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脏对五味,滋补当谨慎
【五脏对五味,滋补当谨慎】
脏腑病症的用药方式
在中医理论中,脏腑患病的病机各不相同,因此脏腑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各有差异。换言之,治疗脏腑疾病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用药物。
关于脏腑病症的用药方式,  《本草纲目》有详细记载:
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有余泻之
行血(红花鳖甲桃仁莪术京三棱穿山甲大黄水蛭虻虫苏木牡丹皮)
镇惊(雄黄金薄铁落真珠代赭石夜明砂胡粉银薄铅丹龙骨石决明)
搜风(羌活荆芥薄荷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防风皂荚乌头白附子僵蚕蝉蜕)
不足补之
补母(枸杞杜仲狗脊熟地黄苦参革薛阿胶菟丝子)
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芎劳)
补气(天麻柏子仁白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谷精草生姜)
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火实泻之
泻子(黄连大黄)
行气(甘草人参赤茯苓木通黄柏)
行血(丹参牡丹生地黄玄参)
镇惊(朱砂牛黄紫石英)
神虚补之
补母(细辛乌梅酸枣仁生姜陈皮)
气(桂心泽泻白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
血(当归乳香熟地黄没药)
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土实泻之
泻子(诃子防风桑白皮葶苈)
吐(豆豉栀子萝卜子常山瓜蒂郁金齑汁藜芦苦参赤小豆盐汤苦茶)
下(大黄芒硝青礞石大戟甘遂续随子芫花)
土虚补之
气(人参黄芪升麻葛根甘草陈橘皮藿香葳蕤缩砂仁木香扁豆)
血(白术苍术白芍药胶饴大枣干姜木瓜乌梅蜂蜜)
气实则泻之
主闻,主哭,主皮毛。
泻子(泽泻葶苈桑白皮地骨皮)
除湿(半夏白矾白茯苓薏米木瓜橘皮)
泻火(粳米石膏寒水石知母诃子)
通滞(枳壳薄荷干生姜木香厚朴杏仁皂荚桔梗紫苏梗)
本寒则温之
温肺(丁香藿香款冬花檀香白豆蔻益智缩砂糯米百部)
主听,主骨,主二阴。
水强则泻之
泻子(大戟牵牛)
泻腑(泽泻猪苓车前子防己茯苓)
水弱则补之
补母(人参山药)
气(知母玄参补骨脂砂仁苦参)
血(黄柏枸杞熟地黄锁阳肉苁蓉山茱萸阿胶五味子)
清热(玄参连翘甘草猪肤)
命门
主三焦元气。
益阳(附子肉桂益智子破故纸沉香川I乌头硫黄天雄乌阳起石舶茴香胡桃巴戟天丹砂当归蛤蚧覆盆)
涩滑(牡蛎芡实金樱子五味子远志山茱萸蛤粉)
三焦
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汗(麻黄柴胡葛根荆芥升麻薄荷羌活石膏)
吐(瓜蒂沧盐齑汁)
下(大黄芒硝)
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
泻胆(龙胆牛膝猪胆生蕤仁生酸枣仁黄连苦茶)
主容受,为水谷之海。  (主同脾)。
胃实则泻之'
湿热(大黄芒硝)
湿热(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橘皮生姜)
胃虚则补之
寒湿(干姜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豆蔻人参)
大肠
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肠实则泻之
热(大黄芒硝桃花牵牛巴豆郁李仁石膏)
气(枳壳木香橘皮槟榔)
肠虚则补之
燥(桃仁麻仁杏仁地黄乳香松子当归肉苁蓉)
湿(白术苍术半夏硫磺)
陷(升麻葛根)
脱(龙骨白垩诃子粟壳乌梅白矾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
小肠
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实热则泻之
气(木通猪苓滑石瞿麦泽泻灯草)
血(地黄蒲黄赤茯苓栀子牡丹皮)
虚寒则补之
气(白术楝实茴香砂仁神曲扁豆)
血(桂心玄胡索)
膀胱
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实热则泻之
泄火(滑石猪苓泽泻茯苓)
下虚则补之
热(黄柏知母)
寒(桔梗升麻益智乌药山茱萸)
中医养生录
问:请中医看病时,经常说气血,请问“气”指什么?
答: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
气的生成来自于三个方面:
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3.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五脏对五味,滋补当谨慎
众所周知,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味是指酸、甘、苦、辛、成。中医认为,五味归属于五脏,五脏又与五官有直接联系,  《黄帝内经》记载: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可见,根据五官所好之味,便可测知其病。
李时珍认为,人之饮食,各有适味。五脏各主其味: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肾主成。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
补肝;脾虚者,喜甘(类甜味)味,因甘能补脾;心火重者,喜苦味,因苦能泄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大葱、花椒等),因辛能宣肺去寒;肾虚者,喜成味,团成能滋肾。
需要注意的是,李时珍所说的酸甘苦辛成与我们所说的有所区
别。  《本草纲目》所指的五味是指食物和药物原来的味道。
关于五脏与五味的关系,  《本草纲目》做了详细的说明。
心脏适宜红色,酸味食物入心,如胡麻、李子等。
肝脏适宜青色,甘(甜)味食物入肝,如粳米、枣等。
脾脏适宜黄色,成味食物入脾,如大豆、栗子等。
肾脏适宜黑色,辛(辣)味食物入肾,如葱、桃、鸡肉等。
对于中医中的五味,大家不能理解的太狭隘了,以为甘甜就是指糖等甜味食品,以为成就是指一切有成味的食品。如果要用五味补五脏,就必须先了解食物的属性。
虽然五味可以补五脏,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五味过量,不仅不会起到滋补五脏的作用,反而会伤害五脏。
中医养生录
问:我父亲平常的饮食过咸,请问有何危害?
答:现代研究表明,饮食过成极易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平时的饮食切勿过咸。此外,饮食过苦易引起脾胃虚寒;饮食过酸则会损害人体的消化道黏膜,易引发胃病;饮食过甜不仅让人肥胖,更会招致人体的营养失衡。总之,五味不能失调,要适度,否则就会影响健康。
淮山功能补气滋阴
淮山又称“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根,产于河南新乡地区(古称怀庆府) 者为佳,称“怀(淮)山药”。中医列为补气药,性昧甘平,生用偏凉,炒用偏温。临床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营养不良、妇人脾虚白带,男子遗精、尿频、久咳,以及糖尿病等症。
现代研究指出:淮山含有植物蛋白质和19种基酸,其中有6种必需氨基酸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于抗衰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代医家认为淮山性质温和,既能补气又能滋阴,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兹介绍三则以淮山为主要材料的药膳。
保健便方
珠玉二宝粥
生淮山、生薏米各60克,柿饼1个。将淮山、薏米搅碎成粗粒,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成稀粥,最后加入切碎的柿饼(去蒂不用),调匀即成。酌量分服。此粥主治脾肾两虚引起的久咳和干咳,并可治其他阴虚之症;本方也适用于鼻咽癌、肺癌的调理。
淮实猪胰汤
淮山15克,芡实10克,猪胰1具。先将新鲜猪胰洗净,切段备用。淮山和芡实加水3碗煎存1碗,去渣留汤,再煮至沸腾时,投入猪胰,再度煮沸后即可服食。此方适合糖尿病人长期服用,亦治老年人小便频数、大便溏薄等症。
准山酒
淮山、山萸肉、党参、灵芝各15克,白米酒1升。淮山、山萸肉、党参和灵芝洗净,同置锅中隔水蒸5分钟,取出晾干后。放入盛有白米酒的瓶中浸泡,密封储存,一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次饮用10毫升,每日两次。本酒有益肺补肾之效。
妙用熟地的“张熟地"
谈到张介宾,医学界都知道他有一个雅号,名“张熟地”。他对熟地理解之深和运用之妙,确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称熟地“性平禀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阴,而又于多血之脏最要得”。他还用熟地解救难民,公元1596年秋,张氏路过一个村庄,得知村中青壮年应征从戎,老幼妇弱饥寒交迫,无奈以土茯苓为食,结果寒伤脾胃,腹胀便秘,惨死无数。张氏见此惨景,急忙将随身所带的熟地分给饥民充饥,并教村民到野外采挖生地,蒸晒成熟地代食充饥。当张氏辞别父老乡亲时,村民们依依相送,感谢其救命之恩。为了使人们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重视对熟地的应用,他还用否定之否定词来阐述熟地的功效:
“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
“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
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
阴虚而燥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
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
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原?
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
由此可知,张介宾用熟地的前题是阴血虚损。而运用之功效有两个因素,一是炮制,二是配伍。凡见中寒兼呕者,必用姜汁拌炒;胃满腹胀者,必用砂仁拌炒;经络壅滞者,必用酒拌炒。在配伍上,更是匠心独运,如补气配人参,补血配当归,温阳配桂附,泻火配黄连,化痰配二陈,解表配柴胡,收敛配五味子等。但他不主张配渗利药,他说:“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在此,笔者转引两位当代名医运用熟地的经验,以示其中的奥义。
章次公(1903—1959)先生说:“熟地黄之用,全在滋阴补。肾。近世凡精神萎靡,须发枯燥,腰脊酸楚,耳目不聪者,无不责之肾亏,其中尤以荒淫嗜色者,更多上述之现象,于是熟地黄之用尤著。吾人须知此种疾患,所以用熟地有效,绝非世俗色黑人肾之说,乃熟地含有铁质,具补血滋养之故。妇人崩漏不止,熟地四两,党参一两,浓煎予服,可以转危为安。又好学深思之士,用脑过度,头晕欲仆者,用熟地二三两,煎服有效。青年嗜色,老年常发哮喘,用普通定喘剂无效,必以熟地、肉桂同投,其势始杀。”(朱良春《章次公学术经验集》)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谈到:有位男性病人,患喘痰甚剧,经半年中西医治疗都无效。后求裘老诊治。病人表现一派湿痰阻滞,肺失肃降之象。显然,用温阳健脾、温肺肃肺、理气化痰、燥湿畅中之剂,应为对证之举。但病人“愈进而病愈剧”。无奈,裘老勉处一方:熟地45g,当归30g,半夏、茯苓各12g,陈皮、甘草各9g。谁料仅服三剂,病情缓解;七剂后,咳喘竞消;继服七剂,病人欢呼着说,我已能上夜班了。裘老说:“这个病例的治愈,可能是偶然的,然而偶然性中还蕴藏着必然性,这件事愈发使我感觉到医理的深奥莫测。”继而又说:''像这个痞胀纳呆,痰多湿盛苔厚的病例,正是用熟地的禁忌症,然而实践为我们打开了这个禁区,也说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中医理论,恐怕还有不少是人为的和机械的东西。”
文章来自: 家有妙招(www.jiayoumiaozhao.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个补气益血的中药小经方,分享给大家收藏
一到春天就口腔溃疡、咽炎、失眠、爆痘、三叉神经痛等等,一个方子统统帮你搞定!
一个五味药的方子,大养五脏,久服消百病
中医学汤头歌诀
劳病
虚劳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