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伤寒论11-15条冠名法及各家论述

《伤寒论》第11-15条原文

【第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冠名法求索》

【第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按】

1.以“病人“为名冠之,乃泛指百病,无论外感内伤,皆涵盖其中。

2.此为真寒假热之鉴别。但以欲近衣与不欲近衣为鉴别指征,并不准确。真热假寒者,因热郁于内,阳气不得外达,外失阳之温煦而恶寒,亦欲近衣。阴盛于内,虚阳浮越于外,身热并不欲近衣,欲卧泥地,欲入井中,后有医案为证。

寒热真假当以何别之?脉也。真热假寒者,火热郁伏于内,脉当沉而躁数,重者,脉沉、细、小、涩、迟乃至厥,其中必有一种躁动不宁之感。阴盛于内阳浮于外者,脉浮、大、数,然按之虚,以此别之。

3.舌可靠吗?不准,需以脉解舌,真热者,多舌红绛干敛,然亦有胖淡者,如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此热邪耗血动血。假热者,舌多胖淡,然亦可红暗绛紫干敛无苔而裂者,因阳虚血凝而绛紫,阳虚不能蒸腾津液而舌干敛无苔。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按】

1.本条为典型的太阳中风桂枝汤证,故以“太阳中风”为名冠之。当具备第2条的特点:“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2.脉“阳浮而阴弱”

阴阳有二解,浮为阳,沉为阴;寸为阳,尺为阴。此脉乃指浮沉而言,此即“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之浮脉。若以寸尺解阴阳,则寸浮尺弱,乃肾虚阳浮于上之证,非桂枝汤所宜。

阴弱,乃沉取所见,示里之正气已然不足,此正是虚人外感之脉,桂枝汤的作用乃扶正祛邪,安内攘外。

3.为何发热恶风寒

正虚受风,阳气浮于外致发热、自汗。正虚,风邪乃入,致恶风寒。肺合皮毛,皮毛受邪,肺气不利,肺窍不通而鼻鸣;胃气上逆而干呕。

4.桂枝汤,轻补阴阳,有外邪者,扶正祛邪;无外邪者,调补阴阳,虚劳八方,皆桂枝汤加减。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按】

1.本条是以头痛为主的不典型的桂枝汤证,属太阳病范畴,故以太阳病为名冠之。

2.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风邪外袭,经脉不利,故头痛。

3.阳经皆有头痛,何以知为太阳中风?脉浮弱,且发热、汗出、恶风,故知之。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按】

此条桂枝汤证兼经输不利,予桂枝汤加葛根,何不称太阳中风,而曰太阳病?

桂枝汤证本应汗出恶风,本条何以加“反“字?合观第31条则自明。

第31条云:“太阳病,项背强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葛根汤是桂枝加葛根汤中,更加麻黄三两而成。此乃寒痹经输而项背强几几,本不应有汗,反而汗出,故曰反。为何反汗出?缘于营卫两虚较明显,故汗出,仅加葛根解肌,宣通经气,而不用麻黄之散寒发汗。

因本证既有太阳中风之营卫两虚而受风,又有微寒客于经腧而项背强几几,若以太阳中风名之,涵盖不了寒客经输;若以太阳伤寒名之,又包括不了桂枝汤证之营卫两虚,不论称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都有失片面,故以太阳病称之,风寒皆可囊括其中。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按】

1.此本太阳病,虽经下之,然表邪未陷,太阳病未除,故以“太阳病”为名冠之。

2.表证误下,表解否,据何以断?仲景于本条中提出的鉴别标准是“其气上冲”与否。

其气上冲者,指人体正气未因误下而虚,仍可达于表与邪相争,非如奔豚气之上冲。何以知之?当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且脉仍浮或浮大者,此即气上冲的表现,可仍予桂枝汤扶正祛邪、解肌发汗。若无上冲之势,脉沉弱,但寒不热,肢冷下利等,则不可与之。

各家论述(参考学习)

【第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成无己: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寒也;身寒不欲衣者,表寒里热也。

2.程郊倩:以寒热辨阴阳,表里诚莫逃矣。然有真热,即有假热,有真寒,即有假寒,不察乎人之苦欲,无以测其真寒真热之所在而定本标也。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沉寒内锢而阳外浮,此曰表热里寒;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阳邪内菀而阴外凝,此曰表寒里热。寒热之在皮肤者,属标属假,寒热之在骨髓者,属本属真,本真不可得而见,而标假易惑我以形,故直从欲不欲处断之……情则无假。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成无己:阳以候卫,阴以候荣,阳脉浮者,卫中风也,阴脉弱者,荣气弱也。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故发热汗自出也。《经》“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者”是也。啬啬者,不足也,恶寒之貌也,淅淅者,洒淅也,恶风之貌也,卫虚则恶风,荣虚则恶寒,荣弱卫强,恶寒复恶风者,以自汗出,则皮肤缓,腠理疏,是亦恶风也。翕翕者,熇熇然而热也,若合羽所覆,言热在表也。鼻鸣干呕者,风壅而气逆也。与桂枝汤,和荣卫而散风邪也。

2.昌楼村: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助,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愈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虚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恶寒未有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二者相因,所以经文互言之。翕翕发热,乃就皮毛上之形容。鼻鸣,阳邪壅也,干呕,阳气逆也,太阳中风之病状如此。谛实此证,宜用此方,凡欲用仲景方,先须辨证也。

3.尤在泾:太阳中风者,阳受风气而未及乎阴也,故其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不待闭郁而热自发,阴弱者,不必攻发而汗自出。所以然者?风为阳邪而上行,卫为阳气而主外,以阳从阳,其气必浮,故热自发;阳得风而自强,阴无邪而反弱,以弱从强,其气必馁,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者,肌腠疏缓,卫气不谐,虽无寒若不能御,虽无风而常觉洒淅也。翕,越也,动也,盛也,言其热时动而盛,不似伤寒之一热至极也。鼻鸣干呕,不特风气上壅,亦邪气暴加,里气上争之象。是宜桂枝汤助正以逐邪,抑攘外以安内也。

4.程郊倩:阳浮而阴弱,释缓字之体状也,阴阳以浮沉言,非以尺寸言,观伤寒条只曰脉阴阳俱紧,并不着浮字可见。惟阳浮同于伤寒,故发热同于伤寒;惟阴弱异于伤寒,故汗自出异于伤寒,虚实之辨在此。热自表发,故浮以候之;汗自里出,故沉以候之。得其同与异之源头,而历历诸证自可不爽。

5.程应旄曰:啬啬恶寒者,肌被寒侵,怯而敛也。淅淅恶风者,肌因风洒,疏难御也。翕翕发热者,肌得热蒸,合欲扬也。啬啬、淅淅、翕翕字俱从皮毛上形容,较之伤寒之见证,自有浮、沉、浅、深之别。

6.《金鉴》:阴阳指荣卫而言,非指尺寸浮沉也。阳浮即越人曰:三菽之浮,肺之浮也,肺主皮毛,取之而得者,即卫分之浮也;六菽之浮,心之浮也,心主血脉,取之而得者,即荣分之浮也;荣分之浮较之卫分之浮则无力而弱,故曰阳浮而阴弱也。卫为风客,则卫邪强而发热矣,故曰阳浮者,热自发;荣受邪蒸,则荣不固而汗出矣,故曰阴弱者,汗自出。荣卫不和则肌表疏缓,故有啬啬之恶寒,淅淅之恶风,翕翕之发热也。然在皮肤之表,非若伤寒之壮热无汗,恶寒虽近烈火而不减,恶风虽处密室而仍畏也。皮毛内合于肺,皮毛不固,风邪侵肺,则气壅而鼻鸣矣;胸中者阳气之本,卫阳为风邪所干,不能敷布,则气上逆而为干呕矣,故宜桂枝汤解肌固表调和荣卫也。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柯韵伯:此条是桂枝本证,辨证为主,合此证便用此汤,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今人凿分风寒,不知辨证,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症中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

尤在泾:太阳受邪,无论中风伤寒,俱有头痛,俱有发热,但伤于寒则表实无汗,伤于风则表疏自汗;是头痛发热者,伤寒所同,而汗出恶风者,中风所独也。中风必以风剂治之,云桂校汤主之者,见非他药所得而更者耳。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张令韶:此病太阳之经输也,太阳之经输在背,《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项背强者,邪入于输而经气不舒也。几几者,短羽之鸟,欲飞不能之状,形容强急之形欲伸而不能伸,有如几几然也……宜桂枝以解肌,加葛根以宣通经络之气。干葛之根,入土极深,其藤延蔓似络,故能同桂枝直入肌络之内而外达于肤表也。

王肯堂:按《诗·豳风狼跋》云:“赤舄几几。”注云:几几,绚貌,绚谓拘着舄屦头,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言拘者,取自拘持,使低目不妄顾视,按此可以想见项背拘强之状。若作鸟羽释,则几当音殊,而于拘强之义反不切矣。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成无己:太阳病属表,而反下之,则虚其里,邪欲乘虚传里,若气上冲者,里不受邪,而气逆上与邪争也,则邪仍在表,故当复与桂枝汤解外。其气不上冲者,里虚不能与邪争,邪气已传里也,故不可更与桂枝汤攻表。

2.陈修园:桂枝汤为肌腠之主方,邪在肌腠,既可于汗出等正面看出,亦可于误治后反面勘出。太阳病误下之后,则太阳之气当从肌腠而下陷矣,若不下陷,而其气竟上冲者,是不因下而内陷,仍在于肌腠之间,可与桂枝汤方,用前啜稀粥,温覆微取汗法,从肌腠外出而愈矣。若不上冲者,邪已内陷,不在肌腠之中,桂枝不可与之。

3.喻嘉言:误下而阳邪下陷,然无他变,但仍上冲阳位,则可从表里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加于前所误用下药之内,则表邪外出,里邪内出,即用桂枝大黄汤之互词也。若不上冲,则表里两解之法漫无取义,其不可与明矣。

4.柯韵伯:气上冲者,阳气有余也。故外虽不解,亦不内陷,仍与桂枝汤汗之,上冲者因而外解矣。用前法是啜稀热粥法,与后文依前法、如前法同。若谓汤中加下药,大谬。

5.钱天来:今以下之,而但其气上冲,未生他变,已属幸免,宁可再用从前下药,使一误再误耶!恐有识者必不以为然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
伤寒论解读(连载十)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伤寒论》第二季(更新第31讲到第60讲)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三步开方法学习笔记 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