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底捞,阳光背后的一抹阴云

早在今年5月,海底捞就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8月16日,海底捞通过港交所聆讯,一切顺利的话,9月份就可以在香港上市了。市场估计,海底捞上市后的定价区间为90亿~120亿美元。

然而,对海底捞而言,上市可能也是不得不为之;进而言之,海底捞上市之日,恐怕也是真正的危局揭开帷幕之时。



01


狂奔下的博弈


“海底捞为啥要上市?”


有很多猜测,其中需要大量资金开店是最关键因素。(延伸阅读:海底捞为何要冒着破发的风险上市?


餐饮老板会想,海底捞生意那么好,还会没钱?


以前的海底捞是用赚的钱店滚店,虽走得慢但稳,所以风险极低。


2017年以前海底捞共计320家(国内296家国外24家),其中近一半的店都是集中在2014—2017年开的,这4年开的店数量跟海底捞过去20年的总量差不多。2018年也就是今年,他们计划开200家左右。


△ 海底捞火锅门店分布(图片来源:招股书)


按照海底捞招股说明书,每家店筹备费约900万,意味着今年需投入资金近20亿去完成目标;而海底捞去年的营业额突破100亿,但净利润才11亿左右,完全无法支撑其目标。



要么民间融资,要么上市融资,这不是小钱打闹,还有后期持续的资金需求。


而这场博弈下最大的变数就来自于“海底捞品牌价值”。


我三年前写了一篇《激荡30年:洋快餐在中国为何从标杆沦落到挣扎》,其中第一条就写到“洋快餐不再洋气”,品牌价值的下跌,导致顾客对品牌的粘性大大降低。海底捞目前的财务数据中,最大开销是30%的人力成本,而远远低于同行的是4%左右的租金成本(餐饮平均是15%),这其中10%的巨大差异性就是品牌价值所带来的。


回想下,跟当年肯麦必几乎类同,大量的免租贴装或低廉租金,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猪来买单的游戏,前提是你必须一直火;但随着门店大量增多,品牌价值(稀缺性)必然降低,两年前的海底捞几乎家家排队,而到如今已经有很多店不排队。


△ 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排队盛况


现在洋快餐顾客门可罗雀


我观察了五六个城市,海底捞选择门店的策略几乎都是二三四级商圈或购物中心,几乎很少有一级商圈门面,我不知道是因为这样才能确保租金的优势还是对品牌过于自信,但我却认为这是个巨大的隐患。好商铺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你不占领就给对手机会,反观小龙坎、大龙燚、巴奴等品牌,几乎都是占领高地建立品牌优势。


京城核心区域朝阳门外唐悠购物中心巴奴火锅


任何品牌都有高潮低谷,随着门店增多,稀缺性减少,海底捞接下来的巨大隐形风险就是这些偏远的门店,一旦海底捞的神话不再,那么廉价的房租就可能变成下个品牌了。现在喜茶、奈雪の茶在物业方面很多都优于星巴克,物业方很现实,只要最好的不要对的。


这是场狂奔下的博弈,海底捞需要资本加持开始疯狂开店,通过门店数量拉动业绩,而门店的增多或许会破坏其核心竞争力(品牌价值)。如果有一天海底捞不再排队,那么一切的隐患就随之而来。


02


产业链的紧箍咒


五年前,海底捞开始实施阿米巴模式,将组织拆分成六个独立公司,其中较有名的是“供应链蜀海、人力培训微海和酱料颐海”。这一套拆分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负担,又能实现自主创业的独立性,能更好实现产业帝国梦。



但,问题来了——


几年下来,虽然各版块独立自主运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颐海也成功上市,但其所有子公司目前的60%~80%的业务营收都来自于海底捞餐厅本身。


2017年海底捞从颐海购买26亿元食材,从蜀海购买9亿元酱料,支付微海3500万元人力咨询费等……


△ 颐海国际的海底捞关联收入


△ 颐海国际海底捞底料关联销量稳步增长


△ 颐海国际海底捞关联底料平均售价


在供应链和食品酱料的行业里面,蜀海、颐海还是个新兵,太多世界巨头和国内大企业布局在此,而餐饮行业也有个“同行相轻”的心理,就是我可以佩服你但不愿跟你合作。


当海底捞布局产业链的时候,其实也在给自己上了把枷锁、戴了个紧箍咒,因为“大哥”海底捞火锅店成了绝对性的客户,这些小弟们要继续活下去,必须依赖大哥的强大,所以“大哥”需要更多的门店去支撑这个产业航母。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海底捞疯狂扩张的原因,但至少是关键因素之一。你必须开更多的店,才能支撑旗下六家公司的业务来源,才能保持这个产业链顺畅;但一旦海底捞门店不排队品牌价值下滑,房租红利期一过成本上涨,那么对于海底捞来说,危机将真正来临……


03


海底捞模式是代表先进?


海底捞、老乡鸡这两家餐饮知名品牌都在做类似的一件事——“自产自销”,老乡鸡是从养鸡起,到生产加工再到门店销售,海底捞也类似。


有句话“要喝牛奶未必要养牛”,相比较,我更欣赏麦当劳肯德基这类运作模式,“聚焦自己的核心领域,扶持专业第三方,特许加盟制扩张”。


海底捞依然是我心中认可的国内唯一的九段餐企,但也希望决策层能预判到未来的风险,多少知名大牌常常都是在最高潮的时候埋下了隐患,最后成为致命一击。


而对于海底捞的建议,我认为海底捞下一个阶段应该思考品牌矩阵的建设,相比较自主创建我更推崇投资或并购有价值的火锅类品牌,一方面强化火锅业占位,另一方面扩张产业链营收。


提前恭祝海底捞成功上市,开启新纪元。


【本文作者:曾晖,食干家餐饮品牌咨询机构董事长,公众号“曾晖策餐饮”(ID:zhccy86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底捞也撑不住了,25年来首次出现亏损,遭遇滑铁卢?
画布Canvas: 海底捞投资价值分析
三年涨十倍,海底捞的小弟成为了港股通的“半年牛股”
开火锅店几个月能回本?深度解析海底捞、呷哺们的生意经
微念入局餐饮供应链,螺蛳粉赛道迎来新变量?
海底捞年收入100亿 一个以市场扩张为战略的火锅店有什么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