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讷传——为纪念讷公诞辰五百周年而作

往期回顾 

·  在西藏江达走过的日子

·  恩师厚望铸吾生

赵讷,字孟敏,号阳谿子。文水县章多村赵氏立祖。生于明正德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521年7月28日,父思商,母田氏。嘉靖十九年(1540庚子科中举,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中进士。历任保定府定兴知县,扬州府江都知县,刑部主事,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官至中宪大夫四川保宁府知府。
己未科中进士后,初授定兴知县,嘉靖三十九年(1560)到任。时值大灾,“适岁不登,民更重困”。“公下车询民疾苦”,“赈饥有法”。作《职官题名记》,劝诫僚属注重名节,“为民兴罢利弊”,清正廉洁,曰“乞丐之贫,有耻不义之食,娼盗之富,不列生民之伦”,“县官虽卑贫非乞丐,若贪昧其间即娼盗之不若”。公始议创修县志,命人载笔成书,为后来修志之蓝本。
嘉靖四十年(1561)调任江都知县。“甫下车即为文谕僚吏,其大指皆宋真德秀谕长沙僚属文也”,主要内容是“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事在官,是非有理,轻重有法,不可以己私而违背公理,亦不可枉曲公法以徇人情”等。
江都临长江,通运河,水网密布,虽有专司水务官吏,但此有关民生大事,公十分关切,一再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自己权属范围内尽力兴利避害。
嘉靖四十一年(1562),“久旱无雨,漕河淤浅,运道艰难,商贾舟船尤为滞塞,薪米涌贵,民不聊生”,公向上司提出利用潮水涨落的规律,引江水入河,以济运道的具体办法,“如蒙准禀乞行,江都仪真二县转行各该巡司闸坝官吏”实行,“不过三五日间,河水渐增运道有济,公私之间实为两便”。
漕河故与江连,河地势略高于江,除筑一线拦河堤外,又设浅坝十一处,“以蓄泄其水,为护堤之计也”。公到任后,议定措施,加强各“浅”厅庑、井亭、旗鼓等设施,储备草木等抢险物资,强化浅长、浅夫之责,解决其“工食不敷量”之虞,以确保河堤之安全。
“时河堤善崩,运道湮塞,有议开花园港建闸以泄水者,公曰不若浚白塔河便,于是白诸监司,谓浚河工省而利博,建闸费夥而事难。监司韪其议,从之”。合理化建议得以实现,功在其时,利在百姓。
“公警敏有吏干,政务大体多所兴革,尤留意里甲。先后裁缩公私诸费不翅数百千计”,执政为民,兴利除弊,尤其关心基层群众,裁减大量苛捐杂费,减轻人民负担,受到邑人赞许。
“兴化故苦赋重,会执政为兴化人,欲分赋诸邑,私庇其乡。公独先诸州邑吏上牒,当道力争,其不便状言甚剀切,事竟得寝”。为了不使江都百姓增加赋税负担,公不畏权势,带头上牒反对,表现了高尚的品德,深受群众爱戴。
江都以附郭无志,公始修《江都县志》。撰写《江都县署题名记》。创建名宦祠、乡贤祠,重修罗令祠、夏禹王庙、马神庙,移修敬一亭,勒御制敬一箴、宋儒五箴。
嘉靖四十三年(1564),户部侍郎南充王廷所辑《薛蕙遗书二卷》书稿送江都付印,讷公阅后,“见其中议论折衷于异同之间”,随写了《刻西原薛先生遗书后叙》一文,讲述了自己关于“异”和“同”、“是”与“非”的观点和态度。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对“是”与“非”要作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薛蕙号西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夏,公自江都赴京考绩。由于政绩卓著,皇帝勑命加封。文曰:“奉天承运,皇帝勑曰,国家简任贤俊,厯试之亲民,所以博习其才,猷审观其志业也。然非卓异之士而能有誉者寡已。尔直隶扬州府江都县知县赵讷,奋跡甲科,授官宰牧,学优饰治,才足理繁,节浮费以苏民,秉实心而敷政,官箴恪谨,屡列荐章,兹既迁秩矣。而所司疏尔考绩当陟之阶,特授文林郎,锡之勑命。夫士砥名行,未尝不锐于始也,尚思毖飭,毋替初心,嗣有登崇,不尔靳也,钦哉。   勑曰,臣有事君之功,妻有从夫之义,故録贤劳于国,必推宠命于家,所以重大伦垂世劝也。尔直隶扬州府江都县知县赵讷妻宋氏,夙闲女诫,恪守妇仪,克相厥夫,业官底绩,兹当奏课恩贶并隆,特封尔为孺人,敬承象服之荣,益励鸡鸣之戒。 嘉靖四十三年七月二十日”。同时擢刑部云南司主事。
公离任既去,江都人请镇江副使邬绅为之著文,勒《去思碑》,称颂公之功德,表示去后留思之敬意。在《江都县志》和《扬州府志》中都为公立传。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七月,因父思商君病故,回家治丧服孝。隆庆二年(1568)起复户部,差管徐州仓,任户部徐州仓分司主事。“发蒙银,修吕梁洪桥”。仓出盈余,公一不中饱私囊,二不用于进贡上司,心系百姓,用以修桥,实属善举、壮举。隆庆三年(1509)应丰县知县尹梓等恳请,为新修《丰县志》作序言。隆庆四年(1570)六月任期满回京,任户部员外郎,后任郎中。由于明廷档案,尤其是各部档案,存世很少,具体情况不详。
万历二年(1574)仲冬出任四川保宁府知府。“视事三月,移檄请归”,“四乞致仕”,万历三年(1575)夏“解印还山”。“奉旨致仕,归家宦囊甚薄”,“束带无饰金银”。一代名宦,两袖清风。六月,在《宝善堂稿后序》一文署名“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保宁府事前户部郎中奉诏还里阳谿子赵讷孟敏甫顿首书”。
辞官回乡,居家二十余年,博览群书,著书立说,颐养天年。“秉性俭约,不治家人生产,嗜读书,寒暑不辍,于学无所不窥,不立门户,教人以孝友为宗,实行副之”。“德望、文学卓冠一时”。著述甚富,刻《语录诗文》三十卷、《赵孟敏集》三十卷、《归田稿》十卷、《中阳独断》二卷、杂著纂次七十八种等。今已发现存世的文章十余篇,诗词三十余首。还有寺庙碑记以及为他人撰文、或书丹、或篆额的墓碑多处。
公先娶宋氏,有疾,再娶李氏。有二子,长守安,次守寀。有女适资政大夫兵部尚书霍冀四子霍锺琳。万历二十七年(1599)逝世,享年七十九岁,门人私谥文直先生,入祀乡贤。《孝义县志》记载:“乡祀名儒坊为赵讷立”,“乡贤祠在棂星门内”,“进士坊在县巷口”。
讷公平生与两位老师关系甚密。一位是他义父赵廷松,另一位是孔天胤。两位都是德高望重,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学识渊博,著述甚富,在官场和文坛上很有声望之人,且都与思商公有交往。
赵廷松(1495-1557),字子後,号俟斋,明温州府乐清县人。嘉靖二年癸未科进士,官至山西左布政使。讷公何时拜先生为师,为义父,无明确记载,但从有关史料推断,应在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正月先生到山西任按察司佥事后不久。讷公嘉靖四十一年(1562)九月在《敝帚集》序中写道,先生“越丁酉,稍迁至山西按察佥事,抑强宗之不法者,而并、代健讼之风顿变。暇则崇文兴教,廷士而训迪之,即余之不才,亦在所不弃”。“余不类,自公佥晋宪时,辱公教育之泽,真有出于寻常行迹之外。蹉跎至今,四十无闻,盖业已愧于生前,不知何以酬之于死后也”。嘉靖十九年(1540年)春,先生受馋离太原“回籍听候”。当年庚子科乡试,讷公中举。
嘉靖三十一年(1552)春,先生再到山西,任山西右布政使,寻转左。次年三月,先生五十九岁时,由于积劳成疾,请求致仕,专差义男赵讷上《乞骸疏》。还乡归去时,“三晋士民,扶老携幼、遮道泣挽,至车不得行”。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月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嘉靖四十一年(1562)讷公任江都知县期间,整理先生遗著,刊刻《敝帚集》,并为之作序,检校。在正文各卷头题“敝帚集卷几”,署“东瓯赵廷松撰”,“门人孝义赵讷校”。
孔天胤(1505-1581),字汝锡,号文谷子,明汾州文同里百金堡(今属文水县)人,嘉靖十一年壬辰科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官至河南左布政使。约在嘉靖十八年(1539)前后,讷公拜文谷先生为师,经常随侍先生左右,接受先生指导,受益匪浅,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中进士。讷公对先生十分敬佩。他写道“吾师文谷先生,宣圣之裔,帝室之甥,忠孝著于家邦,德业超于远近”。“先生抱道于河汾之间,周流于秦越燕赵伊洛之表,讲学以正心为本,论文以躬行为先,严教以约浮而不纵,敦仁以绥穷而不猛,节冗以理财而不滥,奋忾以饬武而不玩”。隆庆五年(1571)他还写道“讷从先生门下三十余年,窃见其居家孝友,与宗亲仁让,处乡党交礼厚”。讷公为能有这样一位高师而骄傲,而先生对讷公很赏识,为能有这样一位高徒而欣喜,溢于言表,见于诗文。
文谷先生文才卓冠,著作甚富。他的诗集自名为“渔嬉集”,由讷公作序,每岁刻一帙,各集之首署“门人赵讷校”。但先生不愿意“以文示人”出文集。讷公为了使先生的诗文流传于世,向先生呈《请刻文谷先生全稿书》,后经先生应允,即与先生之弟积极筹办,为文集作序,核校并捐俸资助。《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有孔文谷先生上述文集和诗集。其中有关我赵家先人的诗文和讷公写的诗文多篇。在先生为讷公祖父、父、母撰写的墓志铭中,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卒时间,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孝顺父母、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帮助亲友、待人处事等事迹。尤其是记载了讷公以上七代先人的传承关系及其事迹,为我赵氏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家族史资料。
讷公在外任职期间,师徒二人彼此牵挂,书信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思念之情。讷公回家省亲,总要去看望先生,过生日寄诗书祝贺。嘉靖四十四年(1565)思商公卒,先生为之撰墓志铭。讷公丁忧期间,将自己与先生自嘉靖十九年(1540)到隆庆元年(1567)二十八年间“赠答寄忆而作各如千篇”诗歌,编为《汾上讲余录》刊刻成书,先生为之作序。隆庆二年(1568)讷公起复,任户部主事,次年,其诗文集编成,先生为之作《阳谿集序》。《阳谿集》又名《赵孟敏集》。隆庆五年(1571)四月,讷公母亲去世,先生为之撰墓志铭和祭文。讷公在家丁忧期间,刊刻石屋禅师的《山居颂》,并名之曰《云林清籁》,先生又为之作序。万历二年(1574)讷公起复,任四川保宁知府,先生作诗相送。次年致仕回乡,先生又作诗《喜保宁太守赵公还山》,并亲往孝义看望。当年先生七十一岁,讷公五十五岁。此后二人有更多的时间相聚。万历九年(1581)先生逝世,享年七十七岁。讷公为先生撰墓志铭,十年后再撰墓碑,对先生一生业绩作了精辟阐述。
讷公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家教,“幼学神敏,渊允夙成”。及长,又先后得到两位高师的教育指导,见多识广,博学登科,著述甚富,在官为名宦,居乡称隐士,业绩载入史册,德高望重,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为世人所敬仰。
讷公第十七代长孙 仰圣
依据已有史料谨撰
公元2021年3月
更多人在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第一部江都县志创始人赵讷
明代“襄半朝”“六尚书”“七尚书”简介
明朝潮州府文进士列表
(41)明朝滨州各县考取进士166名,您祖上可曾高中?
明清两代故城出过哪些进士?
莆田黄石小横塘彭氏名人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