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材介绍——黄芪
中医药古籍中对黄芪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芪被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即以补为主,也可以制作成药膳,长期服用。适合年老体弱,久病体虚的人群。古时候写作黄耆。《本草纲目》中记载:“耆者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现在将“耆”简化为“芪”。
我们在医院或药店里看到的黄芪,是经过加工炮制后的成品——中药饮片(图1)。那么就会出现以下一系列问题:在加工成饮片之前它是什么样子,它生长在哪里,怎么变成中药饮片的,有没有伪品,怎么去分辨它们等。而这些就是本文想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
图1 黄芪饮片
图2 黄芪中药材
首先我们从黄芪加工前的样子,也就是它的植物来源说起。中药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图3)或膜荚黄芪(图4)的干燥根(图2)。
图3 蒙古黄芪
图4 膜荚黄芪
一个中药黄芪怎么牵出来两种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哪一个是正品?其实,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都被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均作为中药黄芪的来源,它们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没有太大区别,也就是说,两者都是正品。就好像双胞胎一样,需要仔细分辨才能区分开。那怎么区分这两种植物?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看叶轴上的叶片对数,一般来讲,蒙古黄芪叶轴上的小叶有12~18对,而膜荚黄芪叶轴上的小叶是6~13对,比蒙古黄芪的要少些。
无论是蒙古黄芪还是膜荚黄芪,均产于我国北方。《山西通志》记载山西大同产黄芪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500多年前。山西浑源、应县因的膜荚黄芪,内蒙古的蒙古黄芪,以根条粗直,粉质好,味甜,具有浓郁豆香气等优点,被称为“道地药材”。
黄芪在栽培种植2~3年后,于秋季植物枯萎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先割除地上部分,小心将根部挖出,不要挖断。去净泥土,残茎、根须,切去芦头,进行晾晒,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捆,再晒至全干即可(图2)。
药商对黄芪采收加工后进行包装,开始销往各地。为了防止商家以次充好,我们需要对中药黄芪进行品质及真伪的鉴别。说道鉴别真伪,就要先了解下中药黄芪正品的特征。
黄芪根在被切片加工前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支,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淡棕黄色或深棕褐色。质硬且具有韧性,不易折断。断面“皮松肉紧”(即外侧皮部疏松,中心木部结实),纤维性强,显粉性;其外侧皮部呈黄白色,中心木质部呈淡黄色,俗称“金盏银盘”或“金井玉栏”;另外,断面还具有放射性纹理及裂隙,形似菊花,俗称“菊花心”(图5)。老根中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类似磨完豆浆剩下的豆渣味儿)。在正品黄芪中,又以根条粗长,无空心,质地柔韧,断面皮松肉紧,呈“金井玉栏”状,有粉性及纤维性,显“菊花心”,味甜,有豆腥味者为佳品。
图5 黄芪特征
随着中药管理的规范,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黄芪伪品不多。曾经在市面上出现以下植物的干燥根作为伪品黄芪:豆科植物有紫花苜蓿、白香草苜蓿、锦鸡儿、蓝花棘豆,锦葵科植物有圆叶锦葵、欧锦葵、蜀葵。
这些伪品黄芪若通过源植物鉴别很容易区分,而经过加工制成饮片后,若不细致分辨,就会与黄芪造成混淆。因此通过把握正品黄芪的性状特点来对伪品饮片进行辨别成为鉴别的关键。如锦葵科植物各类干燥根切片没有豆腥味。而豆科植物的各类伪品中,其饮片断面不具有“金井玉栏”的特征,或者其特征不明显,如锦鸡儿断面皮部淡黄色,木部淡黄棕色(图6),“金井玉栏”的特征不很明显;或有的伪品断面直径较小,如蓝花棘豆根断面直径只有4~8毫米(图7);或有的味道不甜,如紫苜蓿嚼之微苦,且略具有刺激性。
图6 锦鸡儿根
图7 蓝花棘豆根
撰 稿:李 然
编 辑:赵 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如何辨别真假中药
保温杯里的中药您选对了吗
药师解药 |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泡进保温杯的中药饮片,应该怎么挑?
你买的中药是真的吗?80种常见中药材、饮片造假手段全揭秘
看完这篇你就是识别中药的高手
中药材真伪,掺假的鉴别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