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求及对策研究

作者:郭佳佳 张红宇

摘 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内涵和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更是健全现代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深刻把握新时代下农村人居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把握其时代价值,掌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新时代的新方向。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中国农村实际和农民真实需求,坚持多方共建共治,凸显乡土特色和地域文化。

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期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之际,我们党和国家根据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新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加快改变农村经济发展面貌,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构建现代农村环境治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一般概述

1.1 农村人居环境的涵义

20世纪末,关于人居环境与建筑创作理论的学术会议上“人居环境”首次被提出。我国学者吴良镛2001年的著作《论人居环境》中构建了人居环境的基本组织架构。将人居环境定义为“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础”。他认为人居环境包括城市人居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并将其划分为五大部分,强调以人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开展所形成的空间。李王鸣认为“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人居环境就是以人的生活、生产为基础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相互交织的不断延伸和拓展的空间系统。李伯华从地理学角度将乡村人居环境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地域空间环境等三个系统进行界定。胡伟从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角度指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安全格局、社会经济、村镇规划和公共设施等,是其重要内容。农村人居环境,是集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于一体,是农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并享用的综合系统。具体包括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人文氛围等多个内容。

1.2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全国农村村民住宅、供水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利,建成美丽宜居的特色村庄。国家从发展战略到具体乡村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还要提升村容村貌,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加强村庄规划和管理,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2015到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到关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必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短板,加快推进农厕革命步伐、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我国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与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其应该是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综合整治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革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努力提升村容村貌。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村庄创新性发展,建立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现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建成具有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的美丽宜居乡村。

2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时代价值

2.1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途径

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要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还包括社会、生态、文化等全面的发展,这一切发展的前提必须保证为农民提供一个生态宜居的生产、生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建设积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想破解现阶段中国发展的难题,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必须要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才能更好促进农村的发展。

2.2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

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每个中国农村的建设。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中国乡村的重要环节。这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真正实现农民安居乐业。

2.3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健全现代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实践

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农村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部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动员市场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各个部门和主体之间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对于农村的制度能力和相关制度体系都是一种考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还需充分发掘和拓展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过程,也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过程,这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改善民生、稳定农村生活秩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环境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

3.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离不开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但是如果肆意去改造自然,最后只能遭到自然的惩罚。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在把握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去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何统筹兼顾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关键。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生产环境之间的关系,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3.2 尊重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从不同地域的农村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地方发展方向和农民的需要出发,科学确定本区域的整治目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的地方,可以进一步走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对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可以按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稳步前进,不能照搬城市的发展模式,也不能为了盲目追求完成上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目标而不注重农村实际,走形式主义。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必须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然后确定整治的先后顺序和标准,制定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实施方案。

3.3 坚持多方共建共治

目前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当中,更多是政府承担了主要角色。一是受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的影响,二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由于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模式和技术不是很成熟,使其很难吸引社会资本。三是农民的积极性不足。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必须拓宽治理主体,激发农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动力,发挥市场的作用,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主体力量。坚持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共建共治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3.4 凸显乡土特色和地域文化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综合整治和优化。新时代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注重不同地区的农村特色,进一步突出乡村特色,加强区域文化氛围,打造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步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中着力保留农村原始风貌,凸显农村特有的乡土特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是单纯追求农村物质环境的整洁,而是如何将物质环境改造和农村、农民相结合。要突出乡村特色突出个性。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是与农村的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的。要强化地域文化特点,注重人文元素的渗透,以富有感染力文化氛围来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4 推动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

4.1 因地制宜制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发展规划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要坚持规划先行,打好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

首先,要坚持党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领导,根据中央部署制定符合村庄实际的发展规划。其次,把握好中国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规律,坚持正确方向,科学有序推进,防止人居环境建设中出现为了追求完成任务的形式主义,避免按照城市的标准去建设农村,更要重视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坚持科学有序稳步推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有效的发展。

4.2 加强对农民的引导

农民是农村发展建设的主要依托力量,其广泛长期的参与是实现长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宣传工作,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转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农民的责任意识,凝聚乡村环境整治强大合力。其次,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农民的主体责任。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村庄发展规划,培育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最后,完善成农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参与机制,为农民提供参与渠道。

4.3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合作化治理

建立健全政府、农民、社会等各方共建共治机制。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其在政策引导、规划建设和指导建设的作用。其次,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使其真正发挥建设主体的作用。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和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最大范围地使农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中。最后,鼓励社会的积极参与,强化企业责任,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完善市场参与机制。

4.4 坚持物质环境改造与人文环境提升相结合

在对于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改造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紧紧把握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方向路径,要坚持物质与人文环境提升相结合。尤其是新时代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着力提升农村文化环境,重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将其与物质环境改造相结合。要深入挖掘农村社会生活内涵和文化元素,从农村的风俗礼仪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去挖掘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为农民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在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元素相融合,比如,悬挂张贴一些与新时代相呼应的宣传语,在对物质环境改造的同时加入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这样农民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文化的熏陶,能够提升村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中央1号文件:五层面助力乡村旅游,六措施建设美丽乡村
关于持续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建立动力内生型乡村环境治理机制丨改革纵横
“千万工程”20年实践激发世界回响
湖南: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