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越历史简评

      在对吴王光戈和吴王光剑两幅铭文解读后,我们应该先对吴越两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才好继续解读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上的铭文内容。以下资料来自于360百科,黑体字是本人所做的简评。

      越国(公元前2032年 -公元前222年 ),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简评:越国,公元前2032年!夏朝,公元前2146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这些现在学界公认的历史朝代的年代划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越国是一个跨越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几乎所有重要历史时期的国家!同时,越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存在的国家!夏朝前后546年的历史,越国就占了432年,可见越国的历史对于夏朝历史的说明性有多么的重要!但在现在的吴越历史研究中或是对于吴越历史的记载中,几乎全部都是吴越两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既没有夏朝的,也没有商朝的,甚至于连西周时期的都很少!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去大力研究占据夏朝绝大部分历史年代的越国,反而荒唐的跑到古埃及去寻找夏朝?为什么我们在谈论夏商的历史时几乎没有人提到过横跨两个朝代的越国?如果说商朝时期的文字是甲骨文,那么越国青铜剑身上的篆字是从哪里来的?同一个朝代,黄河流域是甲骨文,长江流域是篆文,这样的说法你会同意吗?

      越国的前身是古代'于越部落',故而又称作'于越'、'於越'。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张守节'正义'引贺循《会稽记》:'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简评:于越是越国的前身!我很想知道这个“于”字是怎么来的?是来自于《史记》之中呢,还是有历史铭文印证的?如果说是来自于《史记》,那么我告诉你,《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著,西汉的文字是非常成熟并且与我们今天的汉字非常接近的隶书文字,而不是西汉之前的古文字!汉字“于”字在西汉时期是一个意思,而在西汉之前的几千年或上万年中则是另外一个意思!

      越国建都扬州,古代的扬州包括今天的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又包括整个岭南地区。

      简评:通过地图的查看,我认为越国建都扬州的说法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中国古代的交通并不是依靠的陆路运输,而是水路运输。再者,无论是黄河流域文明还是长江流域文明,更或是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无一不是依靠大江大河而发展起来的文明!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扬州符合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必要条件和要素。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简评:吴国,公元前12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从各个朝代的历史年代上看,吴国属于商朝的中后期,包括了整个的周朝时期。吴越两国的历史纠葛大多发生在东周的春秋时期。

      从地图上来看,苏州或无锡的建都都是古代人类文明发展最为合理的选择!与越国建都扬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越王勾践剑,1965年,考古人员在湖北荆州发掘了一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楚国古墓,古墓主人的尸首旁,躺着一把未出鞘的宝剑,然而,当考古人员将剑拔出鞘时,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剑身寒光四射,全然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要知道一把青铜剑放置2400年而不生锈,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惊的事情。要知道,就出土的同一时期的青铜器,无一不是锈迹斑斑、原型难辨。考古人员通过剑身上刻着的8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了解到这把青铜剑原来是君王的配剑,难怪经考古人员研究发现,这把剑的做工精致程度前所未见。勾践剑剑身镶嵌宝石,剑首11道同心圆,再加上这把剑存放千年毫无锈迹,连考古专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还有人怀疑这是外星文明的痕迹。然而研究人员对勾践剑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组成成分和一般的青铜器没有区别,于是考古学家将原因锁定在了剑的存放条件下。

      简评:我只想知道一件事,就是为什么越王勾践剑会在距今2400年的楚国墓葬中出土?越灭吴,楚灭越,所以越王勾践剑到了楚国的墓葬中,这种说法靠谱吗?楚国灭越不是发生在距今2325年吗?怎么越王勾践剑会提前七八十年跑到楚国的墓葬中呢?

      越王鹿郢剑,1988年在荆州纪南城北垣外楚墓出土,全长65厘米,宽5.3厘米,格宽1.2厘米。剑的形制与越王勾践佩剑相似,剑首7个同心圆,剑格镶嵌有绿松石,并有鸟篆铭文:'戉(越)王戉(越)王,者旨於赐'。据考证'者旨於'为越王勾践之子,又名鹿郢,公元前454-459年在位。

      简评:还是同一问题,为什么越王鹿郢剑也在楚国的墓葬中出土?另外,解释一下什么是鸟篆文字?所谓的鸟篆文字就是大篆文字!

      吴王夫差剑,为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前495-前473在位)时制造的一系列青铜剑。剑身铸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样。吴王夫差剑已知存世量共有9柄(截至2014年5月)。1976年河南辉县出土吴王夫差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平度发现的吴王夫差剑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藏;台湾古越阁藏有吴王夫差剑一把;1976年湖北襄阳出土吴王夫差剑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简评:吴国先后建都江苏的无锡和苏州,那么为什么在整个苏州和无锡没有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却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出土了多把吴王夫差剑呢?

      最后,我要说的是,无论是“越王勾践剑”还是“吴王夫差剑”,其上面的铭文都释读正确吗?所谓的释读结果是依据史册而来,还是根据文字本身而来呢?

  这是“吴王夫差剑”铭文“夫”字的截图。这个字是“夫”字吗?

  金文的“夫”字。

  篆文的“夫”字。

  这是“吴王夫差剑”铭文“用”字的截图。这个字是“用”字吗?

  金文的“用”字。

  篆文的“用”字。

  这是“吴王夫差剑”铭文“作”字的截图。这个字是“作”字吗?

  金文的“作”字。

  篆文的“作”字。

      通过铭文截图与字典中文字写法的比较,你只要稍微细心一点儿,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明显不同!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笔、每一划,包括每一个点都有其特定的表示意义,写法变了,意思也就跟着变了。我们不能死咬住一个字的写法,无论古文字怎么变都是那一个字,这样的做法在古代行不通,在现代也一样行不通!“王”字加一点还是“王”字吗?

      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释读结果也是如此,我们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待我们解读铭文时再细说。

《甲骨文道》文章留言交流群,加管理员微信:gongjingtian1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件冤家对头的兵器
战国四大名剑:越剑灭吴剑,楚剑灭越剑,秦剑凌厉霸气三国剑全灭
吴王、越王在苏首次“剑面” 吴王姓“姑苏”?
勾践与夫差这对春秋小冤家,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吴越争霸”有没有赢家:卧薪尝胆背后的历史
相思十诫——越女剑人物简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