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江城子》 来自唯美唐诗 23:54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想必大家都也非常熟悉。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也就是公元1075年10月间,当时苏轼39岁左右,他正在担任的官职是密州知州。大家可能会问,苏轼什么时候又跑到密州去了呢?这样说来就话长了。苏轼科举考试之后在地方做过一些小官,后来又到中央做官,他在中央为官的时候,正是王安石变法的时期。


在变法这个问题上,苏轼和王安石有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苏轼与司马光并不是一味的反对变法,他只是在如何变法、如何用人、变法的目的这些问题上,跟王安石存在着巨大分歧。苏轼不仅跟王安石的见解有出入,与包括司马光、他的弟弟苏辙在内的旧党也有很大差距。这样一来,苏轼在朝廷为官就非常不舒心,做起事情来也都会受到阻碍,为了能够躲避开因变法而发生的矛盾,也为了使自己冷静冷静、清闲清闲,苏轼自请外放为官。苏轼一开始在杭州,后来又来到密州做知州。


但是密州这个地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且苏轼去密州的时候,密州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总的来说,一方面由于苏轼的变法主张不同,受到了朝廷排挤;另一方面,到了密州之后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都不尽如人意。所以虽然苏轼在密州期间担任的是知州,比之前在杭州做通判算是提拔了,但他的心情却并不是毫无挂碍。苏轼和同事们去当时密州的常山祈雨,通过祈祷希望老天爷降雨,能够缓解密州的旱灾。


在祇完雨之后,他和他的同僚们在回来的路上,在铁沟这个地方打猎,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非常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密州在什么地方呢?密州就是在现在山东的诸城市。据说现在那个地方还有一些苏轼活动的遗迹。这首词起笔就不凡,“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一个还不到40岁的人,怎么能叫老夫?这其实就是古人的一种自称。我们在很多的诗词和很多的小说、散文中都会看到,古人往往喜欢自称为老夫,有时有点托大的意思。但其实苏轼自称为老夫,一方面是他现在的心境不好,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这个少年狂这个关键词。“老夫聊发少年狂”,意思是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是我发起那种狂放的劲头、豪放的劲头,一点都不减于少年,甚至我就是一个少年。


读这首词时,抓住了这个“狂”字,就抓住了全部这首词的词眼。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词也有此眼。那么苏轼是怎么个狂法呢?“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左手牵着这个猎狗黄犬,右臂上架着这苍鹰,这一看就是打猎的范儿。身上什么穿戴呢?那是一身猎装,“锦帽貂裘”,价钱还不小是吧?身上穿的这皮大衣,帽子上纹饰着锦绣。“千骑卷平冈”,这肯定是夸张了,和同事们去祇雨不可能带了一千兵马,对不对?言其多也。


他这一干人等,快马加鞭,一阵风的功夫就越过了山岗的那一边,看上去像是大风席卷而过一样。这是为了说明人马众多,快马如飞,渲染尚武、刚烈的打猎的高昂气氛。从平冈上越过之后怎么样呢?紧接着说“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调子是越起越高,为什么这么说?“倾城”是什么意思?有一种解释认为“倾城”指的是“倾城倾国”的女子,意思说这里边可能有女性朋友参与其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倾城”是满城的人,全城的人都出来看太守去打虎。一般多同意第二种说法。太守其实是汉代的官职,宋朝时候没有设太守只有知州,这里用太守实际上是借古说今。一般来讲,打猎的时候打到虎的几率比较低,打狮子打大象的几率都比较低,我估计打个兔子、麋鹿什么的可以。那苏轼为什么非得说“亲射虎”呢?



首先,这首词不就是在写一种豪放的气概吗?诗歌不能全都落实了,如果都落实了,那就成了写报告文学了。其次,这里是运用了孙权的典故,当年东吴的孙权打猎时骑马射虎,这老虎翻过来就把他的马给咬伤了,于是孙权就落了马躺在了地上。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还不赶紧逃?孙权可不是一般人,他虽然落了马却毫不畏惧,他把手中的双戟投向了猛虎,老虎居然让他给吓跑了。作者用了个典故来展示自己的勇气。合起来看,这句的意思就是说:“为了要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我今天就给众人亮一亮我的本事,我去射虎,我要让人们看一看,我就是当代的英雄。” 


词一般分上下两片的,又叫上下阙,这是跟音乐有很大的关系,一片唱完了,过了头再唱下一片。《密州出猎》这首词上一片主要是说去打猎的气派,下一片就开始在打猎的基础上说人生理想和英雄胆派了。“酒酣胸胆尚开张”这是什么意思?喝了酒之后作者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酒气上壮,豪气凌云,于是“胸胆开张”就是说胸襟和胆量全打开了。“鬓微霜,又何妨!”是啊,我已经年近不惑,世间多难,我两鬓已经染上了霜色、长出了白发,但又能怎么样呢?白了也无妨,只要有一腔英雄意气,就不怕年华老去。


接下来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又用了一个典故,虽然这首词的风格非常的狂放,却不止于风格疏狂,作者还在使用着各种典故来加强内涵。这里用的什么典故呢?汉文帝的时候,云中太守魏尚戍守北境抗击匈奴有功,但他在一次上报战表时虚报战功,原本杀敌一千,结果上报了一千零六人,就被削去了官职。后来有个大臣叫冯唐,就劝汉文帝说,您这是不会用人啊,他立功是主要的,他固然虚报了一点战功,您应当惩罚他,但您不能一下把他的功劳全都抹杀了,这是不利于将士上阵杀敌的。汉文帝从谏如流,就派冯唐持着使节去赦免了魏尚,依旧让他做云中太守。现在你知道,苏轼在下半阕为什么要用这典故了吧?


你别看我头发白了,有什么要紧呢?想当年廉颇老矣,魏尚犯了错误,汉文帝还能赦免了他,还让他继续为国建功,何况我还没犯错误,言下之意是我希望能够做魏尚,我希望朝廷能任用冯唐这样的识人之人来举荐我,能够像汉文帝一样发现和爱惜我这个人才,能够启用我这个人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朝廷要是用了我,我会怎么样呢?字面上是说,我将满弓搭箭,望向西北,射下天狼星。


 我们知道在苏轼的时代,当时的北宋王朝依然受到了西夏和辽国的袭扰,但北宋朝廷抵抗袭扰的方法不是像汉代一样强硬,北宋朝廷每年都要掏银子供奉给西夏、辽国,就是所谓的贡献岁币,实际上是用金钱来买和平,这是非常屈辱的。天狼星在古人眼中代表着侵略者,在这首词中即喻指辽和西夏。这句诗意思就是说,西北方向的战事依然紧张,如果朝廷用了我,我就会把这个弓拉满如同圆月,朝向西北的侵略者射去。


 我开始说了这首词的词眼是“狂”,那么“狂”的根本归旨和含义是什么?“左牵黄,右擎苍”是狂,“千骑卷平冈”是狂,射虎打猎也是狂,但归根到底这种狂气是要报国的志向。然而报国又无门,所以苏轼心里非常的憋闷,用了冯唐和魏尚的典故,期盼朝廷早点使用我这样的干才,早点让我为国报效。在这首词之前,很少有文人士大夫用词这种文体,来写如此豪放和彪悍的题材。在此之前,要么是李煜的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么是晏殊的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要么是柳永的词“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等等,总而言之在苏轼之前大部分的人写词都是“艳科”。所谓艳科,就是常常写男情女爱的爱情题材,写女性的装束,写女性的起居,总之那种词的姿态是无比的温婉而妩媚的,但苏轼这首词却是颇为壮观。 


大家可能会问,词的主流好像就是写儿女情长的,就是写爱情的,苏轼为什么要写这种创新风格的词呢?苏轼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我最近也写了一些词,虽然赶不上柳永柳七郎那么别有风味——我们知道柳永写词传播很广,到达了“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程度,因为他的词大部分都是那些风流女子和像柳永这样的风流才子之间的风流韵事——而我苏轼的词跟柳七不一样。苏轼接着说,前几天我跟同事们在郊外打猎,收获很多,其中就包括我写的这首《密州出猎》。


这首词要“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我们知道词在当时是打着红牙板或者弹着琴、吹着小曲的那些二八少女演唱的,谁听说过词是让一个胡子拉碴的关东大汉敞着怀、跺着脚、拍着掌、击着鼓、吹着笛子来唱的吗?没有啊,当时没有人这样写词,所以苏轼说了我这种词“自是一家”,我自成一派。这是什么派呢?这就是豪放派的。苏轼既然是豪放派,那么苏轼写的词就都是这种豪放风格的吗?实际上,只用豪放这个说法是很难概括苏轼全部词作的风格的。苏轼将作诗的题材、方法、情感引入了词作中,拓展了词的题材、手法和情感,这就是所谓的“以诗为词”。


譬如说,苏轼还写了一些乡村词,他是中国古代的词史上第一个用词表现乡村题材的人。大家这方面也有好几首词是很熟悉的,比如“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说的就是走路时间长了口渴,敲人家门想讨一碗茶喝,这些以前都不是词里头能写的内容。他还写过悼亡词,他也是在中国词史上第一个用悼亡题材写词的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结合起来来看,我们就有了一个领悟,苏轼在那种儿女情长的婉约之词之外,他扩大了词的社会生活的内涵,可以用词来写作者自己的士大夫情怀,可以用词来写悼亡,可以用词来描写日常的生活,也可以用词来写城市的生活,这些都统称为“以诗为词”。


大家也许还会再问,为什么是偏偏苏轼第一个开始写豪放词和“以诗为词”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苏轼本人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知识面非常广的人,同时他的生活阅历又极为丰富,所以传统的词的题材是根本约束不住他的。你想想苏轼这一生经历了多少大事,经历了多少坎坷,他阅读了多少书籍,他又写了多少东西?诗、文、词、书、画无不精通,广泛的阅历,丰厚的学养,使得他必然会对他接触到的文学体裁做出巨大的改造。我们可以这么说,苏轼也许不是要有意地改造词风和词的内涵,但是他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广泛的知识面,使得他一旦接触到词的创作,就必然地拓展词的形式和内涵,这是一条必然之路。


 第二,这也与苏轼的性格有关。苏轼个性非常的飘逸、非常的畅达、非常的通达。讲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苏轼有一个好朋友叫刘贡父,这个人跟苏轼一样,也非常博学,喜欢开玩笑。刘贡父晚年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眉毛胡子都掉了,鼻梁也没原来高了。他有一次吃饭,苏轼看着他这副怪模样,不由得灵感乍现脱口而出:老兄,您现在这副模样,真是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你说你这不是贫吗?好在刘贡父跟他是朋友也倒不在乎,但举这个小例子能看出苏轼这个人非常诙谐,喜欢开玩笑,性格非常的洒脱。第二个故事,苏轼是大书法家,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他排第一,大家都很喜欢他的字。当时有一个官员很想得到苏轼的字,他委托一个和苏轼非常熟悉的好朋友,说只要你给我弄到一幅字,我就给你一只羊腿。


这朋友一听,我跟苏轼这么熟,要一两幅字还不很容易吗?却没想到对方要的越来越多,他招架不住了,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他天天给苏轼写信,苏轼就要给他回信,一回信不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吗?于是他就隔三差五地给苏轼写信,苏轼也隔五差三地回信。这样一来他得到了很多的羊腿,对方也得到了很多苏轼的笔记。后来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听说了这件事就跟苏轼说,以前王羲之写字可以换来一群白鹅,现在人家拿你的字去换羊肉,你的书信也可以称为换羊的书信了。苏轼满不在乎,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没想到有一阵子苏轼特别忙,没时间再给这位仁兄回信,这位仁兄就着急了,叫了自己的仆人专门跑到苏轼府上去说,我们家大人给您写的信,您还没回呢。苏轼赶紧拿起笔,正将要落到纸上,忽然想起黄庭坚给他说的这件事,他把笔一放跟来的仆人说,回去告诉你们家老爷,本官今天不杀羊。我们听到这儿,苏轼的个性就大体明白了。总而言之,为什么苏轼能写这样的豪放词,既是因为他卓越的才华,也是因为他不羁的个性。 


我们读了苏轼的这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基本上弄明白了几个知识。第一,中国词史上的豪放词派是怎么来的?我告诉大家,就是从密州开始这次打猎开始的也未可知。同时以诗为词,用写诗的手法和理念来写词,这大大的拓展了词的意境、内涵和外延,这在中国词史上是有巨大的贡献的。第二,这首词也为我们展现出在当时改革变法时期,苏轼在密州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高尚的理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的自我形象塑造——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有感
诗词赏析/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郭爽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跟着李兵背诗词 | 第241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尧尧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古文赏析|卫东诵读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词15(原文 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