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外游子】故乡的那一抹蓝天

【作者简介】

雷保东,生于1969年,孝义旧城楼西村人。孝义中学毕业后曾就读于重庆大学。工作历经晋南5447兵工厂等,现工作于江苏苏州外企。居于苏州园区。业余见山见水,尤喜欢民国文学,零星点滴随性写些文字,感怀人生,感恩遇见。

去年10月临近送暖气之前,听弟弟说父亲旧城老宅要煤改气了,以后做饭取暖都要用天然气。工作人员说这是政策: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项顶层设计的惠民工程终将造福家乡的父老乡亲,感谢了,我的国!

不记得从九十年代末那天起了,孝义的蓝天逐渐被灰曚曚的尘埃终日笼罩,不见真容。好好的天气, 空中会突然散落黑色的小碎片,村民们知道这些碎片是伴着滚滚的烟雾从高烟囱中裹着风儿飘来的,无意邀约, 无法拒绝。我们村子附近方圆五公里被一众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烟囱层层包围,早晨一起床出门就有一番腾云驾雾的感觉,村里老百姓播种的农田逐步消失变为工厂用地,炼铁厂,洗煤厂,焦化厂,铝矾土厂, 如雨后春笋般在发展。黄土地变身为灰土地,灰土地变身为黑土地。我们村还是属于城关现在称为中阳楼街道,据说西部矿区还有更多的煤窑在星火燎原,攫取财富,几何级数般在增加着GDP。那时候老家的人不敢穿白衬衣白球鞋,出去兜一圈,满嘴的牙碜。企盼下雨,下雨了又是酸雨土雨,落在衣服上,有时一个圆点一个圆点,像极了一枚枚小圆图章。那时春节带小孩从江苏回去一次后他再不想回了,说是脏,不干净,咽喉痛,饭菜也不适应。家里面窗台上炕上母亲一天用抹布擦几遍都不得净,更不要说刚墩过的地上一踩一个黑脚印了。2008年才到上小学年纪的侄女子来苏后喜欢在墩完的瓷砖地上踏步,率真的说你们这里好,地上踩不下脚印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六七年前吧,那年五一回去,弟弟骄傲的带着我们一家人游览了胜溪湖湿地公园,踏遍九曲十八桥,有平静的湖水,绿草如茵的湿地,烟柳婆娑,苍松翠柏。夕阳西下时,胜溪湖中日月相映,互为争辉的丽景赏心悦目,沁人心扉。据说这是时任市委书记派考察团到苏州学习后临摹而出的杰作。我们这些归来的异乡人不知道这十来年光景家乡发生过何种治污的事情,但是洞悉到一定经过家乡人的壮士断腕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艰辛努力。记得有好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喜欢读前中央台著名主持人柴静的《看见》,这本书以它的前瞻性和社会使命感引起了多少有识之士的共鸣!她在文中有一章名字就叫做“山西,山西”,里面提到了有个孝义小姑娘王慧琴,当年都没有机会去看到星星白云,看到蓝天也是一种奢望。柴静采访时是2006年,那年6岁,如今她应该19岁了,不知道她是哪个村的,有没有上大学,有没有看到那片蓝天,享受那片净土。村子旁边的文峪河有没有恢复她姣好的面容,流出她哺育孝河儿女的乳汁。这些虽是问号,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善。现在回到老家,空气中早已经少了那种咽喉被烟雾灼烧的感觉,驱散了那种不能穿不耐脏浅色衣服的心理畏惧。我这辈人求学时没有学习过雾霾为何种名词术语。但对于现时的社会来讲,PM2.5指数监控早就习以为常了。鸟语花香,水流淙淙,蓝天净土才是实实在在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我们今后应该不需要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的创意去推广PM2.5,家乡的蓝天白云终将从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全身脱颖而出,家乡的黄土地不再需要用黑黑的煤矸石铺就。我们也不再需要以豪情万丈的保卫黄河保卫长江的悲情去保卫蓝天保卫净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片蓝天孕无数白云。

春日的脚步款款而来。那抹蓝天,那方净土,留在你我心间,筑就永安人的希望和未来。

雷保东于姑苏    2019.02

作者其他作品:

    【孝义人在苏州】乡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蓝天白云,高楼上的一方净土!
蓝天,白云,净土
地球上最后的一片净土
谢昕明/高山净土---卓西牧场
吴婆的净土,死前悟两子的前生 清朝时,苏州人吴婆,年纪七十多,从
海阔天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