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


 


 


 

核心提示:谭鑫培先生念我曾祖父的交情,100年前,65岁的谭鑫培就和19岁的梅兰芳唱《桑园寄子》,直到谭鑫培最后的半年中还提携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四郎探母》等,给梅兰芳以后的成名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



 

上世纪中叶,著名导演黄佐临提出世界上有三大戏剧体系,将以写意、程式为风格的“梅兰芳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列为同等高度的戏剧表演体系。日前举行的“谭鑫培和中国京剧艺术”研讨会上,与会的京剧研究者首次提出了“谭鑫培体系”一说,使谭鑫培成为梅兰芳之后又一个上升到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名家流派。


 

“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

 

对于很多不熟悉京剧的中国人来说,梅兰芳的名声远比谭鑫培大,对于二人在京剧史上的渊源也不甚清楚。前日,梅兰芳之子、著名梅派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在发给研讨会的一封信上说道:“谭鑫培先生是与我曾祖父梅巧玲同一时代、同光十三学的人物。谭鑫培先生念我曾祖父的交情,100年前,65岁的谭鑫培就和19岁的梅兰芳唱《桑园寄子》,直到谭鑫培最后的半年中还提携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四郎探母》等,给梅兰芳以后的成名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以后我父亲又和谭富英先生有多次重要合作。谭梅两家的渊源正是中国京剧史的缩影,谭在先、梅在后,这是历史。 ”


 

谭鑫培艺术有资格称体系


 

后人用谭派来指称谭鑫培,之后,谭小培、谭富英时期又形成了“新谭派”,再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等,一个家族7代传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上的佳话。


 

翁思再认为,谭鑫培的老谭派是后世流派发展的基础性流派,而谭富英的新谭派则是一个支派。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谭鑫培和余叔岩两代的努力形成了老生艺术的主流;杨小楼的武生戏受到谭鑫培的亲授,今天舞台上的杨派武生戏《挑滑车》还可以看出受到谭派的影响;旦角行当,梅兰芳后面的名声超过了谭鑫培。但综合衡量,谭鑫培和梅兰芳旗鼓相当;在各自行当覆盖面来讲,梅略逊于谭。学术界已经接受了梅兰芳体系这样一个讲法,我们称为谭鑫培体系也不为过。早年观众叫出谭派两个字的时候,并不能预见谭鑫培身后发现的情况,以至于今天出现老谭派、新谭派的提法。谭鑫培体系的结构应该包括节目研究、文戏、武戏,表演方式、流派等,涉及美学、艺术史、发声学、京剧教育学等学科。我觉得应该把谭鑫培和梅兰芳体系合并,合起来代表京剧体系的全部。 ”


 

青年演员应知流派根源


 

戏剧评论家王涌石在会上呼吁,面对现代京剧表演艺术的萎缩,全国应完整继承谭派京剧老生的艺术。“现在我们包括剧团、戏曲院校等,教的老生艺术是不全面的,往往只是老生艺术当中的一小部分。拿剧目而言,谭鑫培、余三胜他们的戏里面主要都是纯唱,必有《定军山》,现在有几个老生敢动这个戏?从戏路和功夫上来讲,谭鑫培早年是武行武生武丑,正式挂牌老生是35岁左右,可见积淀之深。我们现在一些剧目的学习往往缺乏根基,表面很好看,像豪宅,其实内在的质量是简易房。京剧演出不能只顾大奖赛,这使我们教学的路子出现了偏颇。还有一点,现在的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很不够,很多青年学生只知道自己学的一个流派,这个流派根底在哪里?怎么发展过来的?他不清楚。流派里面也只知道自己会的几出戏,眼界非常狭窄。这些都不利于京剧发展。 ” 


 

作者:李峥,原题为:《梅兰芳之后,谭鑫培再成“体系”》责任编辑:唐智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的流派
盘点民国时期京剧流派文献史料
“伶界大王”谭鑫培去世后,余、谭、王、言的争“王”始末(下)
是你 非你 是我 非我
略谈京剧流派
【珍藏版】100多段谭派京剧经典老唱片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