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人文性、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种种的教学弊端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反思!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加快提高孩子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速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表达出心灵世界的多姿光彩。作为教师来讲,启发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读写结合的作用
1、参与读写活动的各项能力都得到发展。读写教学中,不仅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阅读和作文的训练,还要花气力进行听说的训练;不仅要启发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审美的锻炼。
2、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之间是有着许多内在联系的,抓住这些内在联系,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概括起来说就是: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相生相长,协调发展。
3、读写能力的持续发展。通过日积月累的读写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把读写活动转化为自觉的习惯,转化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使之成为学生人生存在的一种需要,使其终身收益。这也正是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
4、读写能力促进其它能力的发展。勤于读写,必然会促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能力的增强,必然会促使学生自觉地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去读写“社会”这本“大教材”。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社会价值,这不正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么?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寻求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促进学生在心智、行为、习惯、品性以及审美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二)、读写结合的具体做法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⒉)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功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学生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掌握读法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的基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自读能力的过程。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前,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一篇精彩的课文,一本名人传记等。再根据书的内容,教给学生精读与略读的方法。所谓略读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文章或重点部分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同时阅读的读法有: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容;学会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及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内容;按照读前设计的问题,进行带着问题阅读,并用作记号的方法边读边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再进行逐字、逐句、逐段体会、吸收,做到读中有悟,悟中有得;还可以进行用比较、讨论、归类、读问等方法进行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选择读物与读法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推荐不同读物和指导不同的读法,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理解阅读内容。
3、动手跟进,以写促读
(1)、选择读物,跟进作业。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教师可以依据课标的要求,加强对读物的指导和点拨,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推荐合适的读物给学生。教师要推荐订阅优秀的小学生课外读物,如《读写天地》、《中国少年报》、《语文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另外,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经典书籍,如《新<课程标准>系列阅读丛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并结合作业布置,把阅读带进家庭作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本,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卡片、文章赏析等。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精彩句段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写心得体会等。还可以质疑释疑。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都很喜欢,完成的情况也很好。
(2)、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3)、培养学生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互动的思维活动,写作水平的质量反映着阅读的效果,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读书笔记。首先鼓励学生边读书、边记录。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所发现的好的词语、句子、段落、甚至课文记录下来。也可将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以达到积累素材,而养成良好读书笔记的习惯。还可以写感受,如学习了自己影响印象深的课文,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经过长期指导与训练,学生们都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笔记习惯,一学期下来,都记了厚厚的一大本。这样既掌握了阅读技巧,又为作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阅读就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以写促读,学生既能扩大视野,又能提高阅读水平,还能锻炼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了阅读,做学习的主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各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激励学生尝试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写作。
(一)阅读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为写作提供范例。学生通过阅读开阔眼界,明白事理,掌握读写知识,积累语言材料,领悟写作技巧。写作技能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培养和锻炼才得到发展的。我在了解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即“观察要有序,比较抓特点,想象要参与,思维贯始终,言语要参加,结果记心中”。
2、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我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不同侧面进行设想,培养学生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
3、想象能力的培养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丰富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同样会给写作带来无限生机。有了想象力,就可以使文思纵横驰骋,写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形象来,创造出种种美好图景与神奇幻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常运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相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技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个性。
5、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从口语(说话)表达到书面(作文)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话、说话训练。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复述课文、创编故事、口述见闻、交流信息、介绍人物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特定环境下,通过采访、即兴演讲、召开主题辩论会、即兴作文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书面表达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持久的动力。在作文训练实践中,克服和解决学生“作文难”的有效方法就是培养他们作文训练兴趣。我采用下列几种做法:
1、兴趣迁移法
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兴趣,是小学生共同的天性。我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从学生的活动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再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文训练兴趣。如在指导学生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的习作时,我没有直接布置作文任务,而是提前布置班级要举行一次“小动物表演比赛”活动,让学生先去观察小动物,再头戴自制的小动物面具准备表演。作文课上,先让学生表演,个个表演得活灵活现。表演后,我直接提出作文训练要求:能不能把自己表演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了本次习作练习。
2、创设情境法
创设作文情境,即让学生作文前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让他们走进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作文要提前布置,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作文情境去观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激发起作文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指导学生写一处春天景色的习作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有的学生观察到小草长出了嫩绿的小芽,真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挨挨挤挤地探出个小脑瓜;有的学生观察到柳树的枝条变绿了,还吐出了嫩黄的芽包;有的学生感觉到土地变软了,嗅到了泥土的芬芳等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感觉、去思考、去想象,充分展现了春天校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下笔有神,妙笔生花。
3、课外活动激趣法
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寓之于各种语文课外活动中,不仅拓宽了作文训练教学阵地,更能激发学生作文训练兴趣。我坚持让学生办手抄报——《春笋》,组织学生轮流主办墙报、黑板报,坚持写日记,还定期到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各类图书,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览。这一系列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作文训练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自改文章的方法
好文章不是一下子就能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改成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三种自改文章的方法:
1、多读。一是默读。不出声音,仔细研读,边读边想边修改。二是诵读。读出声来,要有语气,有感情。读给别人听是一种更好的方法。三是隔日读。文章写好后,隔一日、两日,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后再读,再改。
2、多问。问就是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看一看自己写的文章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道理。
3、多对照。一是与优秀作文对照;二是与同学的作文对照;三是与教师的批语对照。从中找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后进行认真改正。
(四)改革作文批阅评价方法,重视作文的交流和赏析
在作文批阅中,我改变传统的批改方法,采取了“二次评议”法。实际上,“一次评议”是在作文指导课上进行的,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修改自己的文章。这种批阅方法对学生作文指导意义极大。“二次评议”的特点是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评价。在评语中,我对学生多鼓励、多赞扬,保护他们的思维成果,委婉地指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并告诉他们相应的改进方法。在一篇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只要用得好、写得好,我都热情肯定。同时,在学生之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在交流中尝到作文训练的“甜果子”,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我还适时地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参加各类省、市、县乃至全国的作文竞赛,为学生表现自我的成就提供机会。
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阅读与作文训练,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增强了学生作文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教育存在问题(一)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练笔成就大作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些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