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阳登高赋 /歌斐木
userphoto

2022.05.27 四川

关注


【题记】

在古人观念中,数字有阴阳之分,而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谓之“重阳”,也称“重九”。登高、赏菊、佩茱萸、饮菊酒等民间习俗,至今有较大影响。

为欢度重阳特撰赋一篇,发布出来,为节日助兴,为美友增欢。

歌斐木


重 阳 登 高 赋  

/歌斐木

日往月来,岁暗流而物换;花萎叶凋,时飞逝而星迁。寒气入堂,觉光阴之不吾待;霜威落翠,惊四季之永循环。若夫聊得闲暇,呼朋引伴;恰逢九九重阳,远郊登山。

肃晨驾而东行,志凌云而高远。城外寥寥清景,异乎市井喧嚣;郊野霭霭微霜,尽将阡陌渲染。曙影分地,三秋农夫勤作;羲和经天(注1),四方游客流连。停车山麓,徒步登山,投身林莽,气定神闲。日丽秋原,岩峦拔地;云轻寒树,古木参天。爬山之苦,人人大汗淋漓;登顶之乐,个个嬉笑欢颜。仰望苍穹,看雄鹰展翅翱翔,胸襟大展;俯身林海,听松涛推波涌浪,如鸣管弦。草木摇落,秋色难免凄清;金菊独秀,霜野靓丽可观。临风把酒,山肴野蔌佐饮;带露赏菊,宾主尽兴同欢。明日黄花(注2),差强人意,东坡不爱;今朝红叶,艳色正鲜,小杜妙言(注3);采菊盈握,赠侣聊表情怀,东篱兴叹(注4);豪饮大醉,卧看地转天旋,太白有缘(注5)。酒酣耳热,忽闻急管繁弦,轻移舞步,一时飘然欲仙。穆穆川原,雾霭氤氲;茫茫天宇,伴我回旋。曲终宴罢,举目秋峦,雁影杳杳,林木珊珊。木叶时时下,潭水阵阵寒。想当年,屈子悲冉冉之将老,常思餐落英以延年(注6)。看如今,万民喜秋光之未晏,何如早作计于春天!

歌曰:月殿风转兮层台寒,高云敛色兮露华沾。登高能赋兮不大夫(注7),骋怀寄志兮忘所言。

【注释】

(注1)

羲和:神话中的日神,传说羲和用六龙为太阳驾车。

(注2)

明日黄花:黄花,即菊花。原指重阳过后的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东西。语出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今多有人说成“昨日黄花”,大谬。

(注3)

小杜:指杜牧。其诗《山行》妙语赞枫林红叶:“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4)

东篱:指陶渊明。其诗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注5)

太白有缘:李白,字太白,善饮酒。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缘:设想李白有机缘见到今日的“豪饮醉”者。

(注6)

落英: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英:花瓣。

(注7)

登高能赋:古语有“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说法。拙作反其意而用,称自己虽能写赋,却与官场、仕途无缘。

2018.10.29

丝己日月在《妙笔生花群》的提问:请问斐木老师,"赋"与"散文赋"尤其是"散文诗"有何区别?

答:赋是一种不断发展演变的古代文体。最早的时候,辞、赋不分。西汉初年的赋的样式跟屈原的楚辞差不多,称为骚体赋;到西汉武帝时期,产生了铺张扬厉的长篇的赋,称作散体大赋;持续到东汉末年,大赋被作家排斥,产生了篇幅短小的以抒情为主的一种赋,称为抒情小赋。两汉以后,由于诗词的发展,赋的创作就不占主流了。各个朝代也有赋作,大体上写得像韵律严整的散文一样,称作散体赋或散文赋。可以参看有代表性的欧阳修的《秋声赋》。拙作几篇赋就是《秋声赋》这样的散体赋。您说的散文诗是又一种体裁,写作要比赋容易得多:篇幅短,文字少,可以不押韵等等,这是散体赋所不允许的。总之,今人写赋不能离谱。这个谱,不是汉代人的谱,而是唐宋人的谱。(注:宋人殴阳修的《秋声赋》为代表)


2022年5月27日吉林大学文学院古诗词教授歌斐木老师给丝己日月的回复。
附:
秋声赋(北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简注与简介
悚(sǒng)然:惊惧。 鏦(cōng):金属相击声。 (lì)冽:寒冷。砭(biān):剌。黟(yī):黑。戕(qiāng):杀害。
此赋作于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描绘了山川寂寥、草木零落的萧条景象,借景抒写了对人事忧劳和与秋关联的音声情象的悲感,但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却转喻祸根在人。全篇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不愧为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10【欧阳修】《秋声赋》(注音原文)
欧阳修:秋声赋
《古文观止》精讲(66)《秋声赋》
古文观止172:欧阳修•秋声赋
欧阳修秋声赋
宋_全书原文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