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史铁生:读懂他对生命的阐释,对文学和人生的感悟

北京有大大小小的胡同上千条,这些胡同的存在,让这座蓬勃而富有朝气的城市,活力四射,韵味十足。胡同,就像某种特有的文化因子,既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梦想,也孕育了深厚的民俗底蕴。

王大人胡同,是北京东城区一条普通不过的胡同。1958年秋天,史铁生在这条胡同里念小学。六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曾经不谙世事,懵懂天真无邪的少年,很快完成了小学学业。三年后,他又顺利的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他去了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被迫返回北京医疗,那年,史铁生刚满22周岁。

上帝为你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史铁生双腿的残疾,病痛的折磨,使他失去了与正常人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却让这位坚强的少年,更早的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磨砺。不久,他就从文学的创作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弥补了心灵的遗憾,也让他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实现了另一种人生的价值。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史铁生《生命中的春暖花开》)。”这是他第一次用朴实的语言,歌唱对幸福生活的从容淡定,微笑着弹奏生命的弦乐。

对生活的态度,生命价值的衡量,他曾这样写到:“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史铁生自选集》)。”是啊!生活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一个人,只要对生活懂得满足,他的人生必将五彩缤纷,绚丽而闪耀光芒。

在现实生活中,史铁生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屈服,相反,他从中找到了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坦然的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和失败。他早期的小说,带有鲜明的“阴暗面”特征。然而,1983年发表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却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深刻的阐述了“根”与“寻根”两者的截然不同点。随后,史铁生的写作与生命完全融为一体,他用自己残缺的身体,道出了生活最为强健而丰满的思想,文章体现的虽都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对现实生活的神色自如,情感真挚饱满,质朴无华,卓尔不群。

几十年来,史铁生与命运、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与地坛》《墙下短记》等,都彰显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对社会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其中,《我与地坛》更是一篇将思想性、哲理性合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曾一度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成为人们励志意志,醒思生活,探求生命价值的名篇佳作。

2002年创作的《病隙碎笔》,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他的思想早已渗透了内心世界,眼光深邃细腻,思维灵动豁达。他在生活和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注。

史铁生对人性的思考,饱含生命的激情。他曾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他说:“ 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史铁生《人生的追问》)。”文字气定神闲,沉静冷淡,超然物外,叩人省思。

与此同时,史铁生创作的思想随笔集《活着的事》,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学专著。当然,更不是肤浅的廉价文学;文学思考集《写作的事》,谈文学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的更好,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集子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回忆性散文集《以前的事》 ,是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

“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当止则止,才能在轻松快乐的节奏中,收获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史铁生把生命的宝贵和短暂性,用冷峻的思维拓展开来,表述了对人生截然不同的态度,旷达高远,落笔有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人来到这世界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社会同在的精神。静下心来,我们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体验未曾用生命诠释过的生活,就会觉得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幸福中。

史铁生,他用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表述了对伤残者生活与精神的困惑。可是,他又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我们从他的文字里,仿佛看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也从他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淡定和宁静。

品读史铁生,就是要从他对生命的解读,对忘我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读懂他对生存、生活和生命真正的哲学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铁生最新经典名人名语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
陈洋:读《我与地坛》有感
哲理语句24
人生因清晰而透彻,生命因不语而清雅
看完此文,你就读懂了人生!(精辟)
怎么读懂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