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一味中药——高良姜

【炮制】拣净杂质,水洗,稍浸,捞出,润透,切片,晾干。

【别名】高凉姜、良姜、蛮姜、小良姜、海良姜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脘腹冷痛;呕吐;噫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有热者禁服。

先来说说名字的由来:

高良姜,不同于生姜和干姜,是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是一种药食同源之物。它的功效可以温胃散寒,消食止痛,对于肚子冷疼,胃寒呕吐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高良姜的名字来源,最早记录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高良姜,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而高良郡,即高凉,是在现今广东高州,电白,吴川等地。

那么高凉地区又因何得名呢?原来《本草纲目》中有说到“按高良,即今高州也。汉为高凉县,吴改为郡。其山高而稍凉,因以为名,则高良当作高凉也”。可见高良姜因地而得名,地因为山而得名。

《中国象形字大典》记载:“(姜字)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象头戴羊角装饰物的女人形。与‘羌’字同源。稍后的金文及小篆……会意与‘羊’生活在一起的女人,或称‘牧羊女’。”张章《说文解字》曰:“(姜)会意兼形声字……隶变后楷书写作‘美’……姜的本义为美,但此义现已消失。”由此可知,“姜”字本义为像羊一样温顺的女人或表示美丽。

“姜”的繁体字为“薑”,源于姜的功用。《常用汉字源流字典》载:“薑,形声,从艸,畺声,一种草本植物,根茎可作调料,近代俗字。《中华探名典》认为:“古人认为食姜能抵御湿气,所以从畺(疆)。”

高良姜属于广东省的道地药材。后来的苏东坡还有诗歌称赞道“清时明月汉时关,冠头岭上高良姜。香飘四季闻海内,本草遗风此处扬”。

中药药名不仅独具艺术之美,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地域因素的影响,不仅是文字符号,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正如《本草乘雅半偈》中所说“古人命名立言,虽极微一物,亦有至理存焉”。

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再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芦)、干姜(炮)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发给关心的人看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脾胃虚弱不堪时,我们要用到姜,可是姜又比较辣,该怎么办?
【中药学堂】高良姜
二姜丸治疗寒湿腹痛
高良姜
噫逆胃寒者,高良姜为要药。
你经常胃疼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