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子 | 沉痛悼念张鸣琴先生千古

每晚9:10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这里等你

作者:叶子

因为鸣琴,我才喜欢上晋剧;
因为晋剧,我们更怀念鸣琴!

我真正接触晋剧鸣琴腔是在1978年,因为那一年孝义请来晋中青年剧团的戏,在东风剧院一连演了十天,我就看了十天。当时我姐是东风剧院的会计,负责卖票,得天独厚,所以我能天天坐在孝义东风剧院1排1号近距离观看欣赏张鸣琴、侯玉兰这两位孝义籍晋剧表演艺术家的明星大戏。《下河东》《十五贯》《芦花》也是从那年开始喜欢上的传统戏剧。

张鸣琴的鸣琴腔和侯玉兰的嗨嗨嗨那戏唱得真是叫绝,东风剧院场场爆满,掌声此起彼伏。好多戏迷为了能买到张鸣琴大师的戏票,半夜就在剧院大门外开始排队等待了。即使是站票,那也是一抢而空。买不到站票的,坐在剧院外边听戏的也是人山人海呀!
她做工自然,招式贴切,刻化精细,神、情、言、色皆有分寸。在唱腔上,吸收丁派神韵,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遒劲于喷口,端庄于行腔,清晰于咬字,通达于腔势,唱人物、唱感觉,重音色、重声韵,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纯朴节律和氤氲万象的自然美,被誉为丁派须生中的“鸣琴腔”。远近闻名的拿手戏有《十五贯》、《芦花》、《下河东》等。在中南海演出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誉。
解放后崛起的一代明星,大抵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艺德馨香,这是最令人难忘的。

张鸣琴,女,晋剧须生。山西孝义大垣村人,是孝义桥南杨禄光的爱人。原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曾任晋中晋剧团演员、团长。晋剧界认为张鸣琴是继丁果仙之后少有的晋剧好须生之一。
主要成就:开办鸣琴艺术学校
代表作品:《十五贯》、《芦花》、《下河东》
人才培养:张鸣琴十分关心晋剧的发展,为晋剧培养出了不少的接班人,都已闯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其弟子也在山西晋剧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是弟子也同是女儿的杨红丽(小鸣琴)获中国戏曲“梅花奖”,国家一级演员。另外几位徒弟有:国家一级演员、杏花奖获得者侯刚英(榆次区晋剧团);第21届上海白玉兰奖、杏花奖获得者荣爱梅(山西省晋剧院二团);徒弟王改玲(晋中小鸣琴晋剧团)。同时,张鸣琴开办有鸣琴艺术学校,从娃娃抓起,为晋剧事业再创辉煌做出自己的贡献。

惊闻张鸣琴先生仙逝好难过,鸣琴之绝唱,晋剧之损失。孝义人民感念您,三晋大地痛惜您!愿大师一路走好!
困河东悔恨交加帝王曲唱红京城
見都堂为民伸冤清官谱绝响音频

连理禄光好人生琴瑟和谐桥南人家处处夸
联袂玉兰美艺术鸾凤齐鸣孝河儿女时时骄

沉痛哀悼张鸣琴先生千古
含悲忆名伶满口音嗓伴鸣琴,琴悠音美万人迷醉
忍痛悼宗师优腔鸣琴创始人,人逝腔传千古流芳
孝义市戏剧界同仁 敬挽

沉痛哀悼张鸣琴先生千古
含悲忆名伶满口音嗓伴鸣琴,琴悠音美万人迷醉
忍痛悼大家丁门旗下创琴腔, 腔优韵柔千古传唱
敬挽

孝河之水,育一代翠鸣优伶红满三晋
天际来音,哭百年瑶琴骄子响彻梨园
       一一痛悼张鸣琴先生(桥南)

沉痛悼念张鸣琴先生千古 
润莲坤扮生,汾平介孝红。
承丁创新腔,三晋好名声。
晋剧下四川,新艺担重任。
唱进中南海,轰动北京城。
孝义好儿女,传徒在晋中。
退休廿五载,艺校育新人。
今闻忽作古,三晋共悲痛。
余音绕极乐,九霄响鸣琴。
                                       ——日月明


力拔山兮气盖世——郭秋香
徐素萍 | 我们身边的《红楼梦》

若喜欢,请推荐给你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剧艺术家侯玉兰享年84岁
晋剧全本《嘉靖宫变》二本 《小王遇难》 上 杨红丽 山西晋中小鸣琴晋剧团[流畅]
晋剧《芦花》张鸣琴 值得看!
晋剧《芦花》全本张鸣琴
晋剧 《芦花》张鸣琴 值得看!
著名晋剧演员——侯刚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