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地坛》:地坛、生命、母爱——解读史铁生先生的人生观

“她一个人在院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迷茫又紧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对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后的男孩的倔强或青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你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更不必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史铁生的文章看的时候很容易哭,在看的时候我感觉到的还有很浓重的悲伤情感。在我第1次翻阅他的书籍,是在高三最后几个月快熬不过去的时候,试图去寻找人生的意义。过完了那个高三难熬的时间,我决意在旅行的过程中,去北京寻找那念念不忘的地坛

之后去了,发现那里真的没有让人失望,不管是银杏树林还是被破坏的城墙,都有着迟暮的景象,可是并不腐败,反而是一种沧桑和厚重。我在地坛公园念了一阵《我与地坛》,一个人朗诵的时候,可能是一种仪式感,总觉得有一种感动在那里,生命的哲学与无私的母爱也都在那里。

我与地坛,地坛与我

1:我与地坛中的理想主义

1911年1月上海文学杂志社发表了作家史铁生新作《我与地坛》,他被文学界公认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尽管发表时没有标注说明这15,000字左右的作品究竟是散文还是小说,但由于它也使铁生个人经历与生命紧密结合而被视为史铁生散文代表作品,这一本书是我初读史铁生的第一本书,这是一本经得起反复细读的作品。

在《我与地坛》中,最直击人心的问题被反复叩问“生与死,时间与空间,有限与无限,命运与意义。”在看透生活的冷酷与残酷之后继续热爱生活,这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所灌注的理想主义。地坛对于那时候的史铁生而言,意义非常特殊。

史铁生说,他与地坛很有缘分,家来搬去总是围绕着它。但因生命的变故,史铁生身患残疾,那时候的他是这样谈到的,“我那时脾气坏到了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的离开家,从园子那里回到又中了模式的,什么话都不说。”他一度把家视为逃离的世界,地坛则变成了一个可以逃避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地坛的存在有利于石铁生平息痛苦与焦虑,史铁生一度渴望死,用了很多时间来思考活着还是死亡这一命题,后来也写出了让人读而不忘的句子,“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使得他不再那么害怕失望,也让我们后人读到时候对死亡有了另一种看法。

在史铁生的世界里还有一个一生要追求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思索其实都在地坛中,所有展开也在地坛中有所完成。他不单单在思考自己的生与死如何活出意义,他也在思考母亲,爱唱歌的小伙子,中年夫妇,长跑者,漂亮而不幸的姑娘等乃是全人类的遭遇与命运。

2:地坛,命中的挚友

地坛就像石铁生生命中注定的挚友,就如他自己所说“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的离开他,我会怎样想念他,我会怎样想念他并且梦见他,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他的梦也梦不见他”。在位于北京的地坛,靠近他家的地坛,无论怎么搬家都在它附近的地坛。地坛,在史铁生的生命历程中是无法代替的。

在他的活到生命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略了残废的双腿,不久后又经尿毒症的侵扰,地坛给了他冷静思考的力量,地毯在此时此刻,他在静静的守候了400多年,终于等到了史铁生的苦难时刻暄然而至,他用如母亲般的包容与慈爱接纳了他,给了他个归属,是地坛,让史铁生懂得了他生命里不仅仅剩下的是苦难和不幸,这个园子带给他的,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顺应命运坦荡而生的灵魂。

石铁生说那时候他最想逃离的地方是家,而地坛则变成了一个可以逃避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日日夜夜的在地毯里思考,他无止无休,他自问自个心中的苦难与问题,寻找那个生存的意义,或者说他在寻找一个平衡点,能不让自己的悲观在头脑里占据上风,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活出意义?

他想了很久很久,很多年终于想通了:就生命而言,休论公道。这到底是地坛给了他答案,还是他在地坛中得到了答案?我看见很多人都说,其实史铁生是一个精神上的基督教,对生命有着矢志不移的信仰,可是对于我们而言,谁不想接纳生命,接纳自己,因为这就是唯一救赎的路。可能史铁生就就站在世界的上方,愿我们都有这样的智慧和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则生生不息。

3:母亲,一个温柔的词语

就在刚刚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我与地坛》中母亲留给史铁生的是什么?是什么?这里头讲的母爱,爱情,友谊,在史铁生的笔下,最让我感动的也就是母爱。我认为每一个读者应该都可以在里头找到自己母亲的影子,初读的时候我也常常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可能这个母亲也长长远远的看着,偷偷的哭泣,默默的生活,这样说可能肤浅了一些,可是我想,更多的是可怜天下父母亲吧!

在石铁生的《我与地坛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道,“那时候他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想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他的儿子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20岁上忽然接了他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他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都是写母亲,书中的母爱很多是浓浓的沉重。“有一年10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院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他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原则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在他中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里,每天自己都推着轮车去地坛那散心,他的母亲担心却又知道,让他整天待在家里,则会让他情况更糟糕,便任由他出去。

而当史铁生在地坛中待了太久了,他的母亲便就会来寻他,许多次,史铁生看到母亲的身影,却又出于男孩的倔强与羞涩不敢出声,而他的母亲发现他之后也是不出一声的缓缓离去,在多年后史铁生凭借写作走出了一条路时,他的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在他的《合欢树》里写道“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唤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答案——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看见风冲从树林里穿过”

不管是《我与地坛》还是《合欢树》一字一句,朴实无华,赤裸裸的表达人心的各个阶段的心境,也表达出了人生在死亡面前的无奈。史铁生去世的时候,我才11岁,在读他的我与地坛的时候我18岁,在读懂的时候,我恨不得早一些懂得这本书,那不加什么修饰的文字,却狠狠的拍打着心。

结语

史铁生在他的书中不止一次讲述了自己想要死亡,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自己行走的权利,没有人会淡定自如,而到了最后,却是自己的心和母亲的爱让自己坚持了下来。你会发现那个地毯,就像他生命中最迷茫的时候,一个精神寄托,他在那里沉静,在那里感受天地,感受生命,感受爱,他在那里默坐去思考,去窥视自己的内心,正是这种思考让他有了活下去的精神力量。

在他的生命里,母亲也是他能够继续选择活下去的重要原因,母亲对他的爱那种温柔细长,小心翼翼,让人在读书的时候不禁落泪,母亲是一个读出来心都会变柔软的词。有人说他是用生命来写作,他选择用思考代替一般人的生活,用别人不敢提出的问题来拷问自己,然后把思考写成隽永的文字。

而他也在书中写道,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也有一句是: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他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细腻而热烈的感情,告诉世人,活下去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 怀念史铁生
合欢树
“母爱”落脚在哪里
回到存在本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