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冲刺中考——议论文三板块专项训练(含答案)

冲刺中考——议论文三板块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夯实

一、定义:议论文是以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________、________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二、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找论点的方法:

一要看文章的标题

二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⑴_________; ⑵__________;⑶ 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⑸ _________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练习: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本文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1)论据的种类

①__________: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__________: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练习: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论据①:________________ 这个论据是属于_____ 论据。

论据②:________________ 这个论据是属于_____ 论据 3、论证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格式:用……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

___________: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格式: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___________: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

___________: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格式:用……与……进行对比,鲜明突出……的观点。

练习:

有人说,现在搞四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雷锋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表率了。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四个现代化。我们努力钻研科学技术,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向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并不能代替学习雷锋。马克思曾说:“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马克思又说:“任何人,他只为自己而劳动,那么,当然他也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或卓越的诗人,他永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真正伟大的人物。”

本文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考试要点(参照,泰山区以客观题为主)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方法见上面)

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两种类型)

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好处。(四种论证方法,格式见上面)

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

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

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第二板块 课内议论文练习

1、《敬业与乐业》,以下对文章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B、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提出了论题,总起全篇;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逐层深入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末尾总结全篇。

C、这篇讲演词论据生动有力:为论证论点,作者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D、这篇讲演词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2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 ”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3.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段,按要求答题。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节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选文中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请结合第②段,列举两个能称之为“中国的脊梁”的历史人物。
(3)综合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有怎样的特点?
【链接材料】2019年5月初,美国发表声明:停止向华为公司出售包括芯片在内的一切零部件。华为下属集团海思科技总裁致信每一位员工:“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十年'备胎’,一朝转正……我们知道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面对美国霸凌行为,华为人依靠科技优势,战略“备胎”,风雨无阻,稳健前行。

第三板块 课外议论文阅读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阅读提示】

阅读议论文,注意不要将论题和论点相混淆。论题是作者在一篇议论文中所要论述的问题,而论点则是作者对所论述问的见解和主张。

阅读这篇文章,先不必急于找出论点,而要耐下心来通读全文,弄清作者究竟要议论什么问题。然后再精读各段,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最后从文中找出中心论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中心论点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有的是贯穿于全文内容的始终,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概括的,但它都与论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阅读时便可依据论题尽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阅读: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妄”,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

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秦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即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1、自信的作用是______。(用第1段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2.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论点 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论证中心论点 D.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3.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了( )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 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 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使用了___ 和___ 的论证方法。

答案:

第一板块:基础知识夯实

议论 摆事实,讲道理 论点、论据、论证

⑴标题揭示; ⑵开头提出;⑶ 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⑷结尾归纳 ;⑸ 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

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论点: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德摩斯梯尼演讲 事实论据;陈正之读书 事实论据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第二板块 课内议论文练习

B“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逐层深入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有误——非“逐层深入”(递进式)而是“平行并列”(并列式)。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运用了比喻论证;分析不正确。

3、【分析】选文首先提出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运用举例论证举了从古到今的中国的脊梁论证了中心论点。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从①段中即可摘引作者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从古以来的事实来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更有说服力。
(2)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列举名人事例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即围绕哪方面品质去写,然后用精练的语言叙述。题目要求:列举两个能称之为“中国的脊梁”的历史人物。故可以列举为民族、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即可。如:毕昇、商鞅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理解分析。选文中“中国的脊梁”具有“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材料中“十年'备胎’,一朝转正……我们知道前路至为艰辛,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面对美国霸凌行为,华为人依靠科技优势,战略“备胎”,风雨无阻,稳健前行。”
答案:
(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毕昇;商鞅。
(3)我认为“中国的脊梁”的特点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有巨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有确信,不自欺。

第三板块 课外议论文阅读

(1)这道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题目本身有提示:从第一段中找原话回答,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而有主见即自信,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为:办好事。

(2)第一段举了韩愈应考的例子,可以作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但主要还是提出了本文论述的问题,即自信和成功有什么关系,所以答案应选D。

(3)第三段举了项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例子,他最后的结果是“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这个事例说明了“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的道理。

(4)本文写作思路是:第一段提出论题,第二、三段摆事实、讲道理就论题进行论证、分析,最后一段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自信和成功有什么关系呢?课文最后一句话作出了回答,也即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5)本文从反面举了一个例子,即西楚霸王失败的事例;从正面举了两个例子,即韩愈考举人的故事,爱迪生发明创造的事实,这三个事例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都是事实论据。

(6)上面已经分析了,本文用了三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即采用了例证法;同时还引用了周恩来的话作为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即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中考议论文阅读
中考议论文考点及答题模式、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高分策略
议论文阅读技巧(教案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