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现象
作 者:冰水 
 
异化最初的本意是“自我疏远,失去作为自我的存在。”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马克思对于“异化”下了这样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物比如财富、生产方式、社会体制等作为异己的力量同人对立,操纵人,约束人,最终人自己变成了物的奴隶,即“物”或“非人”。

卡夫卡作品中就有很多异化现象,尤其是关于人和动物的,主要散见于他的短篇小说之中。就此类作品而言又细分为三种:

一是直接以动物的视角去影射人。这方面有《一条狗的研究》、《地洞》。两者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一条狗的研究》借一只理性的狗的口吻,阐述它不断进行的各种科学研究,审视与分析同类从而深入思考从食物科学到音乐科学的主题。作品结尾狗还谈到了这两种科学的区别,本能与无能的关系,点明“最终的科学”应该是自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类世界的相关主题:人类的脑力劳动的地位高于体力劳动,人的本能阻碍自身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自由”。或许这也正是卡夫卡眼中的科学观、价值观、世界观。“当然我们今天所能获得的自由,是个发育不全的新生物。但它毕竟是自由,毕竟是一笔财富。”结尾一句耐人寻味。

卡夫卡的笔记中也还有一篇无标题的文章,也是以狗的视角来叙述的。不过这回说的是个爱不时开小差溜走的狗,没有任何原因,却总忍不住逃离那安逸舒适的环境,甚至不惜违抗小主人的命令。狗在最后为自己辩护说:“可是这不是我的过错……”

《地洞》描写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动物整日经营自己的安身之所——一处地下洞穴,辛苦劳作,以期尽善尽美,好抵御那种来自外界的随时随地可能的危险。自始至终,这种莫可名状的生存恐惧都未曾消失过,甚至使它酣睡中也不时警觉地惊醒。作者以此暗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即小人物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状态。

二是人变成了动物,由此产生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矛盾冲突。如其著名的《变形记》。

这是篇反映卡夫卡作品中异化现象的典型代表作。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在生活的种种重压和折磨下,突然在某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尽管变成甲虫后他极力讨好家人,却招致家人更多的嫌恶与畏惧,最后在身体的伤痛中寒心地绝食而死。《变形记》深刻暴露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性的异化,人情冷漠及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古诗词:超越时空的主题(季进)
对卡夫卡《判决》的多角度阐释
人性的异化
【赏析】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2000字
顾彬:写作就是卡夫卡的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