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上)
——记林徽因与费慰梅
初相识
缘份天空。林徽因与费慰梅相识在1932年的北平美术俱乐部。
那天,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去看画展,与画家费慰梅及其丈夫费正清一见如故。当时正清正在读哈佛研究生,来到中国要进行四年的学习,慰梅刚从哈佛女校美术系毕业,而思成曾在哈佛研究生院就读。学长、学弟、学妹,一条无形的纽带将素昧平生的两对夫妻牵引。
林徽因是善谈的,对文学、艺术富有敏感的品位。她往往结合一张画谈到中西建筑的特点,东西文化的比较,从建筑到美学、哲学、文学无所不谈。而这一切,都让慰梅深深地着迷。
1935年,正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的金岳霖、怀抱女儿梁再冰的林徽因、费慰梅、费家友人、费正清等人在北京天坛留影
正清与慰梅两人都热爱中国文化,刚刚在北平结成秦晋之好,安家在东城羊宜宾胡同,而梁家在北总布胡同,两家相距不远。
慰梅说,她和徽因几乎“一见钟情”。
“林徽因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从容貌和眼神里透出她内心深处骨头缝里的文采和书香气息。我今生今世,认定了她是我所见到的第一美人。没有一个人使我一瞬难忘,一生倾倒。”
这是女作家陈衡哲(笔名莎菲)的妹妹所言,慰梅也会有此同感。
喜相知
林徽因爽朗热情不失真诚,梁思成幽默风趣不失仁蔼,这对东方夫妇深深吸引着费氏夫妇。费氏夫妇为自己能在北平遇到梁林二人而惊喜。更重要的是梁林二人都精通两国语言,通晓西方文化,他们很快建立起了友谊。
当时,梁氏夫妇和清华、北大等校的少数教授常有小聚会。周末,大家聚在一起吃吃茶点,闲谈一阵,再吃顿晚饭。其中有物理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作家、诗人等,各路名流如织,个个才华横溢,一人即是一道风景,而林徽因是其中当仁不让的女主角。她总是那么渊博,不论谈论什么都有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独特的见解。
1934年,林徽因与费慰梅在山西
慰梅曾这样形容徽因——
她的谈话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
林徽因渴望精神的交流与释放,她追求美与自由。对有共同旨趣的朋友,她总是盛情接纳。她是一位唯美主义者,追求心灵的一片净土。
如果说客厅里众人的谈话是大合唱,而只有徽因与慰梅两人时,那就是姐妹之间的谐奏曲。
林徽因的一生钟情于建筑、文学和诗歌,建筑、诗歌、演讲都是她施加情感的对象。
1920年,16岁的徽因陪同父亲浏览巴黎、日内瓦、柏林、法兰克福和罗马等城市,各地的风土人情,所见所闻,一切都令她如此着迷。而今,林深情地为慰梅讲述北平的历史及建筑,在不经意间为慰梅搭建了一个东方的建筑书架,把零散放置的知识和思想放在整体发展的脉络上,不再散失。
1936年前后,与丈夫梁思成在北平天坛正在修缮的祈年殿屋顶上
如果说林徽因为慰梅打开的是一个静美世界,那么慰梅为徽因拓展了一个动感空间。
慰梅比徽因小五岁,更像是林徽因的一个异国闺蜜。慰梅的父亲卡农是哈佛医学院的教授,生理学家,“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他”。两人相识前的1930年春天,徽因还在肺结核中煎熬,身体瘦削,脸色苍白。如今,慰梅带林徽因去骑马,去体味一种全新的感觉。蓝天、白云、青草、跑马、追逐、风声、笑声、心跳声,这一切给林徽因带来前所未有的激情,强健了身体。
意气相投——文气相通——同气相求。
徽因也感谢生命中有慰梅出现:“遇见你真是我的幸运,否则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并享受到两位女性之间神奇的交流。”
乐相伴
1934年8月,梁氏夫妇准备邀请费氏夫妇同往北戴河避暑,正巧费氏夫妇刚刚向好友借得山西一幢磨房别墅,邀请梁林二人随他们到山西的汾阳城外峪道河去消夏。因为汾阳离赵城不远,赵城的调查本已列入梁、林的计划,因而也就欣然同往。
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沿河有数十家磨坊,靠峪道河的清泉为动力,直到电磨机出现,平遥创立了山西面粉业的中心,这些水力磨坊才渐渐地消寂下来。但此处依山靠水,风景幽美,于是有不少传教士买下那些废弃的磨房改成别墅。
在北京四合院举行婚礼的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梁氏夫妇与费氏夫妇一行,以峪道河为根据地,向邻近的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等县作了多次考察,发现古建筑40余处。正是这次晋汾之旅,使慰梅了解了思成的研究工作,并对中国古建筑发生了兴趣。
都说山西好风光,奇特的磨房别墅,真挚的异国好友,一路野外考察,坐马车,骑毛驴,欢歌笑语,其乐融融,美哉,山西!
那段日子,几乎成了徽因与慰梅彼此心中最值得纪念的生命岁月。
慰梅曾写道:
我们的山西历险记包括了四位主人公——两位科班毕业的建筑师、两位天才烹饪大师、一位历史学家、一位画家、一位卓越有成就的摄影师、一位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一位行李打包专家、以及她在艺术上的死对头、最早起床的人,第二名起床的人,两位第三名起床的人……
伤别离
四年的学习一晃而过,费氏夫妇要回国了。
正清如此回忆1935年的12月:
我们不需要坚忍不拔。Wilma(慰梅)和我即将动身到一个比较幸福的世界去了。离开思成、徽因让人黯然神伤,共度的日子让我们已不分你我,难以割舍。徽因成了我和慰梅最亲密的朋友。分别令人心碎。
万分不舍,一草一木都诉说着离情。
1937年七七事变,梁氏一家离开北平。
费正清(右二)、费慰梅(左一)夫妇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中国
徽因一路给慰梅写信,即使隔着万水千山——
沿着生活的轨迹,居然积攒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看着这堆往事的遗存,它们建立在这么多的人和这么多的爱之中,而当前这些都正在受到威胁,真使我们的哀愁无以言表。
有时,徽因也会向慰梅描述——
我们正在一个新建的农舍中安下家来……但看来除非有慰梅和正清来访,它总也不能算完满。因为它要求有真诚的朋友来赏识它真正的内在质量。
再冰常常带着一副女孩子娴静的笑容,长得越来越漂亮。而小弟是结实而调皮,长着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他正好是我期待的男孩子。他真是一个艺术家,能精心地画出飞机、高射炮、战车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军事发明。
林徽因到了四川南溪县的李庄后,不久就病倒了,身体消瘦得几乎不成人形,她的肺结核病复发,连续高烧四十度不退,李庄没有任何医疗条件,当时也没有肺病特效药,病人只能用体力慢慢地煎熬。
梁氏夫妇唯一的儿子从诫几乎长年赤脚,只有到了最冷的冬天,才会穿上外婆给他做的布鞋。那个时候他们真正体会到捉襟见肘的滋味。
遥想北平当年,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院中绿树成荫,花木葱茏,空气流畅,此一时彼一时,两相对比,已是天壤之别了。
这时,美国的一些大学和博物馆写信邀请思成去美国访问讲学。正清夫妇和一些美国朋友,知道他们的情况后也力劝他们到美国去工作并治病。
思成复信说:“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女神林徽因
费慰梅与林徽因的交往
林徽因和费慰梅,一见钟情的知己
梁思成与费正清的独乐情缘(二)
梁思成爱人那些失传的旧照片,美貌与才华巅峰时期的林徽因(10)
回眸:梁思成与费正清的“独乐”情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