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品萃华 | 朴拙潇洒展清供之雅——吴昌硕的《岁寒清供图》

在经历了一段“寒酸尉”生涯之后,将近而立之年的吴昌硕(1844-1927)离开浙江老家,前往杭州、上海及苏州,开启了新的旅途。此后,吴昌硕遍访师友,专心于艺事,开始接触篆刻和绘画。在林树中编订的《吴昌硕年谱》中,吴昌硕约在34岁时正式作画,老师为任伯年。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吴昌硕《岁寒清供图》(见下图)为纸本设色,纵134厘米、横45.8厘米。根据题识可知,此作为光绪二年(1876)元日所作,吴昌硕时年33岁。由此可知,吴昌硕随任伯年学画的时间要比年谱所记稍早。《岁寒清供图》可能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吴昌硕最早的有纪年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为我们研究吴昌硕的早期绘画面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吴昌硕的《岁寒清供图》描绘的是晚冬和早春交接时盛开的应时花卉。画面中,有“中有不老神仙花,花开六出玉无瑕”的水仙、有“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枝”的梅花。吴昌硕说:“石得梅而益奇,梅得石而愈清。”因此画面中也少不了与梅花相互依存的湖石。画家还绘出一个造型歪扭的古瓶,为作品平添几分朴拙之气。他大胆使用水墨挥写,行笔、落墨均十分潇洒,赋色也古雅、清新。虽然画面整体略显清秀,未展现出其晚年作品中常见的苍劲老辣之感,但仍透出一种古朴稚拙、活泼动人的精神气象。这种精神气象主要体现在运笔、用墨与章法所构成的张力上。画家以线塑形,充分发挥线条的延展性,讲究线条的力度与韵味,使画面轻重分明、虚实相接,令朴拙、凝重的气度随线条游走于画面之中。弧中带折的长线条似篆如草、雄健放纵,时而刚劲,时而柔和,在纵横交错间让物象既显现出古拙、斑驳之韵,又彰显出金石之气。在厚重、朴拙的线条的带动下,画家随形点染梅花花瓣,轻描淡抹地为水仙填色。整个画面显得一气呵成、简洁典雅,落墨、用色均清爽干净,绝无累赘之处。画家使用饱含水分的大面积墨色涂抹出坚挺的石块,让石块的笔墨韵味远胜于造型之奇。在狭长的画幅中,画家利用一长一短的题跋与穿插交错的物象形成斜角倚靠的关系,使画面呈阶梯上升状,显得十分紧凑。画家对物象的描绘繁简得当,排布疏密有致。梅花、水仙和石块之间形成互相靠拢的椭圆形环状结构,展现出一片祥和之气。

展开剩余40%

吴昌硕在画面左下角写道:“一个瓶儿歪又斜,自秦自汉且由他。园丁真个能知事,折一枝儿新放花。”此语不仅表达出他作画时的舒畅心情,又点出了绘画的主题——岁寒清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清供图属于时节应景的题材。这一题材一般以果蔬盆景、金石器物入画,并录以诗文。这类作品既有供奉、祈福之意,又可装饰厅堂,甚具雅趣。作于正月初一的清供图一般称为“岁寒清供”或“岁朝清供”。清供图清新写意、雅俗共赏,备受海派画家青睐。吴昌硕得海上画派名家传授画艺,笔下的题材不逾传统。同时,出于对金石器物的喜爱,他也时常绘制清供主题的作品,以抒雅好。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四技于一身,其书画成就最为人瞩目。但在学画之前,他就精通金石之术,与俞樾、金铁老、陆心源等人渊源颇深。缘于古器物、碑刻的图像给他带来了极为深刻而直观的视觉体验,古拙而生趣盎然的艺术效果自然而然地成为其绘画的美学追求。此外,科考出身的他在书法方面也根基不浅,故在以书入画的实践上自有理路。他曾自述:“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书之法作画。”初学绘画之时,任伯年就曾点拨他,认为他的书法根基深,不妨就以写篆书的笔法来画花瓣,而用作草书的笔法来写枝干,变化贯通,也就不难体会画理的奥秘了。

比起吴昌硕晚年的精品,此幅《岁寒清供图》的笔墨或许仍显得有些稚嫩、单薄,但也呈现出朴拙、潇洒的气度。这种气度也正是吴昌硕之后的作品中最为真挚、持久、绵延的基调。

来源:《中国书画报》

徐锦江教你如何欣赏中国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昌硕《岁朝清供图》欣赏:逸笔一支写风流
数百年来爱古情 岁朝图画笔如生
春节特辑·记忆丨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都画过的“岁朝清供图”到底是什么?
大器晚成的绘画大师:吴昌硕
近现代牡丹题材绘画的市场行情
被誉为文人画最后高峰的吴昌硕,花卉画艳而不俗,好看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