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历十二帝、二王,共一百四十九年(386~534)。

北魏立国

东汉末年鲜卑族的檀石槐政权瓦解以后,许多鲜卑及号称鲜卑的部落、氏族在今内蒙古和山西北部一带活动,拓跋部就是其中之一,又称“索头鲜卑”、游牧为生。310年,西晋封拓跋猗卢为代公,314年,进封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在繁畤(今山西浑源西南)北即代王位,建立代国。376年,代国为前秦所灭。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纠合旧部,在牛川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正式恢复了代国。 即位不久,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北魏帝系表

统一北方

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时,拓跋部正处于原始公社组织继续解体,奴隶制还极不成熟的阶段。拓跋珪解散部落组织,使鲜卑部民分土定居,由氏族组织转变为地域组织,从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皇始元年(396),拓跋珪攻占后燕的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后,始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中央官尚书郎以下和地方官刺史、太守以下一般都任用儒生。天赐三年(406)下令诸州置三刺史,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其中一人为拓跋宗室,其余为非宗室的鲜卑人或汉人。北魏政府面对汉族地区宗族强盛、坞堡甚多的局面,依靠那些宗族主作为统治的支柱,建立了宗主督护之制,由各地宗主来督护地方,负责征收租课和征发兵役徭役,实际上起着地方基层政权的作用。   拓跋珪推行劝课农耕,发展生产的政策。登国九年(394)打败匈奴别部刘库仁和刘卫辰两部,占领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至稒阳塞(今内蒙古包头东)外以后,在此实行大规模屯田,效果很好。拓跋珪破后燕,于天兴元年强迫后燕境内数十万汉族和其他各族劳动人民迁往平城附近,计口授田,分给他们耕牛农具,发展农业生产,使经济力量不断增强。
拓跋珪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 于是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北魏先后征服后燕、胡夏等国,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 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孝文帝改革

北魏建国后,其社会跃入封建制,生产力逐步发展。但在统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统一北方以前,继续将战争中掳掠的人口没为奴婢,赏赐给诸王贵族和有战功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赋税方面,在推行宗主督护制的地区,平均每户每年的户调是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外加地方征收的调外之费帛一匹二丈。且任意增加临时征调,动辄每户要交三十、五十石粟。当时官吏没有正式的俸禄,贪污、贿赂、高利贷公行。太武帝统治期间,大将公孙轨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去时单马执鞭,回来则从车百辆。拓跋统治者推行民族岐视政策。在战争中,被驱迫当兵的各族人民在前冲锋,鲜卑骑兵在后驱逼。十二年,太武帝围攻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时,写信给刘宋守将臧质说,攻城的都不是我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免得他们将来造反。北魏为了镇压其他民族的反抗,在氐、羌、卢水胡等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军镇,严厉统治。魏律规定犯谋反大逆者,亲族男女不论少长全部处死。甚至还在实行原始的车裂法。   

北魏前期落后的统治,引起各族人民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者力求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紧密结合,更有效地共同统治各族人民。因此冯太后和魏孝文帝元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整顿吏治: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

变革税制: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颁俸禄制: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

改革官制: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迁都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

行均田制: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

创三长制: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

改革租制: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

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

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

在北魏王朝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北方自西晋永嘉之乱(310)以后,中原地区一派凋敝景象。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的辛勤劳动和共同斗争,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有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孝文帝改革后,自耕农民显著增加,孝明帝正光以前,全国户数已达五百余万,比西晋太康年间增加一倍多。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洛阳伽蓝记》称北魏后期百姓殷富,年登俗乐,衣食粗得保障。宣武帝时,洛阳的商业相当繁荣,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城市。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妓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

正光四年(523),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关陇、河北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义。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北魏政权摇摇欲坠。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550年高洋废东魏皇帝建立北齐,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皇帝,建立了北周政权,魏朝正式灭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野蛮到文明,探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之路
北魏最伟大的统治者是谁?除了孝文帝你还知道谁?今天来闲聊北魏
冯太后才是北魏的灵魂人物
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北魏王朝的催命符
如何看待鲜卑人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北魏王朝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南北朝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