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房对联选萃: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

近代闻人于右任(1879-1964)有这样一幅墨迹:

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
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

上联“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是说——我是琴道高手,我弹起琴来,能使山鸣谷应,天地动容。

下联“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是说——虽然我傲骨铮铮,但傲骨不能当饭吃呀。我还得入世做点事情,养家糊口。

这里下联说的是陶渊明,据《晋书·隐逸传·陶潜》记载:

(陶渊明)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

文中的”弦歌“,意思是出仕做官,典故出自《论语·阳货》,原文如下: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这段话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这个地方做长官。孔子路过武城时、听到弹琴唱,就跟随行弟子们讲:”杀鸡哪用得着牛刀?治理这么个小地方,有必要用音乐去教化他们吗?“

对于孔子这话,子游表示有异议。他讲:“我以前听您讲过'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也就是说——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如果用大道去感化他们,他们都会进步的。

孔子听了,连忙跟子弟们讲:“子游说得太好了。我刚才是在开玩笑呢。”

这段话中的“弦歌”,后来成了一个汉语语码,就指“出仕做官”。

陶渊明上文所讲的“三径”,典故则出自汉代隐士蒋诩。蒋诩曾在隐居之地开辟了三条小路,后来也成了一个汉语语码,指“隐逸之所”。

因此,“三径之资”即指——一家人生活所需的起码费用,也就是“养家糊口费”吧。

人生在世,谁不想痛痛快快活自己呢?但这里的基本前提,就是——你先得想办法养活自己。

想要追求诗和远方,你必须先穿过眼前的苟且。

大家知道,陶渊明在县长位子上干了80多天,最终还是没能穿过“前的苟且”、辞官回家了。

他不想向别人折腰,选择回归土地、向土地折腰~

只是,他的确不大会(或许也没心思种地,弄得自己很辛苦: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甚至断炊绝粮: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更甚至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拉下老脸去乞讨: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不知道陶先生觉得这上门乞讨、算不算“为五斗米折腰

不说陶先生了,再回归这一联“每抚琴操,令万山皆响;聊欲弦歌,作三径之资”。

仔细琢磨,这上下联的关系,隐隐还有点深意:

大家看,上联说“琴操”,下联说“弦歌”,从字面上讲,说的都是“”,也就是今天大家说的“古琴”。

这么说来,这一联是不是多少有点——将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统一起来——的意思,说得高大上一点,也就是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目标相统一。

陶渊明时代,读书人除了做官、种地,好像没太多其他选择。

其实不止陶渊明时代,即使到了明朝、清朝,往往8个人种地才勉强养活10个人,人又哪有多大的职业选择余地呢?

甚至到了1978年,中国从事农业人口占比仍然高达84.6%(国家统计局数据)。

但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开始迅速变化。

二、三产业发展让分工变得越来越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又让新职业层出不穷,人的职业选择,变得日益丰富,以至于你要不多试一试,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啥。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大学现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种专业。

在这样的时代,将爱好做职业的可能性,不知要比陶渊明当年强多少倍。

甚至天天梦想“躺平”的人,也会惊诧“躺平”竟然还是一种职业~

现代社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即使爱好和职业统一不了,也不要紧。

社会进步正在让一个人养活自己的劳动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威廉·诺德豪斯提出过一个“货币时间理论”(time theory of money)。根据这个理论,有人计算:

1960年,一个印度人要赚到够1天吃的大米、需要工作7小时;而60年后的今天,工作不到1小时就行了。

其余的时间,当然就可以想干啥就干啥啦~~

不过,日益丰富的分工与日趋紧密的协作,也让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而为了养活自己,你必须闯进这个“复杂”。

换句话说,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穿过一大堆其他人的目标。

而任何人的目标,只要不违法,都应当被尊重。

陶渊明当年的“退出选项,在当今社会已不复存在

处于这样的社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妥协、甚至折腰,都应该被理解为中性词、甚至褒义词。

今年春节去广州,大年初一在某大酒店,正好碰见餐厅老板向员工鞠躬致谢发红包。

这样的“折腰,不知陶渊明要遇到的话、会怎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房对联选萃:出入(二编三)
文言百练:陶渊明
高考诗歌鉴赏(八)闲适类意象
《汉语文化》_“重阳节”对联简析欣赏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重阳节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