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乡头三日(1968年)

今年是2012年,距离我们开始上山下乡的1968年,已经44年了。

前不久,徐立同学在QQ群里聊天时说起来,打算写一篇《中南44年祭》,纪念一下已经逝去的几位当年的插友:家鸣,周淑,戴敬珞。他们都是1968年和他一起下放到中南大队的。徐立说,44年了,他现在很想念他们。

我在QQ上回答:我们晨光大队有一个保华同学前几年走了。

你们中南走三个,我们晨光走一个。

后来几天,我一直在等着读徐立的文章。谁知道他回了一次家,再来上班,上网,却说,心情已经淡下来了,没有了写的情绪。我好失望。

十一月二十八日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突然想起:今天不正是我们下乡44周年的日子吗?居然忘记!刚才在QQ群里和班上几个同学聊得兴高采烈,这事居然一字未提!想起以前每年都是要以各种形式(甚至是故地重游)来纪念一下的,感觉是不是老糊涂了,还是真的已经漠然,麻木?

真是不该呀!

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在QQ群里遇到徐立,老马,老蒋,说起这事——我们下乡这头一步是怎样迈出去的?都只剩一些模模糊糊的碎片了。

蒋哥哥要我开一个头,写一篇《下乡头三日》。

我说好,抛砖引玉。

 

19681128,是一个阴天。

那天一大早,我们这些14中“首届首批”下乡的同学,就在一些暂时不走的同学(实际上那个时候是叫战友)陪同下,带着早几天筹办好的行李(因为都是住读生,筹办比较容易。无非是铺盖被褥打成捆,脸盆口杯饭盒提个网兜,每人都有一个箱子的,除了装衣服,还把“雄文四卷”,语录本,日记本都塞了进去,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要说到的是,我们还带走了学校的不少纸张(白纸,彩纸,写大字报,出宣传栏用的那种),一大堆广告颜料,毛笔,排笔。还带走了一卷30的皮尺。我本人还带走学校体育组的一双跑(钉)鞋。(是不是怪怪的呀?)

这些东西和我们的行李,是用板车拉走的吧?

走出校门,走过昙华林,走过德胜桥,来到武昌解放路司门口,武昌区委的门口。送我们去天门县的车队就停在那里。

车队很长,沿解放路摆出很远。多是解放牌大卡车,有些有蓬,还有一些拖一个挂车,是装运行李的。

人也很多,走的人,送的人,把一辆辆车都围满了。是不是还有其他学校的(如39女中)?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热烈欢送的气氛中,不少同学和家长都是依依不舍,泪流满面甚至嚎啕大哭,让人不由得心情沉重起来。

我们这一帮人终究是没有哭泣的。

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来送我下乡。他们已在自顾不暇的境地,更何况还有几个弟弟需要他们操心。我的哥哥嫂嫂家住彭刘杨路,离司门口不远,他们赶来送我。赠送我一本《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是精装软皮封面,用“圣经纸”印刷的。感觉十分珍贵。这本书不但随我在下乡七年,又跟我回城,现在我又把它带到广州,44年,不离不弃,让它也见证我的经历,我的际遇。一切都是与之有干系的。

我们这一伙同学上的是车队最后一辆车。这辆卡车比较小,没有蓬,没挂斗,甚至都不是高墙板。是一辆嘎斯51吧?

我们这一辆车上人不多。但是都有谁?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啦。请各位自己回忆,让我们把这一车人会齐!老话说:同船过渡五百年修。那么同车下乡呢?多少年修来的呀!

我记得车队在热烈欢送的气氛中启动了。解放路两边都是来送行的亲友和群众。车上的我们应该也是情绪亢奋的。我就是在振臂呼喊口号的时候把眼镜碰掉,摔坏了。后来听说有人编了故事,说我为了表示下乡坚决,把眼镜都摔碎了。真是瞎发挥呀

碰掉眼镜的地方是在解放路转到彭刘杨路那个路口,转角处有一个照相馆,名曰:霞光楼。

车队有没有在武汉三镇巡游?我记得没有。而在武汉三镇巡游是之前不久的一次“上山下乡动员大会”之后。就是说,我们在下乡之前,的确是武汉三镇巡游了一次的。

车队经大桥过长江,到汉阳,经江汉一桥过汉水,到汉口。走东西湖,过长江埠,应城,皂市,这些都是行进在老汉宜公路上,然后拐下汉宜公路,直奔天门县城关。

是什么时间到达的?不记得了。

我们在“天门县招待所”下榻。嘿嘿,用了“下榻”这个词,不然用“驻跸”?

武汉14中“首届首批”下放天门的知识青年要在这里开一个会——分配!决定把我们安置到广阔天地的哪一个角落里去插队、落户!

其实,我们这一帮人,对下乡早有思想准备。

几年之前(是在还有书读的岁月里)我们14中就有高中毕业的同学“奔赴”的。我们的学长!记得一位名叫李学高(外号:雪糕,是当时学校里的活跃分子,知名人士。后来在当地的武斗中不幸悲惨的死掉,葬身祖国的西域边陲);还有一位名叫王华淼。这一位恐怕只有我记得。因为他是有一届学校运动会400跑的第一名。2003年在校庆100周年的时候,我在学校见到了他。他回到武汉过晚年了。

还有,诸如董加耕,邢燕子,侯隽,这些中国知识青年的老前辈,老标兵的英名早已如雷贯耳,他们的动人事迹我们也耳熟能详。毛主席的语录“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命运的指南。那一首歌“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是我们的进军号,也是令我们这一代人热血沸腾的催命符!

而距离最近,最直接,面对面的教育,是在1966年的5月底到6月初。我们全校(除高三外)到新洲县劳动。在双柳区的殷店公社,我们除了收麦子,锄棉苗的草之外,还组织听了当地的回乡知识青年的报告。那是一位下到当地“原种场”的新洲的高中毕业生。(可惜我已经忘记他的姓名)他的报告生动感人,对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很深刻,很有针对性。再说,又有谁会不认为,当时越来越浓厚的阶级斗争火药味也是一道催化剂呢?

后来,学校停课以后,我们班的一些同学,还重返新洲殷店公社,去拜访了这位先行一步的“粉丝”的。其实,我们那一次的重返双柳之行,完全可以,也是值得一忆,为之写一篇游记的。那实际上是我们第一次自助的徒步旅行哦(不知道他们1966底的那一次长征算不算徒步旅行,户外活动?)。可惜细节都已淡忘,只记得沿着江边的泥泞小路,一路上天寒地冻,我们怎么就叨念起“大珠小珠落玉盘”来了呢?一路同行的各位,你们还记得吗?

所以,对于下乡,我们在学校里运动了二年之后明白自己能走的也就是这一条路了。早走晚走都是一走,晚走不如早走。已经知道工宣队快要进驻,何必等到他们来呢?“首届首批”不是很光荣吗?谁也不会说我们是“仓皇出逃”吧?

在学校“组合”(亏我还记得这个词!)的时候,好像也没有什么风波。我们高二几个班的同学,大约十个人吧,小组“自然而然”的形成,没有为什么?也没有特殊的理由,这些人这几年都是朝夕相处,一团和气。大家觉得这样就好,就组合了,走到一起,走向广阔天地。

现在,我们坐在一辆敞篷卡车的地板上,一路颠簸,一路欢歌,有说有笑,来到天门,下榻“天招”。

因为我们在学校就组合好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天门的去向也已经确定,是到麻洋区达洲公社晨光大队。所以我们在“天招”住着,就没有什么会可开,没有什么事情可干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多亏了我们班的“猫子”同学。猫哥哥是14中校革委会的成员,负责学校上山下乡工作。他多次奔走天门武汉,接洽14中下放天门的安置事宜。(顺便多说一句:猫哥哥也是我们组合的一员)他在工作在结识一位天门朋友,周姓。周是天门一中的高材生。麻洋区达洲公社XX大队人氏。回乡知识青年,同时也在天门县革委会参与武汉知青到天门的安置工作。猫哥哥和周哥哥公私兼顾,把这一帮人的安置多次会商。最后就选定周哥哥的家乡,隔壁的大队,名曰晨光。我们充分信任猫哥哥,所以,我们在“天招”的三天过得很轻松。

“天招”是一个大四合院的格局,中间空场地的四周都是有外走廊的平房。是怎样的房间给我们住宿?是怎样的食堂提供我们就餐?一概没有印象了。这里是县革委会的接待机构,管吃管住。我们交了费用没有?也不记得了。

隐约记得在这里还进行了一场(或几场)篮球比赛。我们班肯定是有同学一展身手了的。其中细节,他们应当还有印象。

有印象的还有:一些同学送我们到天门。依依不舍到何等程度?其实他们也就比我们晚下几天,算是“首届二批”吧。可是他们执意要送,住在“天招”不走。他们中有我们辅导班的志毛,福先,还有我们班的老田(徐立记得的)。徐立还记得老田后来颇有微词,说大家不管他是怎样回武汉,回学校的了。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那时真是只顾自己奔赴广阔天地,把送行的同学们忘记啦?那么志毛,福先这些小兄弟又是怎样回武汉的呢?下次见到,要问一问的。

我们除了吃“天招”的饭,还把它的餐具收藏了不少,留作纪念。不光我们在乡下用了几年,(都是搪瓷的,不易损坏),回城的时候还把它们带回武汉。那几年,去这些同学家里吃饭,常常就看见印有“天招”字样的盘子端上了桌子。不由得一阵欢笑,一阵唏嘘。

“天招”的晚上有没有电灯呀?

我们有没有去看看城关的市容呀?

除了篮球赛,我们还干了什么呢?

······

44年过去,不记得也算正常。

但是希望在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能够追寻渐行渐远的记忆,多一些打捞那些往事的沉积,把那些有意义的环节还原得完整一些,清晰一些;希望更多的亲历者一起回忆,把记忆的碎片粘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器皿,一个弥足珍贵,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一首我们人生瑰丽璀璨,可歌可泣的青春挽歌。

 

是为晨光旧事的开篇。

 

 

                                        2012-12-7于广州 小北 越秀山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烙印(六)——天门求学
第2章:冈冈带我一起上学
校园生活 | 60年前的武汉河校 中专同学与长航
万秋芬|难以言说的乡愁
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歌
老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