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返乡上坟祭祖随感│身尚不安,魂可宁乎

返乡归京,心中颇不宁静。多年来未曾在此一时节返乡,这次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纷纭驳杂,竟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

 

1959年,父亲梁和平与父母、姐姐合影

当此时节,最重要的自是上坟祭祖。自打记事起,上坟祭祖这事儿就显得很特别,那时我们一家还在宁夏盐池县,每逢清明,父亲就开车带着一家人到县城东边的空旷之处,在地上画一个圈,上边写上爷爷梁吉瑞、奶奶刘玉梅的名字,然后烧纸钱,边烧边说:“爷爷拿钱来,奶奶拿钱来。”烧完朝东跪下,磕三个头。彼时,我们只知道远在山西孝义有从未谋面的爷爷和奶奶已经往生,一家人只能在异乡遥祭先人。

(图2)旧尉屯村门牌号

自宁夏回到孝义后,我才有了到墓地上坟的经历。记得上一次清明返乡上坟祭祖,那时坟地还在旧尉屯村的家田,而这回却到了上栅村的公坟。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我们每次都要上梁家、姚家两家的坟,这事儿说来话长,简言之,从生物学基因序列来讲,我属旧尉屯村姚氏一脉,但在家族传承上,我是梁家的子嗣。对此,我曾撰文《我的父亲有几个爹》(《孝义文艺》2015夏之卷)详述其情,在此不赘。

关于梁家,据《旧尉屯村志》之《梁氏系谱》载:“梁氏近代先祖为梁开宇,祖籍下栅乡王马村。大约于清朝末期,由先祖之玄孙廷相迁居旧尉屯,至今已延续三四代了。”听父亲讲,五世梁廷相从王马村迁至旧尉屯村,曾在上等地王台地买地十亩,去世后即葬于此,长子梁吉瑞及其媳刘玉梅殁后继之。第一次迁坟时在20114月,事因市级大型企业用地,所迁之地是由梁廷相所购的下等地老河湾,共八亩。第二次迁坟时在201812月,又因村籍民营企业和已驻大型企业扩厂之需,由老河湾到了上栅村的公坟。八年之内,两次迁坟,且不说后人为此大费周章,只说这入土的先人受此“礼遇”,身可安、魂可宁乎?

(图3)姚心宝主编《旧尉屯村志》

封面图即为真武庙

姚家祖坟,据《旧尉屯村志》之姚守印主笔的《新编“姚氏族谱”》载:“姚氏老祖坟茔在村西北的洼地里,洼地为南北畛,有地四十亩,老祖坟占据北半畛。因始祖过世后回到原籍姚家山安葬,所以,老祖坟地以二世尚保立祖,共埋葬五世人……老坟茔先后埋葬了五世人共计五排之后,茔位满额。第七世人过世后都必须新经坟地……总计洼地老坟茔共有坟丘四十五座。现只剩七世姚瓆坟丘一座存世,并有石桌一块,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其余四十四座坟丘都已削平,荡然无存。”由此可见,从二世姚尚保到十世诸人,坟茔位置清晰。又载:“老坟地安葬完第十世后满额,故十一世在下栅道六亩地里新经坟,并招魂十世文秀立祖。因招魂墓占了一排位置,所以只安葬了四世人,他们是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连同招魂墓也算五排。有坟丘三十六座。现文秀墓坟丘还在,并存有石碑一通,保存完好,其余坟丘都已削平。”于中可知,从十世到十四世,坟茔秩序井然。

(图4)清末民初,姚士湛弟兄三人合影

“招魂”,乃民间风俗。所谓人有三魂七魄,在肉身萎顿之后,必有寄存之处。将故去之人的魂魄与尚在阳世的活人建立一隐秘关系,是为招魂之意。屈原有《招魂》一文,乃借民间招魂风俗写成,内有: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何为“君之乐处”,“魂魄离散”是何情形,缘何召唤“魂兮归来”?43日,在初次到上栅村上过新坟之后,在被圈集的众多坟堆和如赶集般的祭奠人群中,我看不到逝者被有尊严的“安排”、祭奠者井然有序的祭祖,我也不相信在遭遇坟茔频迁之后,逝者、祭奠者觉得这是“乐处”,更不会认为这些远离故地的众多亡灵的魂魄不会离散、逝者和祭奠者能够产生灵魂沟通。

(图5)真武庙 梁建华绘

今日,如果过吴汾路,立于尉屯村北侧的真武庙(俗称北头庙)十分显眼,已成过往行人的路标。此庙为尉屯村现存最为完好的“十庙”之一,其中,“东内壁镶嵌着一块青石碑,载有姚家六世姚辑圣与武、梁家修水渠情况。”此碑乃康熙十年(1671)四月初十所立,是孝义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与水利相关的碑刻,《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孝义市卷》未收录,甚憾。据《新编“姚氏族谱”》推断,旧尉屯姚氏始祖姚岐“约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吏员身份从姚家山村迁居尉屯村”,距今已近五百年矣。

姚家六世姚辑圣与武、梁二家修水渠碑刻

五百年来,祖坟依规而列,安安生生,从未有过迁移腾挪之虞,然十年之内竟然二迁,如果说老坟“削平”尚未破坏坟茔秩序,可今日所见公坟中坟茔排列如算子,宗族秩序尽失。公坟中,有将空旷之地圈出以作安葬、预留之用者,有在窄小之地将棺木放入墓坑掩土而葬者。然不管何种安排,都要面对一个事实:前人魂魄已离散,后世如何召唤“魂兮归来”?

(图7)旧尉屯村龙天庙正殿及耳殿

如今,旧尉屯村已如废墟一般,原先颇为可观的“十庙九钟”之胜景颓败将尽,祖坟又是这般模样,就算有意愿解甲归田、造福桑梓的村人,面对此景,谁能不生哀悼之心?

(图8)旧尉屯村龙天庙背后

去岁回乡,见村中屋舍倾圮,庙宇破败,感慨之下,曾撰《山西孝义尉屯村“十庙九钟”今何在》一文,文末写道:“今日吾辈尚能站在龙天庙中俯仰兴叹,若再不施以援手,只怕此庙苟延残喘不到下一个雨季。”孝义先贤、教育家冯济川曾言:凡老年人如风前之烛,大风一扑即灭也。古庙如老人,过不了多久,雨季就会到来,此庙能安否?

(图9)1964年,在龙天庙

庆祝“六一”文娱演出合影

作为晚清山西首批留日学生之一的冯济川,留学之时正值日俄战争,他曾慨叹:“天下事,全在人为。我中人一一委之天数,岂不误乎。当此弱肉强食时代,若不振奋,恐终亡国也。”大清国如是,何况一村?

(图10)2007年,旧尉屯在外人员

清明祭祖聚会留影

作为旧尉屯村人,我想谁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村子消亡,在古村危难之际,村人们如果能够振奋起来,村籍在外人士也能加以协助,为列祖列宗几百年来滴洒过汗水、交付了血肉的这片土地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努力,也可心无愧怍,否则每年祭祖之时必为羞愧、耻辱所萦,这样的日子可以心安理得地一直过下去么?

作者介绍:梁毅,生于宁夏盐池,祖籍山西孝义旧尉屯村。媒体人,策展人,午夜美术馆负责人。策划有迪特里希·朋霍费尔作品系列图书、“回望傅山——十二家书法展”,及“刀下留人——营救贾敬龙书印展”“一笔一笔地救出自己——书贾敬龙诗作展”“养吾浩然之气——祭送贾敬龙诗书画展”等微展。微信号:ybxcl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博探针|梁思成林徽因夜过之地,孝义尉屯村“十庙九钟”今何在?
《玉》:人丁贤否(二)再见坟茔
孝义兑镇后庄村
清明记事诗4首
换个角度看古村(镇)尉桥
手相看祖坟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