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骼基本病变和关节基本病变的知识
 
 

一、骨骼基本病变

1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0steoporosls)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骨内两者的比例仍正常。
     
骨质疏松的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降低,可见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髓腔和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和出现分层现象。严重者骨密度与周围软组织相仿,骨小梁几乎完全消失,骨皮质薄如细线样。

2
、骨质软化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因而骨内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骨质软化的线表现与骨质疏松有相类似之处,如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和骨小梁减少变细等,不同的是骨小梁和皮质因含大量未钙化的骨样组织而边缘模糊。由于骨质软化,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在儿童可见干骺端和骨骺的改变,此外,还可见假骨折线。

3
、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bone destruction)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骨质破坏的线表现是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和正常骨结构消失。骨松质的早期破坏,可形成斑片状的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的破坏可早期发生于哈弗管,造成哈弗管及伏克曼管的扩大,线上呈筛孔状骨皮质内外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当骨质破坏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往往有骨皮质和骨松质的大片缺失。
骨质破坏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4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增生硬(hyperostosis/osteosclerosis)是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是成骨活动增多或破骨活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骨质增生硬化的x线表现是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变形。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这些都导致受累骨密度增高,明显者甚至难于区分骨皮质与骨松质,这种线征象可称之为骨质硬化,骨质硬化并不意味着骨的无机成分的比例增高。

5
、骨膜增生
 
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又称骨膜反应(periosteal reaction),是因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
线片上,骨膜增生的早期表现为一段长短不定,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样致密影,它同骨皮质之间有一条很窄的透亮间隙。以后骨膜新生骨逐渐增厚,由于新生骨小梁排列的形式不同而表现各异。常见的有与骨皮质表面平行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骨膜反应。骨膜增生的厚度与范围同病变发生的部位、性质和发展阶段有关。一般发生于长骨骨干的较明显,炎症所致的较广泛而肿瘤引起的较局限。随着病变的好转与痊愈,增生的骨膜可变得致密,逐渐与骨皮质融合,表现为骨皮质增厚。痊愈后,骨膜新生骨还可逐渐被吸收,使受累骨恢复原来的形态。如引起骨膜反应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端的残留骨膜反应呈三角形或袖口状,称为Codman三角。分五种:

      (1)线型:表现为与骨皮质表面平行的线样阴影。多见于急性炎症开始时。
    (2)成层型,表现为多层的线状阴影,似葱皮样。可见于炎症或恶性肿瘤。
    (3)垂直型:与骨皮质成垂直的针刺形。常见于恶性肿瘤。
    (4)散射型:自皮质呈放射线状伸入附近软组织内,是骨肉瘤较为特殊的表现之一。
    (5)花边型:骨膜新骨呈花边状的外缘,隆起在骨干上。多见于慢性骨髓炎。


6
、骨质坏死
骨质坏死(osteonecrosis)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sequestrum)。形成死骨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中断。
死骨的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其原因一是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骨髓腔内也有新骨形成,或者坏死的骨质被压缩,这是绝对密度增高;二是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密度降低而死骨本身密度不变,或在肉芽组织、脓液的包绕衬托下死骨显示为相对高密度。
二、关节基本病变
    1
、关节肿胀 
   
关节肿胀(swelling of joint)常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其线表现是周围软组织影膨隆,脂肪垫和肌肉间脂肪层移位变形、模糊或消失,整个关节区密度增高;大量关节积液可见关节间隙增宽。CTMRI更易显肿胀、增厚的关节囊和关节腔内的液体。

2
、关节破坏               
 
关节破坏(destruction of joint)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关节破坏的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狭窄;当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的骨破坏和缺损。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破坏的程度各病例有所不同,严重时可引起关节半脱位和变形。关节破坏是诊断关节疾病的重要依据,破坏的部位和进程因疾病而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时软骨破坏开始于关节持重面或从关节边缘侵及软骨下骨质,软骨与骨的破坏进展迅速,破坏范围可十分广泛。关节滑膜结核时软骨破坏常开始于关节的边缘,进展缓慢逐渐累及骨质,表现为边缘部分的虫蚀状骨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到晚期才引起关节破坏,也是从边缘开始,多呈小囊状骨破坏。
 
3
、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变性坏死,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引起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狭窄。随着病变进展,可累及软骨下的骨质,导致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于关节边缘形成骨赘,骨端变形增大,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
   
关节退行性变的早期线表现主要是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和部分消失。中晚期表现是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增厚、不光滑,关节面下骨质增生致密并可出现囊变区,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但一般不发生明显的骨质破坏,亦无关节强直。
 
4
、关节强直                       
 
关节强直(ankylosis of joint)可分为骨性和纤维性两种。 
 
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纤维性强直也是关节破坏的后果。虽关节活动消失,但线片上仍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且无骨小梁贯穿,常见于关节结核。
  5
、关节脱位             
 
构成关节的两个骨端的正常相对位置的改变或距离增宽称为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关节组成骨完全脱开为全脱位,部分脱开为半脱位(subluxation),线表现为相对的关节面尚有部分对在一起。

 
关节脱位从病因上可分为外伤性、先天性和病理性三种。外伤性脱位有明显的外伤史并常伴有骨折;先天性者常见于婴幼儿,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于关节和邻近组织的疾病的脱位为病理性脱位,如化脓性、结核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可引起关节脱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业篇】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六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口诀简单好记:骨关节基本病变影像那些事儿
影像诊断学骨关节系统|资料整理
聚沙成塔 | 卫生资格考试试题连连看(二)
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1)
【图文并茂】从X光线、CT的影像中了解股骨头坏死每期的病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