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300字!说明白什么是「诱饵效应」:教你识别商家套路,避免日常被坑!
userphoto

2023.11.18 江西

关注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 113 期分享

本文共3400字  | 阅读需要5分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你出门办事口渴了,小杯饮料 5 块,中杯饮料 9 块,大杯饮料 10 块,你没怎么犹豫就选了大杯。

换季了,想买件秋装,看到夏天的裙子在打折,原价 500 的裙子,现价只有 300 元,几乎是半价了,结果你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条裙子。

再比如,好久不见的朋友给你打电话,说到你家附近办事,约你见面,吃饭席间朋友告诉你,他正在创业,希望能够得到你的支持,看着朋友带来的价格不菲的礼物,你犹豫了一下,从朋友那里买下了一套昂贵的化妆品。

这些场景你是不是都很熟悉?

大杯的饮料、两条裙子,本不在你的预算内,你为什么没怎么犹豫就买了?

朋友创业的化妆品也不是你需要的,你为什么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

这些事情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心理学现象--诱饵效应。

本文将会通过3400字,说明什么是诱饵效应,。全文干货,建议收藏后再仔细阅读。

什么是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也叫吸引效应、不对称占优效应,是商业上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诱饵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也就是诱饵的加入,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被诱饵帮助的选项被称为是目标,另一选项往往被称为竞争者。

 诱饵效应其实就是利用人们的某种心理,通过给你一个诱饵,让你做出符合对方希望的选择。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诱饵效应的存在。

经济学人杂志曾刊登过一则广告,电子版 59 美元一年,印刷版 125 美元一年,印刷板加电子版套餐 125 美元一年。

在实验中,100 位学生中有 16 个人选择了电子版,84 个人选择的套餐组合,0 人选择印刷版。

单纯听到这个数据,你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实验之前的数据。

在没有加入印刷版选项之前,有 68 个学生选择了电子版,有 32 个学生选择了印刷版加电子版,价值 125 美元。

印刷版本的加入让消费者看到价值 125 美元的组合套餐价值更高,更划算。

而本身价值 125 美元的印刷板只是一个诱饵,并不是商家真正想要卖的东西。

商家的精明之处在于他知道人们买东西喜欢对比,在对一件商品的真正价值并不清楚的时候,人们会通过对比来确定它的价值,和原价 125 美元的商品比较,买一送一的产品自然更有吸引力。

消费中的诱饵效应套路

在日常的消费中,商家利用诱饵效应的情况非常多,那如何识破这些商家的小伎俩?

我们一起来看看商家都有哪些利用诱饵效应的套路。

(1)在真正想卖的东西后面,设置一个较差的选项。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条街上有两家衬衫店,营业额和客流量都不分上下,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主打不同风格的衬衫。

a 店经营欧美风,b 店是休闲风,直到后来新开了一家 c 店,这种模式才被打破。

c 店虽然和 a 店一样,卖的都是欧美风格的衬衫,但是它的价格却比 a 店贵了很多。

最后的结果是,a 店几乎包揽了所有的销售额,而 c 店也一直没有倒闭。 

后来人们才发现,a 店和 c 店是同一个老板相似但略逊色一筹的物品会让原物品更有吸引力。

这个 c 店就是老板抛出的诱饵。

(2)加上一个干扰项,让你选择商家设定的目标项。

这个套路是汽车销售中商家常用的套路。

举一个例子,顾客在 4S 店看好了一辆 30 万左右的中档车,选好后销售人员却告诉他,中档款需要提前半年预约才能提车。

建议从基础款和豪华款中选,对比之下,顾客觉得豪华款更合算一些,于是只有 30 万预算的人,花了 36 万买了豪华款。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当你给自己预设了中级款的价位时,往往很难下调自己的预期,选择低配置的车。

汽车销售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力,告诉顾客中档车没货,迫使选择加钱买豪华款,这个中档车就是商家的诱饵。 

 (3)套餐打包

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套餐,手机套餐、快餐店套餐、体验套餐等等。

举个例子,在麦当劳点餐的时候,看到菜单上列出的汉堡薯条单独的价格,在看到套餐,你会感觉套餐更合适。

最后的结果是,你明明多花了钱,还是开心的觉得占了便宜。

听了这么多套路,我想你可能会忍不住感叹一句,商家套路深呐。

面对商家这么多的套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

如何避免诱饵效应

我们如何避免被坑呢?

第一点,理智消费,不贪小便宜。

中国有句古话,贪小便宜吃大亏,越贪便宜的人往往最后越容易吃亏。

我有个亲戚,看到打折商品就忍不住想买,等到买回来才发现,其实很多都用不上,可是下一次打折还是会买,家里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扔又舍不得,留着还占地方。

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亲戚是购物狂。

其实不是,她就是,就是贪小便宜。

其实这个弱点很多女孩子都有。

商家就是利用了贪小便宜的心理,用打折的方式诱导他们剁手。 

 中国青年报社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接受采访的人当中, 84.5% 的人都有在双 11 囤便宜货的经历,73.3% 的人坦言自己有囤货后又后悔的经历。

这些囤货的人中,女性比男性的比例更高。

如果你也是喜欢贪便宜,一到购物节就忍不住买买买中的一员,给自己一点警告,不贪便宜,贪小便宜容易吃大亏。

不贪便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分享几个小妙招——

(1)买东西之前给自己列一个清单,需要什么买什么,如果这个东西短时间用不上,多便宜也不要买。

(2)不设置免密支付。

不管多少钱,支付的时候一定要输密码,给自己的冲动消费设置一个缓冲。

另外设置支付提醒,每次花完钱都让手机提醒你,你又花了一笔钱。这样的提醒能帮你给盲目的购物热情降温。

第二点 保持理性,不走捷径。

你看到的岁月静好也许只是一个诱饵,商家的套路再深也还可以接受,大不了多花点钱买个教训。

但是生活中有些坑,真的踩不得。

之前看到一个本地新闻,一个女孩抛下相恋 3 年的男友,跟懂她又多金的大叔走了,满以为自己捡了个便宜吊上了金龟婿。

却不知道自己是被别人吊了,莫名其妙就成了小三,被原配狠狠的收拾一顿后,还不好意思找人评理,只好打落牙齿活血吞,带着伤痕累累的心独自疗伤。

对于很多涉事不深的女孩子来讲,相比同样没有什么人生阅历,也没有经济基础的同龄男生,懂他们的心思又多金的大叔对他们自然有足够的吸引力。

被懂的喜悦,少奋斗 10 年的轻松,对很多女孩子都有致命的诱惑,也有致命的杀伤力。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伙伴朋友,给他们多一点提醒,好日子是自己一步步种出来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你看到的岁月静好也许只是一个诱饵。

当然,多金大叔未必都不好,但女孩子了解点套路,多长点心念还是有必要的。

如何利用诱饵效应达成自己的目标

生活也并不总是这么险恶,你也不一定总是成为别人诱饵下上钩的鱼。

诱饵效应也可以被你利用,成为你达成自己目标的工具。

或者,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利用诱饵效应,和你周围的人相处。

比方说有人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你想带个朋友一起,你一定会选一个跟你年龄相仿但是形象气质不如你的小伙伴一起。

或者你希望人周末陪你出去逛街,你会告诉他晚上回来给他做好吃的,还能让出电视陪他一起看足球。

再或者你想请微信群里的朋友帮你转发个朋友圈,你会先在群里发个红包。

你看,在男朋友选你和不选你之间,那个形象气质不如你的小伙伴,其实充当了诱饵,用他这个绿叶衬的你这个红花更红。

在爱人愿不愿意陪你逛街这件事中,做好吃的、让出电视陪他看足球,充当了诱饵,让他陪你逛街这件事有了更大的价值。

在微信群里的好友愿不愿意帮你转发朋友圈这件事儿,上红包是一个诱饵,抢了你的红包,大家会不好意思,感觉对你有了亏欠,那么帮你转发能更好的弥补这种心理的亏欠感,让转发的价值更大。

其实无论是用什么方式,诱饵效应都是利用了人们的某种心理,设置一个诱饵,当你吃到诱饵后,能够满足这个心理,从而愿意上钩。

这个心理可能是贪便宜的心理,满足自己欲望的心理,平衡亏欠的心理等等。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了,在别人给你递上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时候,或者让你轻松满足欲望的时候,能够更理智的抵御这些诱惑。

同时你也可以利用人们不愿意亏欠别人,凡事喜欢对比等心理,在想达成自己的目标时,给别人设置诱饵,引诱别人上钩,帮助你完成你的目标。

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消费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心理学现象,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是商家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通过一个干扰项,在商品之间制造出一个对比,凸显出目标商品的价值,引导消费者消费。

诱饵效应不止出现在商业中,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也会出现利用诱饵效应设置的陷阱。那么针对幼儿效应,我给大家分享了两个避免被坑的小方法:

1、理智消费,不贪小便宜。

2、保持理性,不走捷径。

同时巧妙运用诱饵效应,满足别人的某种心理,让别人帮你达成你的目标。

什么是底层逻辑?什么是顶层思维?3200字给你说明白!【升级版】

我们的一生,能有几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2800字!说明白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人们会没有主见,没有兴趣,没有斗志?

3600字!说明白什么是「巴纳姆效应」:算命“大师”们是如何忽悠人的?

3800字!说明白什么是「路径依赖效应」:为什么我们总是“走在老路上”?

5000字!说明白什么是「全流程优化思维」!真实世界的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Hiphop村 | 95后 | 互联网运营打工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鸟哥笔记作家
专注思维|思考|互联网等领域干货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诱饵效应
节假日买车真的便宜吗?揭秘4S店套路,买新车不要贪小便宜
套路一个又一个!网上买手机,这些隐藏的陷阱千万不要踩
屡试不爽的“诱饵效应”
菜导日日谈|又买买买?其实你中了商家的套路!
如何在超市与商家斗智斗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