艺术;之后无子嗣,吴家创流派王家承袭,至梅邻四代嫡传不灭。王氏家族,祖孙四代,王之羽、王质、王圯及王恒,均为著名竹刻家。王梅邻早期作品崇尚古法,中晚年作品变法,另有阴刻法皆精妙绝伦。清代中期,竹刻艺术渐趋于秾华浮丽,古朴典雅日少;惟梅邻恪守高雅清朗的审美意蕴,同一时期的竹刻家难有与其颉颃者,显赫声誉犹胜父执辈。 本品最为精到之处在于其雕工极其细腻,并运用了多种竹刻技法。其松石、楼阁和人物以剔地浮雕法琢成,以体现画面的层次感,而小的松枝则使用了陷地浅刻法,且利用竹表与竹肌的不同色泽构成不同层次,使画面更具表现力。且此浮雕展现一种野趣,能让人感受到冬日氛围,人物楼阁包裹于峭壁松枝之间,营造出身处深山的艺术效果。

清早期 竹根雕采药仙人

此器以竹根为材,圆雕采药仙人形象。仙人宽额丰颊,茂髯披胸,束发岸帻,广袍长袖,眉目慈善,笑容可掬。其足蹬草屡,撩衣露膝倚坐于石上,左手持灵芝,右手抚石,似在小憩。其衣纹笑貌无不带有仙逸之感,亦有安身乐命隐士之风。竹雕上敛下广,身躯欹仄一侧,就竹根之形势而定姿态。整器器形小巧玲珑,包浆匀净,刀工粗犷古拙,又不失精致,人物雕刻惟妙惟肖,五官落刀精准,颇具神韵。 采药老人是明清竹雕中的经典题材,其形象大致有两说,一谓李时珍,一谓韩康。李时珍大家广为熟知,韩康则是汉代一位隐士。为避世而遁入山中。时采药以售,所谓:卖药何为者,逃名市井居。一次于市中卖药被人认出,遂遁入山中,世不复见。故采药老人若以韩康论则颇有隐逸之趣。

清 古墨十三锭

十三方形状、图案各异的墨锭,多姿曼妙,每一方都精雕细琢,匠心独具,故自成风景,雅致可爱。墨锭有矩形、抹角长方形、长圆状、圆盘状等各形,方寸之地工艺亦是各不相同,或饰以惟妙惟肖之图景,或刻洋洋数十言,描金、洒金各有风采。

清中期 吴湖帆题周炼霞藏墨

墨两锭,璜形,合为一环。一面中起长框,涂金,中楷书“紫玉光艺粟斋藏”七字;一面以水波纹为底,楷书署“曹素功”三字,填金。墨形容尚完整,为周炼霞旧藏。配旧锦盒,盒盖有题签:“紫玉光。曹素功旧制。”下钤“倩盦”印。 曹素功(1615-1689),原名圣臣,号素功,安徽歙县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他早年潜心科举仕宦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乡以制墨为业。最初借用名家吴叔大的墨模和墨名,并开店营业,以后墨质和工艺造型日渐精良,名声亦渐远扬,其墨业更加兴旺。著有《墨林》2卷,主要辑录珍品墨和墨客题咏。康熙南巡金陵,曹素功以墨进,帝赐“紫玉光”三字,声名鹊起。墨庄先迁至苏州,后又定居上海,子孙相传,历经十几代,绵延300多年,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称“艺粟斋”。 藏家简介:周炼霞(1906-2000),女,字紫宜,室名螺川诗屋,江西吉安人。十三岁从郑壶叟学画,擅仕女、花卉,造诣精深。诗文亦佳,撰写小说,名闻于时。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暮年移居美国。 题签者简介:吴湖帆(1894-1968),名万、倩,字东庄,号倩庵、丑癖,江苏苏州人。其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书画名人。收藏甚丰,精鉴别、填词。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灵秀享誉画坛,为海上重要名家。为海上“三吴一冯”之一。

明 “海水龙纹”墨

墨圆形,其表面光洁细腻,坚而有光,黝而能润,整体雕饰云海龙纹图案。云浪之中,巨龙游弋,波涛翻腾,波纹流畅,所雕龙像威严,麟角须爪,巧穷毫发,龙爪有力,灵动不已。另一面纹饰亦如正面,居中饰以篆书“墨宝”双方形钤印,字体工整浑厚。此龙纹墨制作精良,构图疏朗,夔龙海水交相辉映,然去繁为简,化密为疏,简约苍劲,粗旷有力。

清早期 灵璧石立峰

此赏石为灵璧石,色泽清润,表面圆润,可见赏玩痕迹。石表面嶙峋,间生白色纹理。其形上宽下窄,由下而上交错横向起三峰,呈盘旋上升之势,虽石量不大,视之如山岳巍巍然而立,置于书斋案头,颇有苍古雄浑之气。下配扁圆矮木座,木座表面亦崎岖,更添古朴厚重之感。 灵璧石产自安徽省灵璧县,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四大赏石之首。《尚书·禹贡》中提到的“泗滨浮磬”,即灵璧石之一中的磬石。南宋绍兴三年,杜绾所撰《云林石谱》汇载石品一百一十六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明文震亨《长物志》:“灵璧石出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有细白纹如玉。不起岩蚰。佳者如卧牛、蟠螭,种种异状,真奇品也。”灵璧石其质坚硬,色彩与纹理富于变化,以危岩嶙峋、山势雄浑、气韵苍古著称于世。古代文人把对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视为一种风雅,其中融入和渗透了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甚至成为了一个文人的外在标志,这其中包含了儒、释、道等诸多文化元素。在儒家思想上,孔子以石之坚贞“比德”,籍喻“仁者”。《易经》曰“介于石”、“以中正”;《吕氏春秋》有“石可磨也而不可夺坚”。灵璧石之坚贞是德操的规范,这是文人爱石、赏石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所在。在道教思想上,道家喜乐山水,陶醉自然,崇尚静观哲学,认为人的良好德行、丰富知识的获得都仰赖于“虚静”。

清早期 英石立峰

此赏石为英石,呈竖峰状,其形态独特,纹皱奇崛,具有瘦硬之感。此件英石,似雄鸡挺立,又如蛟龙出海,威武有力。置于书房居室,朝夕相处,天地山川尽入眼中。原配红木座,底有五小足,更显古旧,包浆温润,是为文房摆设佳器。 英石,又名英德石,因产于广东省英德县英德山一带而得名,与灵璧石同属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其历史悠久。宋杜绾《云林石谱》:“英石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其颜色有微青、灰黑、绿和白色几种,黄庭坚任象州太守时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苏东坡曾“获双石一绿一白”。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引《真阳志》:“英之山石,擅名天下”,“其贫无为生者,则采山之奇石以为贷焉”。宋代英石开采量不大,但极受推崇,市价很高,时人喻良曾发出“久闻英石空流涎,意欲得之无力致”的感叹。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将灵璧、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至明清,世人对英石玩赏之热再起。明计成所著《园冶》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强调了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清朝吴子所著《花镜》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

清早期 灵璧石山子

此山子以灵璧石制成,依其自然形态,巧妙化用几处凸起,岩嶙峋、沟壑交错,具有皱、透、漏、硬的特点,气韵苍古,极富表现力。其形状若假山,多面可视,曲折盘绕,如伏若踞。其石势蜿蜒,千蹊万径。此山子上下较宽,中部束腰。其底部起两峰,中部有一孔洞,孔洞下方沟壑纵横,似清泉淌过。孔洞上方两峰相连似一座天桥。天桥部褶皱满布,凹凸不平,为山子平添几分变化之美。整器色泽青灰,外部凸起处略呈白色。经久把玩,其包浆厚润,凸起处更见圆润。下配红木随形座,有唇口乳突,下承五短足。 宋杜绾《云林石谱》卷上《灵璧石》中言:“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状妙有婉转之势。亦有窒塞及质偏扑,若欲成云、气、日、月、佛像,及状四时之景,须藉斧凿,修治磨礲,以全其美。”

2017年 刘欣 换茶图

刘欣,号玉川子,1973年生于安徽黄山,现居北京,职业画家,设计师。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0年至2006年 曾在多家公司任广告设计总监、美术指导。 2006年受委托设计《藏品》杂志,并从第三期开始为每一期杂志创作封面。 2008年受国内著名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机构——钧天坊委托设计古琴教材《习琴精要》《钧天斫琴录》,古琴唱片《凤鸣钧天》《钧天云和》等。2012年11月9日-2012年12月8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无痕——当代琴人生活美学与生命态度”展览,古琴曲作品《梅花三弄》被喷绘成20多米屏风装置。 2009年11月开始为加拿大最大的华文日报——《明报》画画栏目每天为其发表水墨小品,内容涵盖山水、人物,花鸟,中医养生,古董等等,至今已发表一千七百多幅作品。 2012年-2015年,受台湾著名收藏家陈维骏先生委托,为其精心挑选的十六件宣德炉绘制写真册页,该册页运用国画工笔技法,参照宋明清的博古图绘画方式创作,收入其编撰出版的大型学术著作《异云》一书,该书以摄影、绘画、全形拓三位一体的视角来诠释一件器物,开创文玩器物视觉新时代。 2013年,为英国著名明式家具收藏家MARCUS FLACKS先生的藏品创作《文人的书房》和《古文献系列-经卷》并发表于其出版的《Custodians of the Scholar”s Way Chinese Scholar”s Objects in Precious Woods》 (士林典藏——稀见木作文房小件),这是MARCUS先生投入两年多时间和巨资向西方人详细介绍文房在中国文人的空间具体怎么陈设,如何使用的生活美学方面的书。 纸本镜心 款识:逸少书换鹅、东坡书易向皆成千载奇谈,松雪以茶戏恭上人而一时名公咸播,歌咏其风流雅韵岂出昔贤下哉,然有其诗而失是经于舜自研墨补之遂成完物。丁酉年秋八月玉川子刘欣书于天地入吾庐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二零一七年岁在丁酉九月初一玉川子刘欣书于北京。

当代 刘新惠 书法横帔

此幅横帔为当代书法家刘新惠先生书法作品,上书“一以贯之”四字隶书款,并落有题款印款。此幅横帔学晚清隶书风格,写法规整,线条流畅,气息连贯,气势雄厚博大。 刘新惠,1962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收藏委员会委员。《藏·品》杂志社长。伊秉绶研究会会长。曾就职荣宝斋。历任数家拍卖公司首席拍卖师。现为艺术品投资评估专家,职业艺术家,惠艺术机构总裁。已出版《刘新惠篆刻集》《刘新惠书法篆刻集》等。近年来在书法篆刻创作及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中有涉及。发表论文数十篇。央视财经频道《一槌定音》栏目专家。

清早期 青玉兰花盖盒

此盖盒青玉质地,圆形,子母扣,口沿处饰有灯草纹。通体以浅浮雕减地琢兰花图,又于其上辅以阴线雕琢叶势花脉。兰花肥硕丰满,兰草曲折修长,二者交相掩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整器造型别致,玉质莹润光泽,雕工细腻流畅,纹饰刻画清晰,繁而不乱。

清早期 玉质雕花连环耳杯

该器以白玉为材,精心切磨而成,杯身方正规矩,呈方斗形,两侧光素,饰活环双耳。前后两面随形倭角开光,开光内以浮雕、刻划等技法分别雕刻牡丹、荷花图,寓意富贵祥和。方寸之间可见太湖石交叠,花草隐现,攀石交汇,清溪淌流,刀落景至,体现出完美的雕刻技术,此杯材艺双绝,因长年的使用,玉色深沉内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德春拍:一波【牧心斋】珍藏精美文房器物
鉴赏之392 文房珍玩 (珍玩七)
一谱盖千年,赏石理念面面观——对《云林石谱》赏石观再认识
奇石与绘画完美结合
《灵璧石谱》全篇灵璧类英石
传统名石,英石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