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建筑(十三)中国古代建筑之三国两晋南北朝城市规划

所谓24史就是24姓氏的砍杀史

—— 鲁迅

从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到581年隋朝建立,中国经历的350年的动荡分裂。这期间有魏蜀吴的三国鼎立,有两晋与十六国的分裂,有宋,齐,梁,陈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对峙。这种南北分裂,造成破坏衰退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和各地区,各民族建筑文化的大交流。

三国城

在写关于建筑史前之前,有几个疑问,我觉得有必须要给与解决。

第一就是关于政治和文化的相关性的问题。

第二就是中国的统一和分裂的必然性的问题。

这是我写这篇文章之前久久不能平复而又感觉必须要说明的一个心结吧。

三国时代是中国统一与分裂,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表现得最突出的一个时代。加上南北朝,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然而,这个时期却孕育了六朝文化,其中的代表是留存至今的壮观的云岗,龙门佛教遗迹群,以及王羲之,陶渊明等文人和诗人,绝非一个黑暗可以概况,而是是一个风流竞逐。异彩纷呈的时代,它是国际色彩丰富的隋唐时代的渊源。

秦汉帝国之前的春秋战国也绝非单纯是一个乱世,那个时代有所谓的诸子百家争鸣,那时候的人意气风发充满活力。从这一点上看,魏晋南北朝可谓与之一脉相承。表面上看这种乱世与局面与文化上的灿烂状况显得相互矛盾,却又混杂在一起。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被称为贵族制度的时期,这固然是由于东汉末年的混乱中出现贵族的文人知识分子即成为乡村社会的领导,又进入中央和地方政界的统治阶层,从而备受后人的关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段政治混乱的时代之所以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与这些读书人的作为不无关系。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知识分子凭着强韧的精神所发挥出巨大作用,在漫长的乱世中,文明,文化之花才非但没有凋零反而得以繁盛绽放,吐露芳华。

不过这一活力时代的创造者并非是贵族,作为造成乱世的另一个推手,胡族对中华文明也起到保护和发展的作用,尽管表明上看这种判断似乎有点事实而非。不可否认的是,文化这个东西,也是通过对比,认同,甚至不断去融合借鉴的一个东西,绝非是一个不可变甚至非对即错的对立体。有时候对国史进行判断或者解读的时候,大部分都带着某种情绪,或者基于自我的一种偏激。

第二就是分裂与统一的历史观的问题,人们总是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暂时的中国史来看,中国似乎是确实存在着统一与分裂的循环。

但是放眼全球,或者说世界史,中国历史的统一与循环,只不过是一个偶然想象,并不存在偶然性。简单讲,分裂不一定是战乱,统一也不一定是和平,因此,我们必须清楚明白这个问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循环也只不过是后人强加的一个观念许的结论。

好了我们开始正文。

从建筑史来看,这时期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东南地区的城市建设的崛起,由于晋室的南迁,中原大量人口涌入江南,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然后又经过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持续经营,推动了六朝故都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建筑的繁荣发展。

二是佛教的盛行,佛教从东汉初已经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佛寺建造数量剧增,甚至北魏时期,洛阳有佛寺1367所,北魏统治区的寺庙一度达到3万所,有源于印度的中心塔型,和基于舍宅为寺而形成的宅院型两种主要布局。佛塔有阁楼式,密㙴式,金刚宝座式,亭阁式等多种形式,对后来塔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南朝寺对木结构的发展作用非常大,对拜托汉以来中国建筑中土木结合残余,向木结构发展启了关键性作用。

三是形成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立的格局。这时期士人阶层的兴起,强劲的推动了文士园的发展。不仅盛行士族庄园别墅,城市私园和寺庙园林也为数不少,中国园林经历了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度的神似自然转变。

四是由于胡座的传入,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而坐的矮足型开始向适应垂足坐的高足型转变由此引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改变。

可以说本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的融合器,既有基于佛教传播,来自印度中亚的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有来自国内民族大融合的南北文化交流。中国建筑从类型,风貌都展露新姿,为下一阶段隋唐时期建筑新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邺城 作为 曹魏 、后赵、冉魏 、前燕 、东魏、北齐 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使临漳享有 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之美誉。

邺城分为邺北城和邺南城:邺北城是曹操所建,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约3000米,南北约2160米,以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把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城中部建宫城,正对南北中轴线为大朝所在,其东侧作为常朝的听政殿。宫城以东是贵族居住的戚里,宫城以西是禁苑铜雀园,供平时游赏,检阅演戏和战时城防之用,南城除正对常朝的司马大街两侧集中布置衙署外,均为居民阁里。

邺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具有南北轴线的都城。它把宫城设在北部,避免了宫殿与阁里的混杂,它将常朝的主轴对准城市南北中轴,改变了此前都城的不规则格局,禁苑,戚里,府衙,阁里 的分布都很合理妥帖,7座城门也根据街道的情况灵活分布,没有强求刻板的对称。这些都提现了整齐布局与讲究实效的统一,标准着中国都城规划找到了规范的模式,对以后中国都城规划有深远的影响。

邺城遗址是目前全国唯一没有被压在大城市底下的都城遗址,城建基址保存完好,易于考古发掘和展示。

邺城作为魏晋、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占有辉煌地位,堪称中国城市建筑的典范。全城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这种布局方式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特别是它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借鉴和参考价值。

(以上参考于360百科)

邺城

东晋南朝 建康

建康位于今南京市,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西北濒长江,东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环绕,形势险要,历来有龙盘虎踞之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三百多年为京辇神皋所在,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六朝皇宫建康宫,宫殿壮丽巍峨,殿阁崇伟,为北魏都城以及东亚各国争相效仿,深远影响了后世宫室建设的形制。

六朝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总数在500所以上。

建康城

北魏洛阳

北魏洛阳城是中国封建中期城市设计的无比杰作。

北魏洛都是以汉魏洛阳旧城为基础,来开展改造重建工作的。

因其北倚邙山,南临洛水,故采取了渡洛河向南发展的方案。因而城市重心随之南移,故把宫城集中设在内城中央微偏西北处。运用传统以宫为中心的布局,克服了汉魏南北宫制缺点。按'左祖右社'之制和通过延伸原城市南北主干道铜驼街直抵南廓圜丘的办法,加强了城市南北中轴线的主导作用,并拉出一个气势恢弘的城市大结构作为全城规划布局的基础。洛阳城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前期封建城市宫、城、廓三者层层环套的配置形制以及城、廓分工的规划布局传统。全城呈外郭,内城,宫城三城相套格局。内城是东汉,西晋故城,外郭是是北魏时新建。城为政治中心,以宫为主,结合布置官署衙门等政治性功能区。廓为经济中心,以市为主,结合布局手工作坊、服务行业区等经济分区以及工商业者居住区和其他居住区。

城市居住区基本遵循按职业、阶层组织聚居的体制,但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职业要求,并不十分强调礼制等级与方位尊卑等礼治秩序。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里'仍采取封闭形制,四周筑里垣,临街设里门,里内住户出入均经里门,不得临街开门。北魏洛阳城规划随仍采用井田用地制,但全城经济分区占地比例较大,政治性分区比例较小,城与廓面积比例为1:5.全城整体设计仍采用方格网系统布置各类分区,合理控制城市用地以及协调城市各主要部分的比例关系。

在洛城重建中合理的利用了一些遗留的物质手段,既可收到建设上的事半功倍之效,亦有助于保持城市传统格调,譬如利用旧城垣,维持'九六城'传统形制。但重建并非复旧,利用旧的建设基础也是本着现实要求考虑的。因此保持传统的延续性,丝毫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是从当前实际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的。

洛都三市的性质、规模,以及相互配合等方面,较之前代都有了新发展,市于闾里的结合,也做了更好的安排。特别是在全盘规划解耦上,市的重要性更有所提高,已成为整个外廓城的规划重心了。(以上参考360百科)

北魏洛阳

城市规划有小到大,从大从归整对称,再到因地制宜的调整。可以确定中国古人在规则之外,有又找到了顺应人心人性的另一条道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爽朗独立幸福。

写了两天也没有写成样子,有点沮丧。也参考了很多老师的图文,基本上都是流水线的一应俱全,满锅浍。实在不敢恭维,也就是我内心是拒绝那样做的。

因为总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离我们越来越近,相关资料和记载应该越来越详实和完美。可是,市面上的科普文章全是千篇一律的水文。有些收费的文章,甚至有点过分。我们甚至在几十年后,都未能有超越梁思成之思想,甚至连个新的见解都没有。可悲又可叹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建筑-中国古建-城市建筑
《中国建筑史》——各封建王朝城市形态(附图说明)
中国古建筑赏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文博考研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一):城址篇
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规划设计
《考工记》与礼制思想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