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前提,附时间轴节点

文艺复兴时期

科学

1.托勒密和哥白尼(1473-1543)的《天体运行论》

2.伽利略·伽利莱(1564-1642)的《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3.艾萨克·牛顿(1642-1727)的《自然哲学与数学的原理》,牛顿的宇宙--行星都是沿着椭圆形轨道在同一方向上运动--是有规律、可预测的,这样一种结果在牛顿看来不可能是偶然发生的,。它源自于“一种富有智慧且力量巨大的存在物的决策与统治。

4.威廉·哈维(1578-1657)的《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流动的解剖学研究》,证明了生物系统的研究能像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系统一样,具有同样的严密性。

哲学

1.让内·笛卡尔(1596-1650)的《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

在笛卡尔看来,他的思维活动就是“我思故我在”。我们用我们的思考之物“心灵”来思考。但是心灵和身体是由区别的。它是非持久的、自由的、缺乏实体的,但是身体是持久的、受限制的、有实体的。宣称一种心灵和身体的二元论。所以他说“身体是机器”,人类是复杂的机器,然而“动物是自动机器”。

笛卡尔以为,心灵中的观念主要俩种。一:天赋观念,具有先天性,不依赖于经验;二:获得性观念,源于经验。有情绪的人类源于身体,被动体验心灵,然而动物是没有“心灵”的。

2.朱利安·拉美特利(1709-1751)的《人是机器》,他主张人只是机器而已,他们的行为只能通过机械学原理来解释,我们像其他动物一样趋于避苦的需要作为唯一驱动——受享受主义驱动。

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经验主义、联想主义和先天论

经验主义: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

联想主义:大卫·休谟、大卫·哈特莱、詹姆斯·穆勒、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先天论: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兹、伊曼纽尔·康德

1.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认为人是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小群体的人种群居生活联合在一起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攻击,他在《利维坦》中主张,人类行为的分析已经表明需要中央集权的必要,应该世袭君主掌管。

2.约翰·洛克(1632-1704)代表作是政治学著作《政府两论》,认为政府是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社会契约基础上的,但是政府的权力需要通过一种牵制和平衡的体系加以限制,把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同时,洛克对个人尊严和价值的明确阐述以及对尊重基本人权的倡导,在其作品《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原则》中也有反映

他同时反对霍布斯“人是攻击性动物”观点的反对,他持有一种更加乐观、开明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本来是良善的”。代表作《教育漫话》

洛克著作《人类理解论》,目的在于为人类心灵找到一套规则,像牛顿的《原理?描述宏大的宇宙遵循一套独特的规则一样,旨在把意识变成基本元素。

按照洛克的观点,在我们的经验范围内,观念来自俩个来源:感觉,来自感官和尾部“可感”事物的接触;反省或心灵的内部操作。

3.乔治·贝克莱(1685-1753)主观唯心主义,他主张所有外部世界的知识都来自唯一的源泉——心灵。代表作:《人类知识原理》《视觉新论》《海拉斯与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

17世纪先天论的反对之声

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兹(1646-1716)《人类理解新论》,他承认动物可能是单凭经验的,但是他无法接受洛克的经验主义者的心理内容观。

在《单子论》中,莱布尼兹描述了一系列单子——无穷多的元素,构成整个生命和活动。他认为,身体和心灵是平行的,心理是一种能动的因子,描述了“主动论心理学”。

18世纪的联想主义

大卫·休谟和大卫·哈特莱是英国经验主义向英国联想主义的过渡

1.大卫·休谟(1711-1776)两部重要的代表作《人性论》和《人类理解研究》。

在《人性论》中,休谟对印象和观念进行了区分,在休谟看来,观念是印象的暗淡摹本,“我感觉,所以我存在”,印象和观念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当他们相遇时会被连接在一起,观念就类似于印象了。

《人类理解研究》中,休谟倡导一种人性科学,认为人类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应该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 大卫·哈特莱(1705-1757)在《对人的观察》中,对心灵和身体都进行了生物学的研究,他描述了视觉和听觉刺激后的正后象。认为在脑中,通过足够多次的同时出现,震动和观念就被连结起来,这些联想就是所有观念、观点和情感的基础。

他的研究预示了一个几百年后才被确立的心理学分支——生理心理学

19世纪的联想主义

1.詹姆斯·穆勒(1773-1836)在其1820年发表的《政府论》中提出,人们是受自身利益驱动的,将会努力增加他们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除非有具有更高的权威(民主选举的政府)来抑制这些行为。

2.约翰·斯图尔特·穆勒(1806-1873)坚持女性权利平等,发表的《女性的屈从地位》一书,坚持认为,社会对待妇女方式扼杀了她们开发其全部潜能的能力。

他倡导民主、言论自由和全民教育,但是他在美国内战期间对这一主张产生了质疑——白人有权奴役黑人,以为白人是“天生的聪明者”。

3.亚历山大·培因(1818-1903)培因最重要的心理学著作是《感觉与理智》、《情绪与意志》、《心灵与身体》,前两卷书多次修订被英国做为标准的心理学教材。

在解释人类活动方面,培因认为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按照他的观点,随意运动构成了学习的基础,其中有些产生令人愉悦的结果,有些产生令人不愉悦的结果;前者往往被重复,因此导致了一种习惯形成,而后者则弱化,没有形成特定的习惯。培因对思辨和“空洞的心理学研究”持怀疑的态度,他强调对人类和动物的日常活动进行观察的重要性,在《情绪与意志》一书中,他关注了应用心理学的诸多问题。

18世纪先天论的反对之声

伊曼纽尔·康德(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两部批判哲学著作确立了他在德国最主要的认知论者的地位,而且还对英国经验主义者形成了一种哲学抗衡。

康德认为,某些理解的直觉或范畴是先天具有的,不依赖于经验。相反,他们构造了我们的经验框架,允许经验发挥其自身作用。他称这类知识为先天知识,这与源自经验的后天知识相区别。康德确定了人类心灵的三种基本范畴:认识、感情和意动。

在对实际事物的考察上,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对一种行为准则的体系进行了阐述。他觉得,责任是崇高的、伟大的、基本的。绝对命令应该被毫无疑问地服从和遵守。康德的生活也是严格自我控制和责任的缩影,好吧,他也终生未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解科学:规范、描述和批判
悟空问答
康德是否解决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问题?
皮亚杰之于李泽厚的意义——重读《课虚无以责有》笔记之三
从认识论到意志论——西方近代哲学简论 - 人文论坛 西祠胡同
匹兹堡哲学学派创始人:塞拉斯,也是功能主义哲学的鼻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