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林黛玉入贾府


蒋勋细说红楼 第三回 (上)”

黛玉进贾府


第三回讲到比较重要的几个人物和事件。第一个是林黛玉入贾府,这在《红楼梦》里面是一个重点。作者是怎么描绘林黛玉这个十二岁多的女孩子进贾府的过程呢?我们看到,她走过那一条街,看到宁国府和荣国府。一个从外地来投亲的女孩,年龄很小,有一点害怕,有一点孤单。她非常谨慎、安静地观察这一条街的所有细节。作者是在借黛玉的眼睛带我们去看贾府,借一个女孩初到一个地方时会有的那种特别好奇的心情仔细地看。


很多人研究贾府的房子布局,特别是学建筑的人,很在意潇湘馆在哪里,怡红院在哪里,把位置都画出来,这其实是画不出来的,因为文学的东西有一部分是真实,还有一部分是幻想。有时候你会觉得林黛玉到怡红院去,好像一下子就到了,有时候你会觉得走了好久还没有到。文学其实比较接近人的心情,今天你从家里到办公室去好像很快,可能因为你很愿意上班,心情很好;有时候你会觉得总是走不到,大概是心里有一种拒绝。对于从事建筑的人来讲,房子跟房子的关系,是可以用距离来衡量的。可是对于作家来讲,他有一个心理空间。这里提供的图只是一个参考,以帮助大家了解贾府和大观园建筑的主要位置。它的空间结构关系并非绝对真实。(见附页:“大观园平面图”)


这个图主要说明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基本架构,贾母住在什么地方,贾政、贾赦住在什么地方,都是非常稳定的。这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伦理。过去男人如果娶好几房太太,原配常常叫正房,后娶的、续弦的或者妾叫做偏房,用“房”这个字本身就表示他们住的地方,正房、偏房既是这个人的身份,同时也是她住的房子的位置。这是儒家定出来的规矩。譬如你是儿子,母亲还在,那母亲一定住正房,因为她是最重要的。

《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红楼梦》里有另外一个世界——大观园。大观园是一个园林,园林本身颇能体现老庄思想。在园林中,它的路故意不做成直的,而是弯的,曲径通幽,它让你觉得园林是休闲和游玩的地方。


古代人的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打开门跟别人见面的客厅部分;另一个是后面花园的部分。花园是比较私密的。如果走进北京的故宫,你会发现,路是笔直的,两边是对称的,这是儒家的伦理。你走进太和殿、保和殿,然后到正大光明殿,它们同样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与垂直线的布局之下。如果走到园林,你会觉得你的身体忽然变得非常自由,有一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会渴望发现生命里新的可能性。


《红楼梦》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儒家的世界,一切的东西都可以规范到非常严格,还有一个世界是园林的世界,可以恢复自我、恢复个性。贾宝玉最怕到前面,他一到前面就要面对爸爸逼着读书、妈妈管教,以及老师上课这些问题。他才十三岁,他最喜欢躲在大观园,在那里他可以无法无天,因为大观园是一个自由的天地。


在《红楼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戏曲文学是《牡丹亭》,其中两出戏叫做“游园”、“惊梦”。讲的是一个女孩子,被爸爸逼着去读书,她觉得很无聊。她知道外面春天来了,她家有一个大花园,那里百花盛放,而她才十六岁,像一朵花在开,她很想去游园。舞台上游园那一段戏就带出她的少女情怀来,她在那边做梦,梦到一个男孩子来找她。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文学关于少男少女的情爱故事都发生在园林,不是在正厅。因为正厅里面全部是祖宗牌位,你不敢想这种私密的事情。要幽会就在园林,也就是后花园。


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其实有两个“我”,一个是跟别人接触的公开的“我”,还有一个是自己活动空间里那个私密的“我”,这两个“我”合起来才是一个真正的“我”。外面这个“我”很大部分是为了适应人与人的来往,不能完全说他是一个假的“我”,修饰过的部分会比较多;另外一个压抑下去的“我”,在私密的空间里,在贾宝玉的园林世界里的那个“我”,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我”。贾宝玉在园林当中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老是跟姐妹们打打闹闹,可是他一出来看到爸爸时,立刻两手垂下来,准备挨骂。这里可以看到贾宝玉的两个世界,或者说所有《红楼梦》的人物都有两个“我”。作者在第一回跟第二回用了甄士隐的“甄“和贾雨村的“贾”这两个姓,已经在讲“真我”和“假我”这件事情了。


冷子兴冷眼旁观贾雨村



贾雨村遇到冷子兴之后,冷子兴冷眼旁观,察觉到贾雨村想做官,他就说,这么好的机会你都没有把握住。什么机会?贾雨村当时是林黛玉的家教。贾雨村不知道,林黛玉的妈妈贾敏是荣国府贾母的女儿。对于他,这条线是绝好的机会,他可以攀附,重新做官。


贾雨村第二次做官做得非常成功,因为他已经懂得为官之道。做官不只是冠冕堂皇为人民服务这种东西,而是要懂得官官相护的。第三回、第四回里都出现了护官符,对于官场上的人,哪一家的女儿嫁到哪一家,哪一家的儿子娶了哪一家的女儿,这种世家文化的牵连是有一张表格的。做官的人没有这张表,你就不要想做稳官,因为很可能判一个案子刚好得罪了哪个家族,你就完了。贾雨村明白自己为什么第一次做官没有成功,因为他那时很正直,该处罚就处罚;该褒扬就褒扬,结果被参革了。小说此处点出世家文化的重点。


第三回一开始讲到,有人叫贾雨村,贾雨村回头看,发现是当年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贾雨村在等着重新做官,张如圭也一样。《红楼梦》里所有的名字都有隐喻,虽然张如圭只出现这一次,可还是有隐喻的,就是“如鬼”。作者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人,他们永远是攀附的,在那儿等官做的,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圭”这个字其实是古代做官的人手上拿的玉,在这里用了其谐音“鬼”。


张如圭跟贾雨村报告说,他被参革以后在家赋闲,打听到皇帝下令,说可以重新起用以前被革职的人,他就四下里找门路。他向贾雨村道喜,现在我们都有机会重新做官了。“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爸爸、贾政的妹夫。贾雨村第一次做官竟然不知道这种关系。冷子兴笑他,你连这种关系都不知道,怎么做官呢?冷子兴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们这种人是最懂得家族之间的关系的。他对贾雨村说,这么好的机会你还不赶快利用,托这女孩儿爸爸林如海给贾政写一封信,马上就能重新做官了。

林黛玉的家教


贾雨村照办了。“雨村领其意,作别回去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邸报是一种公文,内容主要是国家最近的政令。贾雨村在邸报上看到果然如张如圭所讲的一样,他第二天就去见林如海。


林如海跟他说:“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贱荆”指太太,女人劳动时把头发梳上去,没有钱的人用一个树枝插在头发上面,叫做荆,男子称自己太太最谦虚的说法就是“拙荆”或者“贱荆”,像爸爸叫小孩“犬子”一样。“家岳母”是林如海的岳母,也就是贾母,她非常担心林黛玉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可以教育她。“小女未曾大痊”,说林黛玉在生病。在小说里,林黛玉一直在生病,病也变成一个象征,一种生命忧郁的状态。


林如海这个角色在小说里出现并不多,可是从林如海讲的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林黛玉的家庭教养是怎样的。贾雨村这个时候是落难的人,他想要拜托林如海。如果是今天的人情世故的话,林如海大可以摆出吹牛或者高傲的姿态,可他完全不是那样。他立刻表现出非常谦虚的态度,向对方表明,不是你来求我,其实是我正要求你。他说我们一直要报答你,因为你一直教育我的女儿,现在刚好机缘凑巧,我准备让这个小女儿去京都依靠她的外祖母,拜托你带她去。这样让人感觉反而变成林如海在求贾雨村了。这里体现了世家文化对人的体谅。一个求你的人处在难堪的状况,有教养的人绝对不能让人家难堪,几句话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厚道。



“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旋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家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林如海对贾雨村说,我已经帮你筹备好了,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内兄贾政,推荐你重新做官。林如海这几句话讲得非常漂亮,不让求他的人难堪,很客气。下面话锋一转,谈到费用问题。他担心贾雨村会有经济上的困难,就很周到地替对方想到,而且说,你现在带我小女儿进京,所有路上的花费、进京需要打点的礼物你都不要费心了,我都帮你准备好了。


林如海这样讲话的方式就让我们看到林黛玉的家风。这种家风没有一点势利。贾雨村非常高兴,就“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


这个贾雨村到现在为止还真不是一个做官的料,人家帮他写推荐信,对方是谁他都不知道。这里也借着林如海的口讲出林黛玉要依傍的荣国府、宁国府当时的繁华及势力之大。


听了贾雨村的问话,林如海就笑了。这个笑很微妙,大概有一点笑贾雨村太不知道行情了。“若论舍亲,与尊兄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林如海很周到地说,我的亲戚刚好跟你同谱,都姓贾,让贾雨村面子上有光。他介绍他们是荣国公的后代。一提荣国公没有人不知道的,他是开国元勋。贾赦,一等将军,等于是国家上将。过去的一等将军不一定是实职,而是说他有那个官位,在武官当中封到最高的。又特别地介绍了贾政,因为他的信是写给贾政的。说贾政虽然现在处在工部员外郎这么高的位置,但为人谦恭厚道。通常以为官做得很大、很有钱,对人会很刻薄、很势利,可贾政不是这样的人。林如海说你贾雨村这么清高,我不会把你随便推荐给不对的人。他也在表明,他来往的都是有品格的人,不是做了大官有了钱以后就给人家脸色看的那种人。这里他完全是为贾雨村着想,怕他有顾虑。贾雨村听了,才相信冷子兴跟他讲过的东西。

贾雨村重返仕途


后面自然地提到林黛玉离开父亲,去往贾府。如海乃说:“已择了正月初六日小女入都。”注意,季节出来了。《红楼梦》里的季节很重要。林黛玉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孤女,妈妈去世,身体有病,她要从江南往北去投靠外祖母。过了年的初六,正是白雪皑皑的季节,这极易让人产生孤单的感觉。这个季节跟林黛玉此时的心情和身世都有关系。如果是在繁花盛放的春夏,你会觉得有点不对。作者其实很注意让你感觉到那个画面是非常凄凉的。这个女孩子要跟爸爸告别了,她以后再也没有见到爸爸,就死在贾府。林黛玉出发,一个女孩子一生的命运要从此决定。


后面讲了一点林黛玉的状况:“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要他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育,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黛玉这个时候真是孤苦无依,爸爸到处做官带着她也不方便,才会决定让她去依靠外祖母和舅舅、舅妈,表姐、表妹,而这也可以减轻父亲的顾虑。爸爸最后讲的这些话等于是逼着林黛玉非要告别不可。


作者用了几句话说他们怎样上船、换船。“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二个小童,依黛玉而行。”以前贵族的小孩子都有奶妈带的,黛玉走的时候除了奶妈还有荣府中几个老妇人,你可以看到荣府来接这个外孙女时的气派。林如海是苏州巡盐御史,林黛玉北上大概沿着运河向北而行。按照古代的严格礼教,贾雨村并没有跟林黛玉在同一个船上,他带了两个男仆人坐另外一艘船跟着黛玉的船,依傍而行。



作者先讲贾雨村的事情。“有日到了都中,进了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前投了。”贾雨村带林黛玉进京只是顺便,他真正目的是去求官的。他穿戴非常正式,带了小童,这里贾雨村用的名帖是“宗侄”,说明他变得非常聪明了,懂得如何去做官。你到中央去,拿了一个什么镇长的名片,还不如不拿出来。他写宗侄,因为都姓贾,自称晚辈,也比较亲切。


“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济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又更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力。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雨村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贾政已经先读到林如海的信,赶快就请贾雨村相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后面可以看到,要想见贾政一面有多难,林黛玉去见舅舅都没有见到。可是在这里,贾政觉得贾雨村是来求官的,是一个落难的文人,就立刻请进来相见。这种家族常常会有遗训,对落难的文人要特别以礼相待,这大概是世家文化里面一种风气。他看到这个人长得一表人才,言谈不俗,而他又特别喜欢读书人,喜欢帮助处境不好的文人,加上是林如海写的信推荐,所以贾政十分优待贾雨村,帮他在皇宫里面打点。“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轻轻”两个字用得极好,意思是根本不费力。因为贾政女儿元春是当权贵妃,为人谋一个候补复职的空缺是很轻松的。贾雨村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

黛玉眼中的贾府


黛玉进贾府这一段一直都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精彩的描述。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这林黛玉常听见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只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林黛玉才十二三岁,母亲死掉,孤苦无依,她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很小心地注意所有的东西,因为妈妈活着的时候一直跟她说,妈妈的娘家非同小可,那个贾府如何如何,她就特别小心,很怕失礼。她通过轿子车辆已经开始看到贾府的气派了,近日所见来接她的这些老妈子,都是贾家第三等的佣人,她们吃的东西、穿的衣服、花费的状况已是不凡,可以想见二等和一等的更不得了。这个家族真的让林黛玉都吓了一跳。作者要我们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去看贾府的豪华。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写出一个十二岁小女孩内心的那种谨慎,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特别有心思的女孩子。她很怕自己做得不好,一方面是讲她孤女依亲的心理,一方面也讲出她的性格。她不肯随便讲话,不乱做一件事情,因为怕被人家取笑。


接下来看她上轿了。“自上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坐在轿子里,轿子有纱帘,因为女孩子不能让人家看到,她也不能够看外面,可是女孩子会忍不住偷偷看一看外面,黛玉看到街上的繁华。“又行了半日”,这个时间并不很准确,大概是走了很久。林黛玉的轿子是从东边往西边走的,她第一个看到的是两个大石狮子,然后看到宁国府出现。她要再往前走,走到荣国府,因为贾母当时住在荣国府。这里面全部有空间的关系。


“三间兽头大门”,现在如果到老庙去你会看到三个大红门,上面有门环,门环上是一个兽头,一个动物的嘴巴咬了一个环,这叫做“三间兽头大门”。中间的门一般都不开,除非有特别重要的、职位很高的人到来才开。宁府的匾上有“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所有加“敕造”两字的都表明是皇帝赐的,这等于是说宁国公对国家有功,皇帝特别下了一个命令让他们造一个大房子,叫做“敕造宁国府”。黛玉看到那个大匾,那种气派,她就想到这是外祖的长房。“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箭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尾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在这一段的描写里,轿夫抬林黛玉进去,走了射一支箭那么远的距离,大概一百多公尺,就退去了。轿夫是要换的。粗壮的男人不能够进贾府,他们要把轿子放下来,进到贾府以后就是由十七八岁、穿着比较讲究的轿夫来抬,然后众婆子跟在后面走,到垂花门前落下,这些小男孩又退出来。婆子们上来打起帘子,黛玉才下轿。现在黛玉只进到门口,你就可以感觉到贾府礼节的森严、排场的繁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就是林四娘,恒王就是静王,揭开宝黛与北静王的最终结局
89年北影版《红楼梦》服装大鉴赏
红楼梦贾政对黛玉漠不关心?这个人被火速提拔说明一切
《红楼梦》各回梗概+知识点评析(1-120回)
红楼干支纪年简表(金石版)
《红楼梦》按章回梳理的重点情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