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材答疑 | 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思之窗】

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答案提示:

解题关键: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

思路引领:理解四种看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

    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解题关键:社会经济的变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路引领:思想文化活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层面的反映。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题目略)

答案提示:

      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第三句的意思是“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爱戴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这一句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第四句的意思是“对人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温暖;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表明荀子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


编辑:陈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荀子为什么说人性本恶?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义理讲稿(善居牢)
历史的'错位':孟子与荀子,谁才是当之无愧的'亚圣'?
荀子思想:最不该被忽视的先秦子学学说(上)
儒家性朴论:以孔子、荀子、董仲舒为中心
肖洪泳:中国古代死刑观的人性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