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稀跑者王凤生:记得要动!要动!



王凤生,1958级校友、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本文是他作为校友代表在清华大学纪念“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出60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诸位领导、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在1958年,那个大跃进的年代,跃进到清华的,是水利系的学生,从清华校车将我们从前门火车站拉倒“新生签到处”那一刻起,我在清华学习工作了33年。1991年,调去北京电影学院,工作了11年。2002年,62岁,退休。

 

在宣布我退休的电影学院全院干部会上,我说了这样的话:“小女儿问我退休有没有失落感。人非草木,当然会怀念我工作了11年的这个地方。但我清楚的记得我的老校长蒋南翔要求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才38年,还差12年未达标。我会继续为祖国工作,去努力实现校长的要求。但是,工作地点,工作方式会是以往不同的。”退休后,我继续做事。直到今年,工作了53年,期间很少跑医院,是“健康地”工作的。现在可以说,我完成了校长的要求。

 

清华有重视体育的传统,解放前的清华就有每天下午4点至5点为“强迫运动”时间的规定,那时,清华是把体育课列为必修课、规定体育课不及格不准毕业的极少学校之一。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就是在这个讲台上,外交家薛谋宏做国际形势报告,他一开讲便说,他当初之所以没报考清华,是怕来了后体育不及格,可见,清华体育要求之严格确是声名在外,广为人知的。

 

60年前,蒋南翔校长要求清华学生“要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他常讲,“不懂体育,就是不懂教育”,“不重视体育,就是对学校工作还不入门”,“体育不好,就不能说是教育质量高”,“体育不及格的就不能毕业”等,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清华的这一传统。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清华学生积极运动,锻炼身体蔚然成风。

 

在我读书时,每天下午四点半至五点半是体育锻炼时间。四点半一到,操场上的广播便响起:“同学们,课外锻炼时间到了,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去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于是同学们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来到操场上,开始了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流传很广的还有另一个口号“8-1>8,”就是,每天那出1个小时锻炼身体,工作、学习效率大于8小时的。

 

清华优良的体育传统,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使广大学子,包括我自己,终身受益。

 

我刚入大学的时候,是一个瘦小之人,体育成绩不好。1958、59年,学校要就学生一年级通过一级“劳卫制”,二年级通过二级“劳卫制”。体育锻炼标准,别的同学能够通过,而我却是被“挑灯夜战”,“加油助威”的对象。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我患流感,住进校医院,因患流感人比较多,校医院住不下,临时增设了西操场后体育馆的“大病房”。一周有余,痊愈出院后,我身体极度虚弱,曾担心身体会从此一蹶不振,自那以后,受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号召、蒋校长“健康工作50年”口号的鼓舞,我坚持每天下午4点半以后的体育锻炼,身体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是面对年轻大学生提出的,着眼点却是在年岁大了以后,仍然能够健康地工作。在读的大学生,20几岁,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处在为健康工作做准备的时期,鲜有紧迫感。真正检验是在五六十岁以后。

 

人生三阶段:学校读书、在职工作和退休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在延长,许多人60岁仍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经验多、阅历丰,第三阶段还可以做事。有些人有可能做更多的事,有更大的贡献。但它的前提是必须身体健康。

 

在我退休以后,有人劝我写回忆录,说我是故事多的人。有年轻人,也有老年朋友主动提出帮助我写,但我仍然不想把时间花在回忆过去上面,而是继续做了一些事。这得感谢母校的体育传统,健康工作50年口号的感召,使得我在年岁大了以后仍然有一个比较好的身体。

 

母校的教育,使我重视锻炼身体。在职时,有时下班后,从电影学院直接到清华西体育馆,在室内游泳池里游几个来回,再回家吃饭。在退休前后,我开始了每天早晨的长跑锻炼。在清华西操场开始一次只能跑2圈,800米,就气喘吁吁了。后来逐步加量,到能跑马拉松。从2005年到现在,总共参加了9次全程马拉松比赛、7次半程、1次十公里。2013年,在北京跑了一个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PM2.5超过150、坏天气和因事早出,是我的自然休息日。其余,早晨都坚持外出锻炼,现在每天早晨跑8-10公里。

 

我参加了一个校友的跑步微信群,由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爱好跑步的校友组成,群众里有263人,群名就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是其中最年长者,被呼为大师兄。大家相互鼓励,坚持长跑,其中有不少能跑的“大神”。差不多每周六,群里北京的校友都来东东操场集体跑一次。

 

坚持15年的长跑,使得衰老的速度变慢,身体状况并没有随着逐渐地老去而明显地变坏。相反,某些方面比上班时还有了改善,血压,血糖、骨密度、脂肪肝等都改善明显,体重减近10公斤,原有的膝盖疼痛也消失了。

 

体育锻炼要讲科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偏于积极,持之以恒”,这16字是我遵循的基本原则。“偏于积极”主要是对老年人说的,不能只是讲这个不能吃,那个有耐健康,只能走,不能跑,膝盖用省着用,而是要更多地讲积极锻炼,强身健体。马约翰,马老师在我们1958年新生入学时,在西大饭厅的舞台上,向左右用力挥拳,对我们大声疾呼“要动!要动!”他那充沛的精力,健硕的形象,洪亮的声音,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脑海。

 

持之以恒也颇为重要。要坚持,没有坚持就不会有成功,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长跑的效果是三五年、甚至十年才可以显现的。前几年,早晨有雨,我也要在西操场体育馆看台下廊子里跑小圈。逐渐地,跑步就坚持变成了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清晨五点多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向校园,跑上操场。饭可以少吃一顿,晨练不能少。

 

我劝年轻朋友,身体健康这件事要早抓,免得将来悔之晚矣!年岁大的朋友们,要积极地动起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让我们共同来发扬光大清华优良传统,努力达到蒋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记得马老师的声音时时在你耳朵回响:要动!要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清华看体育:体育是培养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无体育 不清华
大学体测,到底是什么人间疾苦?
重视体育,健全人格 ——“体育与人生”作文审题及素材补充
清华积极推进大学生体育建设 长跑已成校园传统
清华大学:神奇校园在这里!+看了奥运会,我才知道清华有多生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